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室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认识到教室是自己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空间,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消除不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通过美化教室这一活动,强化主人翁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审美品位,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学重点:
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
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教室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我们第一次走进三( )班的教室,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这里,同学门都那么可爱,教室里充满生机.同学们是那么喜欢自己的教教室,教室就想我们的家,作为家庭的小主人,你们想不想让教室锦上添花,变得更好呢?让我们用智慧用巧手来打扮教室,人人齐动手,争当————?(齐读课题:教室美容师)
2、我们的教室是什么样的?你喜欢吗?
3、说说你喜欢教室的理由。
4、但是,我们的教室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吗?
5、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教室里不如意的地方?
学生讨论。
二、看看谁的主意妙
讨论:
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为什么?
现在请你为打扮教室出出主意。将学生分成6组。讨论如何打扮教室。
我们班的同学都那么爱看书,我想在教室里建一个图书角
我想在教室里放一个开心箱,里面放上许多笑话,同学们下课时抽出一条看看,一定会笑得合不拢嘴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教室不仅要美化,保持清洁卫生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几个人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分队”,教室的卫生就交给我们了吧!
全班交流。
大家提出这么多好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动.如果你的想法可以立即实施,那你现在就行动起来,如果不太好实施,那你先列一份计划书,写一个方案,课后再实施,好不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这一具体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将创意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注重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重点:
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
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教学过程:
一、我们自己来打扮
上节课大家提出这么多好的想法,真让老师感动.如果你的想法可以立即实施,那你现在就行动起来。
学生分组精心打扮教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可以做的一些提议。
如,精心设计学习园地、雏鹰争章,排好课桌,设立“开心箱”等。
二、新教室、新感受。
1、打扮完教室,学生观察教室。
2、小组讨论:
看到我们打扮的教室,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说给你的同伴听听。
3、交流:
启发学生意识到:
环境与成长的关系,由此建立主动改造环境、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认识。
4、写一写 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教室教学设计2一、 导入
1、A老师:“生活中处处有标志,瞧!”(出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的标志。)
看图引导:“街道上、商场里、校园中,生活中,处处有标志.”
看后交流:“在前面的探究中,你明白了标志有哪些好处呢?(听听学生的想法:让我们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地方可以去,哪些地方不可以去。)
“是呀,标志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秩序,沟通更加方便,所以生活中处处有标志,可是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里呢?”
(示意学生看看教室四周,听听孩子们的意见:“没有。”“也可以设计。”)
二、探究“教室哪些地方需要标志?”
1、B老师:“教室的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呢?让我们睁大眼睛去探究吧。”
孩子们自由去教室的各个角落和门口探究,互相说说,互相听听。
2、集体交流:点名个体学生说说,并顺势语言训练“教室的哪些地方需要标志,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
3、“我推荐!”
(AB老师各推荐一组到台上说自己的初步探究成果。)
教室探究预设:
黑板:禁止乱写乱画
白板:禁止乱触碰
讲台:提醒摆放整齐
桌椅:提醒摆放整齐
小柜:提醒摆放整齐
饮水机:警告小心热水
书架:提醒摆放整齐
卫生角:提醒摆放整齐
垃圾篓:禁止乱扔
门:提醒夹手
展示栏:禁止拔钉子
A:“我们组有特别棒的发现哦。”(派出一组到台上)
B:“我们组的探究成果也很棒!”(派出一组到台上)
3、“好想法。前面我们已经探究了:有哪些标志?标志的作用?标志的特征?今天就让我们用这些探究成果,为我们的教室也设计一些标志吧,好吗?”
A老师:顺势引导:“你会怎样设计这个标志呢?(语言训练:我会用 颜色,选 形状的外框,中间加入 图像。)
小组长带领组内交流,最后要推选一位代表上台说自己的设计创意。(AB老师到组内指导,并鼓励组内孩子不重复。)
小组代表上台说创意,AB老师相机指导。
三、设计标志。
1、A老师:“既然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那么就选择一个,把它设计成标志,好吗?”
“上次的美术探究课上,孩子们已经设计了一系列的标志外框,使用它们的时候到啦,让我们从工具栏里选取自己需要的标志外框,加入中间的内容,设计教室标志。”
四、展示标志
1、“设计好的孩子,奖励你先把标志贴在相应的位置上,然后去欣赏一下别人的探究成果,互相说说自己的创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自由选择,并倾听提问。A老师先去指导交流,B老师落实所有孩子的设计,后加入交流指导。)
3、(A老师)
“瞧,我们的探究成果多么丰富呀!(欣赏)
“你喜欢谁的标志?为什么?”(欣赏)
“你想推荐谁的标志?为什么?”
(B老师)“你不明白哪个标志?”( ……此处隐藏11566个字……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教室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看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2.能用通顺,完整、连贯的说几句话。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图中人物表情.动作展开合理想象。
难点:力求说话做到通顺,连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发交际话题。
教室里发生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们会有什么表现?
二、利用图片情趣,联系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1.谁是小明?当他的小鸟飞了出来时,猜猜老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图中的同学,你会想些什么?
3.这些件事的结果会怎么样?你希望老师怎样处理这件事?
4.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结果,推测老师及同学们的表现。完善故事内容。
三、自邀伙伴,互相讲故事。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组内表演课堂上的这一事。
五、师生合作,探求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变换角色,体验动物的感受,关爱动物。
1.引发问题: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对教室里的人说些什么?
2.讨论:我们该为动物做些什么?
3.把自己的想法概括为简练的公益广告,写在卡片上。
教室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测量方式、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 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测出教室的长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的测量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各组测量结果。
3、组织学生讨论:在量的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要做好标记;一个挨着一个摆好;记住一共量了多少次… )
4、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室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因为大家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时间,谁摆得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规则同摆易拉罐,活动结束后,请每个小组说一说摆的小正方体个数,并评出获胜者。
老师归纳: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预设:两根木条的长度都 是3个回形针的总长,所以它们一样长;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的对?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模特的身高大约是她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同伴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6个头长,老师身高大约是自己的7个头长,模特身高大约是自己的8个头长。
三、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们开展了什么样的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