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7 23:29:20 收藏本文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场之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1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会写“运河、仪态”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牧场)提问:看到“牧场”这个词,在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呢?(草原、牛、羊、马……)

(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板书:牧场之国)

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荷兰。(介绍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远眺(tiào)、吆喝(yāohe)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4次)

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介绍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2)骏马的世界。(3)牲畜的王国。(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总结句。“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牛的数量很多。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5)此刻,如果你站在牧场的中间,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安静而和谐。(板书: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3、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2)观看骏马奔腾的视频。让学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驰骋。(板书: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

4、齐读第4自然段。

真正的荷兰,在白天时,除了奶牛安静和谐,骏马自由驰骋,还有什么呢?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牲畜陶醉在自己的王国里。(板书: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寂静)

(2)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兰的寂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的梦乡。(板书:宁静的夜晚,祥和寂静)

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拓展 ……此处隐藏11128个字……国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A 案

第 一 课 时

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读给爸爸、妈妈听。

(内蒙古包头市 姜杰)

B 案

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大家相互评议)

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是“牧场之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祖国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包钢实验一小 李智)

《牧场之国》教学建议

1.课前动员学生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有关资料,以便使学生对荷兰有个整体的了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时,可以先从理解内容入手,说说“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作有感情朗读指导。然后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碧绿草原上的活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然后再从写法上指导,“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让学生从写法上来谈,感受语言的优美,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3.语言生动,意境开阔优美,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也走在荷兰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自己也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朗读时注意语调的变化,要有高低缓急,尤其是第五自然段,写夜晚的荷兰,语调应放轻,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4.做好语言、知识的积累。本课虽是阅读课文,但有些语段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语段自觉摘抄。还可以把收集到的荷兰的有关内容整理到资料袋中。

《牧场之国》教学案例(片段)

体会荷兰牧场白日的生动和谐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生:我从“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两句话中感觉到的。给人感觉是,只要你站在绿色低地上,视线能看到的地方,就全都是黑白花牛,整个牛群如同一个大家庭,在没有人的低地上,老牛像一个威严的家长似的,管理着草地上的牛群。整个低地似乎就是它们的天下。

生:我从“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这儿感到的。“赞许”的意思是因为感到好而加以称赞。他肯定是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自由、快乐、满足才赞许的吧!

师:你体会得真好。那如果猪会说话,它会怎样加以赞许啊?

生:他一定会点着头说:“多么广阔的绿草地啊,你是我们快乐的家。”

生:它也许会说“在这里,没有人类来打扰我们,也没有敌人威胁到我们的安全,我和朋友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多么幸福啊!”

生:它可能没说那么多,只是一个劲儿地像个粗汉子似的嘟囔:“哦,我的家,我的家!”

师:你为什么认为他会这么说?

生:因为书上不是说:“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呼噜”就和我们人喃喃自语差不多吧!

师: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不仅感到猪的快乐,也看到了动物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真是一幅生动和谐的家畜家禽游憩图呦!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要让我们能从你的朗读中体会到绿色低地上的动物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