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3-06-17 13:05:00 收藏本文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5篇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

【设计思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作为自读课,更应还课堂于学生,但这并意味着放纵学生自读,而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更加有效。同时课标中还指出“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那么本文作为一篇介绍罗布泊变迁的报告文学,具有新闻与说明性文章的特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本单元侧重以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重在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科学文艺作品既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也有别于采用理论论述、逻辑推理等抽象概括方法介绍知识的科普读物,而是科学与文艺的有机结合。从内容角度来看,重在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从体裁特点角度来看,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感染力,提升语言能力。

二、文本简析:

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少有的一篇报告文学,借此课可以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报告文学较之一般科普读物在语言方面的感染力。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从文本获取相关的知识,树立环保意识,还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的表现欲望不如初一了,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强了,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变化,多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同时,初二的学生在知识的探究上已有一定的主动意识,教师要注重引导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一)感知课文题目获取有效信息,并通过理清文章思路,确定内容要点的区域,学会抓关键词句及整合概括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二)品读文章富有形象性及抒情性的语言,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通过记者采访,现场连线的情境模拟来展示、交流自学成果,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并探究出筛选信息的方法。

(二)通过图文比较、朗读等形式来了解报告文学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考人类对自己赖于生存的环境的破坏,树立环保意识,能马上从身边事开始环保行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在丰富的文字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口头表达时能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教学难点:在图文比较及朗读中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特点能有比较明晰的了解。

【教学方法】

一、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增强教学效果。

(二)诵读法:不仅可以锻炼朗诵能力,更可以感受报告文学在语言上的形象具体,富有情感这一特点。

二、学法

(一)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圈点勾画,心有所思,脑有所动。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合作探究法:训练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

约1分钟:教师屏显罗布泊卫星云图,提问学生:从形状上来看图片的主体像什么?这是一个被称作“地球之耳”的地方。图片颜色以黄色为主,它最有可能是地表上的什么地形地貌?教师简介罗布泊,设疑带学生进入本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学习。

观察图片,初步了解罗布泊。

1、初步了解罗布泊。

2、导出本课的学习。

(二)题目感知

约4分钟:

1、初读题目,你从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获取了什么信息?

2、再读题目,这个题目会激发起你哪些疑问?朗读题目,交流所获取的`信息;

再读题目,表达激起的疑问。调动学生思考,从有限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走入文本

约4分钟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圈点批注法快速阅读文本,筛选出有效信息。

快速阅读课文,圈点批注文本,理清文章内容。

带着问题进一步感知文本,并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

(四)演绎文本

约20分钟:

1、教师设定情境:假设你是某电视台特派记者,正随吴岗博士一行人到罗布泊实地考察,你们聘请了罗布泊百岁老人作为向导……

要求:

(1)记者:紧扣文本,分别设计采访老人和吴博士的问题。

(2)受访者:须从文本中筛选有效信息作简要陈述。

(3)记者:将受访者的回答用关键词进一步概括连线给主播。

2、选取两组学生的成果进行情境展示,要求学生从语言表达,采访问题设置及回答的准确性等方面评点两组同学的展示成果。

3、教师出示文章脉络,进一步评点学生活动情况,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获取主要信息。

全文脉络:今日罗布泊之神秘、荒凉

→往昔罗布泊之美丽景象

→罗布泊消亡的原因

→实地考察罗布泊的现状

→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

→发出拯救的呼声

方法概括:理清思路、确定区域、

抓关键词句、整合概括

小组合作:角色安排,根据文章内容及学前活动指导,设置采访问题及答案,提炼关键词句。

模拟展示

学生评点,在老师引导下探究出筛选信息的方法并笔记。情境设定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起到生教生的目的。

展示得于充分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并从中反馈自学情况。

师生评点小组活动情况,水到渠成地引出筛选信息的方法。

……此处隐藏25631个字……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课内练习:

课后练习二

五、迁移训练: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说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事件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何破坏的,会对我们造成怎样的危害,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号召人们对环境的保护。

六、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罗布泊的位置、神秘事件和现状。

罗布第一层:罗布泊令人向往的神话般的过去。

泊,第二部分:罗布泊的历史

消逝第二层:罗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过程。

的仙第一层:罗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围原有植被成为湖第三部分:罗布泊的现状直接受害者。

第二层:罗布泊目前荒凉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类似罗布泊的悲剧还在上演,呼吁人们爱护生态环境,爱护我们还拥有的一切。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5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作者及工作单位

包江红xx省xx市成县苏元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说明人类盲目无知的破坏行为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直接原因,从而激发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深入反思。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朴素,也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罗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对比描写,并根据大量的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告诉人们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学生们虽然初次全面学习说明文,但对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接触较多,只要教师有效引导,因而理解此文不会有太大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品味准确鲜明的语言。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概括要点和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能力。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作者、背景介绍

3、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4、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5、总结反思,扩展延伸。

1、讲述美丽仙湖变成死湖的故事。

2、罗布泊有关过去和现在的相关资料。

3、检查字词的积累情况,并交流预习时边读边划出疑难问题。

4,、通过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观看罗布泊有关图片,思考:(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昔日:“绿洲”“仙湖”今日:“沙漠”“神秘”对比)

(2)、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原因:改道、“四盲”)

(3)、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青海湖、月牙泉)

(4.文章包含了怎样的感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坏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目的:都来关注环境保护,因为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这篇课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兼以拟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现了罗布泊过去和现在景象,然后透析了造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联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颓势,进而激发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引导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并要学会圈点勾画。

借助课文录音、图片、问题,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思考问题,领悟本文鲜明的主题。

1,由故事激发学生兴趣,由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文学习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2,让学生了解罗布泊今昔巨大变化,帮助学生对本文主题更深刻的把握。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特别是重点字词音、形、意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师设置问题,学生思考,生生、师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正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正确的环保意识。

5、教师和学生一起总总结课文,对课文知识再次整体梳理,深化课文主题,有效联系现实。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刚

原因:“改道”、“四盲”

昔日:罗布泊今日:

仙湖、绿洲神秘、沙漠

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月牙泉

作者感情:痛惜心情,忧患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对学生的评价,第一要参照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情况,第二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的表现,而学生对课文学习中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各种素质培养应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只是导演,应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本节课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有效组织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思考问题,合作交流,质疑探疑,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观看罗布泊的命运的图片,让人痛心疾首。教学时,我更多地考虑营造课堂气氛,感性资料的触动、抒情语句的感染。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振动,坚定树立保护我们环境的意识。

《《罗布泊消逝仙湖》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