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5 01:05:30 收藏本文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4、德育: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本文形象优美而又富的意蕴的语言。

2、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2、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情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思考: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归纳: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引导:文章主要写了桥与环境的关系。文章写了哪些桥?这些桥又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呢?

明确: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3、研读赏析: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⑴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⑵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⑴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⑵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的角度来判断。

4、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以下语句:(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师精讲点拨。)

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赏析: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⑵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赏析: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⑶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赏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⑷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赏析: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5、积累迁移:

请同学们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小组讨论后交流,明确。)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6、课堂小结:

桥是美的,但只有桥的美还不够。美是需要发现的。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你会发现,太多的美被我们错过了。隔着河的两岸需要用桥来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用心来沟通。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地架好与他人之间沟通的心桥,同时,自己也要珍惜好这美好的青春,用我们的辛勤和汗水为自己铺就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7、作业设置:

⑴仔细观察一座桥,从桥与不同环境的联系中发观美,完成一篇作文。(全做)

⑵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A组同学负责查找)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

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此处隐藏12961个字……桥──

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如点力气去推──

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3、学习结尾部分:

(1)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指名读)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2)让我们再看看老汉,(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a、请你再轻轻地读读老汉。

b、当你读到哪里的时候,心会久久难以平静?(木桥前、就要退休的老汉)

c、随意指学生回答:

①就在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②就在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③就在木桥前,没到胸膛的水里,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汉──

④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不必费心费力啊,但是──

⑤就要退休的老汉,真的完全可以毫无争议地先走一步啊,但是──

d、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读这样的老汉──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八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拖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拖,为什么还要拖?)

(4)这是怎样的老汉啊?(指名学生回答)

(5)(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读这样的老汉──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

(1)自由站起来汇报。

6、最后出示第五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不久就要退休的老汉。像一座山。

激情导语:

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

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

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人格!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蘑菇”等七个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象的奉献精神,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快乐在于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生字朋友,请看大屏幕。(出示“桥”字)谁能来读读它的名字?2生读——齐读

2、小朋友们见过桥吗?你见过什么桥?(生自由回答)

小结:是啊,在我们这里到处都能看到大大小小,形态不一的桥。而且桥的作用也很大,想象一下,要是我们这里的桥一下子全没了,那将会变地怎么样呢?(生答)

小结:对啊,没有了桥我们这里的生活就会很不方便!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去认识一座很奇怪的桥,它还有一个很奇特的名字,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还可以轻轻地读一读(师板书课题)

二、读题

1、谁能来读一读?3—4位学生读—齐读。小朋友,光读这个课题,你已经读懂了什么?读明白了什么?(生答)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在读一读这个题目吧!

2、读着这个有趣的课题,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你的疑问也是老师想明白的,你跟老师想到一块儿去了!)

三、读文

1、小朋友们,你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里面呢!想不想来听一听呢?(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不过今天听故事,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边听边想,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等一下请你来告诉老师好吗?所以在听故事的时候可以把眼睛闭上,凭着自己的想象来听故事!(师范读课文)

2、故事好听吗?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什么?这么好听又有趣的故事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想)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认真得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认真拼读,做到字字读准,好吗?(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3、课文都读完了是吗?下面老师想听听小朋友读课文,我们分段来朗读课文,好吗?(生分段朗读)评价一下刚才读课文的小朋友。奖励读得好的小朋友。

4、课文读得这么好了,那课文中的词语你们会读了吗?瞧,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宝宝想跟我们小朋友们交朋友呢,你能读好他们吗?你真厉害,读得又对又响。(2——3)位学生读——开火车读2次——去掉拼音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读

5、词语我们已经会读了,不过要跟词语宝宝交朋友,光会读还不够,这些词语宝宝身上还藏着一些小秘密,你能发现吗?(1)蘑菇、亲戚、热闹读轻声。(2)来来往往是叠词,这样的词语你还有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热热闹闹、欢欢喜喜)(3)惭愧、蘑菇是同偏旁的词语。这么多小秘密被我们发现了,下面我们再一起去读一读吧!(齐读)

6、词语宝宝们要跑回到句子中去啦,瞧,变成了一个长长的句子,小朋友们,你们还会读他们吗?(每天他们来来往往走过小桥,摘野果,采蘑菇,走亲戚,看朋友,可热闹啦!)2生读。在这个句子中,说他们来来往往走过小桥,这里的他们是指谁呢?(小动物们)森林里的小动物可多啦,他们每天来来往往走过小桥,还可能去干什么呢?师引:你好啊小猴,你准备过桥去干什么呢?(小松鼠、小猫、小刺猬、小蜗牛)就这样,小动物们在桥上来来往往,可------啦!热闹的场面你在哪儿也见过?你能用上热闹说一说吗?(生答)

7、在来看看第二个句子,(出示句2:两只大象在河边静静地站了好几天,动物们非常感动,也很惭愧。于是,大家齐心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桥。)2生读——师生合作读。什么叫“齐心合力”?我们需要齐心合力吗?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它?让我们齐心合力地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8、刚才在这个句子中讲到动物们非常感动,那他们是因为什么事,又是为什么而感动的呢?(生答)

9、老师也带来了这张感人的照片(图片)瞧,你看到了什么?观察一下他们的表情,谁能再来说一说?课文中也用了一段话来介绍这幅图画,你能找到吗?(生读)你找的可真准阿!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如果此时此刻,你就是刚刚是从桥上经过的小动物,你想说些什么?请小朋友们戴上头饰说话。(小猴,你走过象鼻桥有什么想说吗?小兔,小兔,你从象鼻桥上走过笑得很开心,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小锚,你刚才走过桥的时候脚步体别轻,请你也来说说吧!大象,这几天你一定很辛苦很累,可你的脸上怎么还露着微笑呢?

10、是的,大象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我们也可以叫奉献,假如你能一直奉献,那你也将永远快乐!

四、板书设计

象鼻桥

奉献=快乐

《人教版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