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3 14:06:09 收藏本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1、过渡: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一绝情有独钟呢?学习了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看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奇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习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此处隐藏25075个字……、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说到看松,最佳地点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熟浏览课文,找一找?

2、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三大名松奇在哪里呢?板书(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

自读小提示:

(1)找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标出来。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一)赏迎客松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谁来为读一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生命力顽强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黄山的一棵松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呢?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出什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饱经风霜,你怎么理解饱经风霜?饱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②充分;③饱满。

在这个词里选第几种?

那这个词的意思是?(充分经历了风霜,说明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这里说谁饱经风霜?

据说迎客松的树龄已经有800余年,那么生长在山顶上,陡崖边的迎客松在这800年的生命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怎样的风霜呢?请围绕“饱经风霜”,说说你的理解。

▲当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它(连根拔起),而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而它却仍然(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当火辣辣的骄阳当头照,好象要把它(烧成灰烬),而它却依旧(苍翠茂盛)

▲当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身上,恨不得将它(压垮)而它却还是那样(四季常青)

这样的经历仅仅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样的经历就是“饱经风霜”。再读这个词。

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没有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它们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板书:生命力强)

你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个词?(枝干遒劲)什么是遒劲?读着这个词,你感受到迎客松的枝干怎样?(粗壮、有力)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齐读。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枝干遒劲),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热情好客。

除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3、这样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喜不喜欢?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读出来。

地位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只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看到迎客松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xx。所以: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引说),他是整个黄山的化身。

这么神奇的迎客松,欣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二)赏“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我们想象一下,在险峻的黄山,当你观赏风景之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巨人陪伴在你身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陪客松让你感到怎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赏“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姿态奇不奇?

它在形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它正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可能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像人一样的挽留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各有各的魅力,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陪客松陪伴游人游览黄山。送客松伸出长手臂,向你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三大名松的独特风姿。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刚刚我们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那么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松呢?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你有什么发现?

数量多,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体会省略号,仿写。

三、总结。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并且每种松树独具魅力,它们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奇特。这样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难怪游人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枚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生命力强

陪客松奇姿态独特

送客松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