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种起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点拨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拨,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2 达尔文头像
二、课题解析
1.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⑴我们学习《物种起源x导言》。
⑵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⑶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⑷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学生读注释
①,教师补充。
投影3 查力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win)
投影4 进化论
三、课文研习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⑴速读课文。
①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②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⑵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
⑶教师明确并板书。(见投影5)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⑴请一学生说出其关键句,然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见投影6)
⑵如何筛选关键句?(见投影6)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见投影7)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课堂讨论完成。
⑴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投影8)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①认为(a)
②认为(b)
⑵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见投影9)
以高科技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人类的生存智慧闪烁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在全
新的时空背景下,人类的生存能力已大大提高。但是,如何学会生存,依然是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当年长一代在感叹世事万花筒式的巨变时,新生代却在电视和录象、卡拉OK和
游戏机、霹雳舞和摇滚乐的熏陶下,活得格外潇洒。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既未品尝过饥饿的滋味,更没经受过风雨的侵袭,开着空调吃冷饮嫌热,盖着鸭绒被睡觉怕冷,头戴耳机走路,口哼小调跳舞,而手里还拿着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喔,“年轻的湖”,“多情的梦”……于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统统被诗化了。
说现在的孩子在诗情面前会迷失方向,这或许是杞人忧天,因为每个时代的人们终究会走出自己面临的困境。但是,浪漫的生活情调正在众多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销蚀他们生存的智慧之光,这并非是耸人听闻。
①表述本文中心论点的语句是 。
②“每个时代的人们终究会走出自己面临的困境”这一句的意思是( )
A.他们会从困境中找到一种合理的生存方式。
B.他们会从困境中醒悟和奋起。
C.他们会从困境中找到教训,找到生存的道路。
D.他们会找到一种适应生存的道路,摆脱所面临的困境。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新知,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P62 “练习”。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片段。
3.《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
作者邮箱: qianwenguo@163.com
《物种起源》教学设计2[学习目的]
1.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4.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达尔文及进化论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 ……此处隐藏17158个字……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这一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对待“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的?这一态度说明了什么?
4.本文语言准确严密,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2)1844年,我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
(3)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自主探究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法导析
语言准确严谨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准确严谨。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恰到好处,关联词语运用得当,语意体现得严密周到,有相当强的逻辑性,体现了一位科学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精神。
善于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比如“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句子虽长,但结构严谨。该句的主干是“我被打动”,被什么打动?被“一些事实”打动,这些事实是指南美洲的生物分布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再如“我充分相信,物种不是不变的”,这个双重否定句很有表现力,它不但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而且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不是不变”是对不变论的有力批驳。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选择你了解的一种科学理论或科技产品,写一个作文片段,介绍你所知道的有关知识,力求语言准确、简明,3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在“神创论”与“生物进化论”思潮激烈斗争的时期,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其间,他以极大的兴趣考察大陆海岸沿线的动植物、地质地貌情况,搜集各种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态标本。
这种勇于探索的执着精神,成就了达尔文的事业。执着是一种锲而不舍的追寻,是百折不挠的探索;执着是一种誓不回头的倔强;执着是一种苦行僧式的坚守;执着是热情的投入,是无私的付出。执着为我们留下了夸父逐日、愚公移山、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传奇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人生因执着而精彩,世界因执着而绚丽。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等话题中。
佳作片段
当一颗普通的种子掉落在达尔文的脚边,他将它拾起,数十年后,《物种起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当一只流萤飞过泰戈尔的窗前,他仔细凝望,不久,美妙的诗篇传到了人们耳边;当一缕光线投射在爱因斯坦的身前,他反复思量,数年后,光量子理论震惊了全世界。这些每天都能看到的事物让人悟出了天地的玄妙,品出了人生的韵味。
文本图解
答案:
【问题导学】
1.提示:原因: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完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得出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诸东流。
2.提示:一是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二是由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使我们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样重要的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累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
3.提示:作者不是简单地肯定,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通过科学分析,一方面指明“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这就肯定了外界条件对生物变异所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者认为这种作用不是根本原因,如果以此解释一切,就是不合理的。作者以啄木鸟的构造和槲寄生的情形为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一态度说明作者对物种变异和相互适应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看法,有了新的突破,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的严肃认真。
4.(1)提示:“各种”说明搜集事实的全面,“也许”表明估计的谨慎,“一些”在数量上加以限制,也是谨慎估计的表现。
(2)提示:“当时”一方面强调了那时达到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强调了现在的认识又有所发展。
(3)提示:“差不多”一词使判断更为准确,若没有该词就绝对化了,不合事理。“一般”与“特殊”是相对而言的,用“一般”较为准确,因为只有“一般结论”才可能“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
【自主探究】
提示:观点一:我赞同这个观点。世界上的生物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就经历着被环境选择的过程,这是谁都不可改变的。弱者,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牢牢站稳脚跟的,才是真正的强者。它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得以生存。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观点二:我不同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自然生物的领域来说,更多的是在强调自然环境对物种繁衍与进化的影响。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人为因素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干扰到物种自然的繁衍生息,甚至对物种的繁衍生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个物种能否继续生存繁衍下去,与人类对它们生存环境的保护或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已经演变为“物竞人择,适者生存”。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是准确和简明。准确就是不夸张、不缩小、不走样,正确解释和运用概念,修饰语恰如其分,句子表意准确严密。简明就是简洁明白,把事物、事理讲述清楚,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力求简练,做到要言不烦。
范例展示
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美国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xx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
“好奇”号的隔热板和圆锥形后壳是有史以来在这方面最大的。它们使该火星车的外壳宽达15英尺(4.5米),比以前的火星车使用的隔热板都大,甚至比把宇航员送往月球的“阿波罗”号飞船使用的隔热板还大。用来保护火星车“机遇”号和“勇气”号的隔热板宽8.5英尺(2.6米),“阿波罗”号使用的隔热板宽不足13英尺(4米)。
这个新型火星车的大小跟一辆小型轿车一样,它在这颗红色行星上降落的过程中,与火星稀薄的空气产生的摩擦力,可以使它外面的隔热板表面的温度升高到3 800华氏度(2 093摄氏度)。为了把高温挡在外面,这个隔热板是用一种被称作酚碳热烧蚀板(Phenolic Impregnated Carbon Ablator,PICA)的材料制成的。这是火星探测任务第一次使用这么大的隔热板。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执着”“探索”“追求”“探索·发现”“持之以恒”“探索离不开坚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