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

时间:2023-03-07 00:05:08 收藏本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镜面对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1

一.课前韵律:

1师说口令,生做动作。(学生面对面)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

(师可以把准备好的音乐播放出来。)

2猴子捞月的故事:(课件展示)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有的在树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闹闹,好不快活。它们中的一只小猴独自跑到林子旁边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边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来,小猴看到井里有个月亮。

一只大猴听到叫声,跑到井边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惊,跟着大叫起来:“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们的叫声惊动了猴群,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都朝井边跑来。当它们看到井里的月亮时,都一起惊叫起来:“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们叽叽喳喳地叫着、闹着。最后,老猴说:“大家别嚷嚷了,我们快想办法把月亮捞起来吧!”众猴都义不容辞地响应老猴的建议,加入捞月的队伍中。

井旁边有一棵老槐树,老猴率先跳到树上,自己头朝下倒挂在树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个一个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体轻,挂在最下边,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众猴想,这下我们总可以把月亮捞上来了。它们很是高兴。

小猴子将手伸到井水中,对着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几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这样不停地抓呀、捞呀,折腾了老半天,依然捞不着月亮。

为什么小猴捞不到月亮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第一个游戏。

二、创设情境,学习镜面对称:

1、照镜子:

老师摆出自己的大镜子,请同学上来做动作,照镜子。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镜中人的动作和镜子外面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同时此时镜子是竖着放的`,和后面的湖面对称有所不同)。

2、组织游戏活动——做“镜中人”。(体会左右相反)

(1)、师讲明游戏的要求:请一位同学上讲台面向大家做出一个动作,保持不动,再请一位同学上台,面对他做出“镜中人”的动作。

(2)、同学们判断扮演“镜中人”的那位同学动作对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3)、让“镜中人”面向大家,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正确。

小结:镜子里的人和镜子外的人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显示练习题,师让学生选择)

3、游戏:照镜子。

每人写“白天”这两个字,然后让这两个字“照镜子”,(镜中的摆放方式是与纸平行)把镜子里的字样子描在纸上,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互相交流。镜中的字变得不认识了,它左右颠倒了。

4、湖面对称

(1)、我们知道“水平如镜”,这个词,当水面很平静时,它就像一个大镜子,将岸上的风景全部倒映在水中,现在老师就把这面大镜子放在地上当做湖面,请一个同学站到镜子旁边来,看看你在镜中里看到了什么?(头在下,脚在上)

请欣赏一组图片(有湖面倒影的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上下相反)

(2)、把“白天”那两个字,在另一张纸上重新写一遍,再让它们照镜子,(这次要让镜中与纸垂直)。描出现在镜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

(3)和之前所描出的那张纸相比,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是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对称”是左右一致,上下相反。

老师把课前写好的“白天”两个字的和两种影像对折。演示对折的方法将所描出的词和白天重合,感受“镜面对称”,就好像有一条竖着的对称轴,镜外物体和镜中的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一致;“湖面对称”就像有一条横着的对称轴,物和像是上下相反,左右一致。

今天我们玩的“照镜子”游戏中,镜子外面和镜子里面的物体(或者人)是对称的,我们把它叫做“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三、想想课前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里面,为什么猴子捞不到月亮呢?

四、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拓展性练习。

2.看镜子写时间。(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做)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

3、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 ……此处隐藏5887个字……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二、教材分析

《镜面对称》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见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9页)。通俗地说,"镜面对称"是指相对于一个平面的对称。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习数学,用学得的知识解决数学现象。

本课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很直观地理解镜面对称的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下面的"做一做"呈现的是照镜子的活动,意图是通过镜面内外人的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

对称作为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与学

生的日常实际联系较多,故在二年级上册引入"对称"这一常见变换应该说是必要的。对称的表现方式很多,如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囿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材只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作了介绍,其中镜面对称是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

《镜面对称》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来学习的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又不同于轴对称,它富有变化性。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来体验,在"玩"中学,从体验中获得知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镜面对称的特征不容理解,可能会对镜面对称特征的感知、描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在操作体验中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⑵通过假想、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在探究、实验中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未知。

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学法:活动探究,观察实验,小组合作。

2、教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分析。

七、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学校里有大镜子的组织学生去镜子面前"照一照",如果没有,教师准备一面大镜子。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引出水面对称

1、讲述"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问题。

--月亮真的掉到水里了吗?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2、汇报: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

3、同学们,平常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的倒影。

4、继续欣赏水面对称图片(说明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大小形状一样,是一种上下对称。)

5、导入镜面对称

师:除了水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镜子里。出示第二幅主题图。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里的数学)

你们想知道镜子里有哪些数学吗?先想一想再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里的数学问题?

[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情境,并结合平时的认知,初步悟出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像和人的动作一样。]

(二)、镜面对称,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你们想不想自己到镜子前去做一做动作,照一照自己呢?

生: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齐答:想!(学生走出教室,到大镜子前去照一照)

师:那么,大家一起来观察观察"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

(学生们投入到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镜子中做出了各

种各样的动作,一边做,一边议论。稍后回到教室。)汇报交流:镜子外的我和镜子中的我,大小一样,前后、上下的位置也没变,就是左右的位置变了。

师:照镜子,就是我们数学中说的镜面对称,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是左右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把学生喜欢做的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中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清晰地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和相对性。]

(三)、巩固练习

1、游戏:《照镜子》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也可以学生跟学生做照镜子游戏。)

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右耳朵。生:我右手摸左耳朵。

[说明: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也可先请一个学生与教师合作,其他学生判断这名学生做得对不对。这样设计是照顾一部分学困生。整个游戏活动在课堂上掀起了一个高潮,全体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动作,既巩固了镜面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思,让学生的体验丰满起来。]

2、选择:哪面镜子是我照的样子,把它圈出来。(课本71页第5题。)

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课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4、拓展题

(1)写下1-9的一排数字,用小镜子照一照,看在镜子里是什么样的?

(2)找找镜子外是什么时候?教师出示几个镜子中的钟面让学生说说镜子外实际是几时几分?

(四)、回顾总结

说说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九、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前后 左右--变

上下 互换

十、作业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