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02-25 01:05:31 收藏本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下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语言;从课文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思想的教育。

【拓展与延伸】:背诵课文,摘抄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重、难点突破】: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很多的人家家里都养着或多或少的花草,供自己观赏。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题目的含义。

提示:抓住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作者在德国看到的奇丽景象,一方面是文章的中心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附相关例句: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处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我为人人”是“人人为我”的前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

(1)“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德没有改变,这种境界是更美丽的。

(2)“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时隔四五十年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3、学习了这一课,你从中爱到了怎样的启示与教育?

学生自由交流。

三、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朝外: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

奇特的民族

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是一篇叙事散文,要让学生积累写景的好词好句,发挥想象,仿佛置身于德国街道的花海里。使学生领略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品德。本课的设计我在拓展和深化方面做得不够到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品味“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异域风情,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3、初步感受德国人优雅、含蓄的处事风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今天是老师和大家第二次合作上课,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一、以“独特的养花方式”引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北大教授季羡林文章,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他们爱花的方式非常的独特,谁能说说它的独特之处?

3、课文也是这样写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句话讲了几层意思?(2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板书)

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句子写了两层意思,所以中间用的标点是——;齐读句子。

二、感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行为美

1、课文哪些地方讲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层意思,找出来,划一划。指名读。

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你从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德国人独特的爱花方式?(引出3个“都”)。

小结:是啊,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家家户户的花朵都朝外开。多么不约而同的行为,多么自觉的行为,这在德国已形成了一种风俗,已形成了一种习惯,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独特吧!一起读。

3、“脊梁”本来是什么意思?(脊背,背上中间的骨头),动作演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就是看到什么?(枝干)

小结:德国人把花的背面留给自己,把最美丽的一面留给别人看,让我们再齐读感悟。

三、感受“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景色美

1、在屋子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小声读第3自然段,划出景色美丽的句子。请生读。

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2、你特别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丽的呢?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奖励理解好的同学板书词语。

“花团锦簇”:形容花儿很多,紧紧聚拢在一起,五彩艳丽的花儿一朵挤着一朵,一朵挨着一朵,花儿多而茂盛,强调形态。(你从形态上感受到了花的多而茂盛。)

“姹紫嫣红”:形容花儿颜色丰富,艳而娇,强调色彩。(你从颜色上感受到了花儿的美丽。)

应接不暇:看花的人看得来不及,看出花的.多而美。(你从看花人的反应中感受到美丽。)

花的海洋:花很多,像海洋一样。(你从面积广看出了花的多。)

山阴道:让看花的人如进入了郁郁葱葱的的大森林,感受到花的多而美丽。

任何、家家户户;从街道、窗 ……此处隐藏14425个字……款、献血,令我们深受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是这样,献血的时候,自己是为了救别人;自己生病受伤的时候,又输别人提供的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是颇令人感动的。

6、四五十年前,“我”在德国留学,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好境界。1980年,季老年近花甲,又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在《重返哥廷根》中有这样一段话:

[出示]:

火车一停,我飞也似的跳了下去,踏上了哥廷根的土地。忽然有一首诗涌现出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怎么会涌现这样一首诗呢?我一时有点茫然。但又立刻意识到,这一座只有十来万人的异域小城,在我的心灵深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他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交流]:激动,陶醉。

[引读]:

四五十年过去了,“我”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抬头一看,不变的依旧是什么?生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不变的除了鲜花,还有什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心境)。

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看到这熟悉的满街的鲜花,看到这熟悉的德国风情,“我”陶醉了,陶醉在学生时代的德国生活中。生读:“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梦里,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有和蔼的女房东,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还有对故国故乡昼夜不停的思念。请大家轻轻地、再读最后一句。下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9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3、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所授课时: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播放德国风光片

2、介绍德国哥廷根,并介绍季羡林的有关资料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

2、学习生字

“菀”是多音字 “姹”是翘舌音

3、强调易错字音

4、词语解释

房东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等

三、初读课文,感受“美丽”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德国人在爱花民族中占重要的地位。

2、浏览课文,初步感受“美丽”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第二课时

一、 回顾导入

1、读课题

2、师:多有意思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本文的作者季羡林先生青年时代曾在德国留学了十年,在他留学的十年里,哥廷根奇丽的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学生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是什么样的景象,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叹呢?让我们继续跟随语言大师季羡林走进异国的风情画卷,在欣赏他语言艺术的同时去体会做人哲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从哪些句段体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二、领悟“美丽”

1、奇丽

预设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① 谈感受,是怎么体会到景色的奇丽的?

② 体会词语“家家户户 任何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③ 想象“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

④ 生有感情朗读

预设

2、“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 从词语中感受花的多

② 学生练读

③ 一生读,其他学生想象,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④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的心情如何?

奇特

预设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

① 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养花的不同之处,体会作者的吃惊。

② 生读

预设2、“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①“耐人寻味”的理解

②为什么说这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呢?

③ 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④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⑤ 再读,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⑥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试着背诵。

三、再感美丽

1、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奇丽的景色,会长久吗?

2、出示“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①理解“美丽”

②朗读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4、简单了解这是怎样一个梦?

四、拓展练习,推荐书目。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