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7 00:06:36 收藏本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培养学生赏析情节的能力。

2.学习通过神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神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掘主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家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常说“血浓于水”“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今天我们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看它演绎了一个怎样的发生在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关于作者莫泊桑你了解多少?

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菲菲小姐》等名篇。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漂亮朋友》等,他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

三、整体感知:

1、关于文章内容不知同学们通过预习以后掌握得怎麽样,老师在这里问几个简单的问题。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2、我们说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要有它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1】怎样概括这篇文章的情节?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板书】

【2】文中有哪些人物?

下面就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抓住描写这几个人物的部分分析人物的变化,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于勒:挥霍无度经商发财穷困潦倒(浪荡)——(得意)——(沦落)(板书)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的不同方面的变化:

态度上: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称呼上: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贼,流氓。

是什么使菲利普夫妇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如果用一个字来归纳,你知道是哪个字吗?(钱)

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自私冷酷,唯利是图。(板书)

文中还有一个“我”,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通过哪里可以看出?

质朴纯真、有同情心(板书)

(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3、在前面大致理解小说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下面重点阅读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巧遇于勒情节的片段,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同学们是否可以各自找出例子,说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活动。

分角色朗读

请把你找到的那句话结合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读出来。

同学们都能从人物外在的言行、神态看出他们内在的想法和活动,分析的'比较到位,这也是莫泊桑写人物的一个很独到的方法:就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去支配人物的语言行动,又通过言语行动去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值得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学习借鉴。

4、文章学到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在这众多的家庭成员中,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或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

5、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一系列的态度变化,你认为作者想表现怎样的主题?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互相讨论)

莫泊桑通过塑造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种普通的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那里,金钱主宰了人们的心灵和生活。它使冰炭难溶的人亲密起来,使亲骨肉分道扬镳。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

6、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可以说十分鲜明,让我们沿着他们的性格趋向作一个大胆的设想。

如果他们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么样?或当他们乘坐圣玛洛船回到家时,发现那个老水手竟然在他家门口等候他们又会怎么样?

注意要学习作者的方法,通过人物外在的言行,神态反映内心活动,想象得越夸张、大胆越好。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

2、疏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变化,揭示小说主题。

3、通过文章主题的挖掘,感受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价值取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故事情节,疏理文章中人物的变化。

难点: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设想]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教师关键要引导学生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丰富内蕴。在分析人物性格时,力求创设情境,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概括的能力,用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创新、多元评价作品的主题,领会其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认清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课适宜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诵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跳读课文,感知内容及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第二课时:

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掌握塑造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

以郑智化的flash动画《蜗牛的家》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文。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有关小说中“我”的主要情况。

2、摘录文学常识:莫泊桑。

3、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

4、跳读课文,摄取信息。

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情节的变化,掌握故事情节的层次。即: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和作探究:

1、以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的变化。

挥霍无度经商发财穷困潦倒

……此处隐藏33085个字……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之后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之后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能够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期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情绪之后又是怎样的情绪(用选文中的话作答)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述,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述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

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B.证明“我”此时的复杂感情。

C.强调“父亲的弟弟”,证明“我”对父母的困惑、不满。

D.强调“我的亲叔叔”,证明“我”对叔叔遭遇的同情。

参考答案:

1原先称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个有办法的人”,之后则称“这个人…”“这个流氓”。从称呼的变化,能够看出她嫌贫爱富、自私冷酷。

2、“我”的父亲的“期望”是盼望发了财的弟弟回来,能带给他财富。“我”的父母在对于勒的基本态度上没有什么不同。

3、出发时,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骄傲”;之后则“大家都不说话”。

4、前一段景物描述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情绪;后一段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而沮丧的情绪。

5、证明于勒很少得到温暖或进一步证明于勒确实很穷。

6、A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杯具,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观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完美心灵的答案。六、布置作业

1、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说,势利是人类普遍的劣习和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远不会绝迹。你是否也这样看呢请以短文阐说。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师:刚才xx同学根据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把课文非常完整地复述了一遍。(教师指着板书说。)

细心的同学们肯定会发现,整篇文章围绕着(生略)。对!围绕着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展开的。

那么,这位我们全家人盼望、等待已久的叔叔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略)

师:哦,有的.同学说他是个正直的人,好心的人;可也有的同学说他是坏蛋、流氓、无赖,有什么依据么?xx你说。

(生:略)

师:好,你真会发现。因为叔叔决定还钱,买别墅给我们,还要和我们过好日子,所以他是个正直的、好心的、有良心的、有办法的人。总而言之,他是我们家的(生略)嗯,救星和希望(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那为什么还说他是流氓、坏蛋、无赖呢?xx你说。

(生略)

师:大家同意吗?我们说于勒叔叔是流氓、坏蛋、无赖是因为他年轻时好吃懒做、挥霍财产,最关键的是他——?

(生略)

师:哦,你反应真快!是他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财产。这致使我们家陷入了困境,这才是关键!所以他简直是我们家的恐怖(教师边说边板书)。

后来呢?我们在船上相遇后,情形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叔叔在父母口中又成了怎样的人了?

(生略)

师:这个好心人一下子又成了“这个小子”、“那个家伙”、“那个讨饭的”、“贼”,当希望破灭时这个“救星”又成了“恐怖”、“灾星”。(板书)

(二)追究根源

师:为什么菲利普夫妇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生略)

师:因为叔叔的贫穷和富有!(教师边说边板书)。你说得真好,老师想奖励你,那就请你上来把这两个字写出来吧!

师:好,大家看黑板。(教师边画边说)当叔叔贫穷时,他是我们家的恐怖,父亲甚至把他打发到美洲去;而当他发财了,他又成了我们的希望;最后当我们发现叔叔是*卖牡蛎为生的穷光蛋时,我们离开了他。

同学们,这条曲线除了表示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还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

(生略)

师:大家真会动脑筋!它还告诉我们于勒叔叔坎坷曲折的一生,其实这就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师:于勒叔叔的种种遭遇,菲利普夫妇的不同态度,其幕后肯定有一样东西操纵着,那是什么呢?我先不说,大家一看就明白。(教师板画)哦,有的同学猜到了,是——金钱!大家说对吗?

看到这东西时,你们想说什么呢?

(a生略)

师:好,请坐。是金钱使菲利普夫妇像变色龙一样地变化着他们的态度……xx你说。

(b生略)

师:哦,他说是金钱使其乐融融的手足情深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很好,请坐!中国也有这么一句俗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教师边说边写)

那么有钱不好么?xx你说。

(c生略)

师:嗯,确实钱可以买很多东西,很实用,还可带动经济发展。真有经济学家的头脑!xx,你还有什么想法?

(d生略)

师:可算一语道破天机!钱很可爱,但我们不能成为钱的奴隶!

像菲利普夫妇这种崇拜金钱、金钱至上的思想就叫“拜金主义”。文中的“拜金主义者”还有谁?(生略)

师:小职员,你怎么看出来?

(生略)

师:你真细心!小职员和二姐结婚也是因为这个东西!(教师指着板书说)

是啊,连世间最圣洁的爱情也沾染上铜臭味儿,你们说这个社会不可悲吗?

教学板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盼遇富赞

恐怖希望恐怖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