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燕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此处隐藏10354个字……下面就请大家好好的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品一品,然后把你感觉最美的地方介绍给同桌。
5、学生自由读,同桌相互介绍
6、师:谁愿意把体会到的美介绍给大家?
7、学生交流朗读
Δ从“吹拂”“洒落”感受到春风、春雨的柔和
那你觉得怎样读,才能把这种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评议)
Δ从“展开”感受到柔柳的生机和变化
你理解的太好了,相信你会读的更好。
如果能边读边做动作,那就更形象了。大家一起来,好吗?(齐读)
Δ从“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感受到花草长的旺盛、热烈。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你能把这种闹盈盈的感觉读出来吗?
谁来向他挑战?
8、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样的春天就是(烂漫无比)的。(齐读生词)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深深的记在心间。(学生齐读)
9、下面我们就用这段话为刚才的录象配上音。注意:1、不能看书2、要跟画面合拍
(学生齐背第2节)
师激趣:同学们深情并茂的配音给春天增色不少。瞧,小燕子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它的到来会为春光增添更多的生趣。
三、教学第3节:
1、自由读,思考:小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板书:飞行轻快)
3、默读第3节,分别找出描写小燕子飞行“轻”和“快”的句子读一读
4、(出示第3节)谁把燕子飞的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学生评议:听了xx同学的朗读,你们感受到“轻”了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5、理解“小圆晕”
Δ板画:◎
Δ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师描述: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在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6、学生齐读
7、谁再来读读燕子飞的快的句子?
8、学生评议: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快”的特点吗?
理解:掠动作演示
9、学生齐读
四、教学第4节:
1、师述:呀!我们光顾着看小燕子飞行啦。瞧,那边有几对小燕子已经飞倦了,正落在电线上休息呢。
Δ(出示插图1):你们看,小燕子休息时的姿势怎样?(板书:休息:优雅)
Δ看到这幅情景,令你联想到了什么?(五线谱)
Δ(出示插图2):你们看,像不像?
填空:( )像( ),( )像( )
2、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4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出示第4节,师生接读)
3、师:呀,这段话中有一个词用错了,明明是“几根”细线,怎么能说是“几痕”呢?(学生回答)
哦,老师懂了,谢谢你让我知道了用词准确,文章才更生动、真实。
4、(鸟叫声):听,这些小家伙在快乐的歌唱呢。你能听出它们在唱些什么吗?
5、怪不得作者要说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就让我们和着春天的赞歌,深情的诵读2、3、4节,再来感受一下春光的明媚和小燕子的可爱。(配乐朗读)
五、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一群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呢,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和它交上好朋友。好了,就让我们在一曲《小燕子》的优美歌声中结束这堂课吧!(播放歌曲)
六、作业:
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外形:活泼
七、附板书:
燕子 飞行:轻快
休息:优雅
燕子教学设计9简单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天迈着轻快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感受到了吗?(学生答:春雨来了;变暖了;)
师:春天的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燕子来了;(介绍燕子))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文字感受春天,感受燕子!
二、教师范读
1.要求:听准字音,文中哪些文字是描写课文插图内容。
2.学生回答,找出文中描写插图的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引导。)
三、认读生字
开火车认读生字;教师讲解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四、讲读课文
1、检查学生预习阅读的情况:抽读(要求:听听这个同学的字音是否读准?是否流畅?是否有丢字、添字?让学生及时点评)
2、全班齐读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4、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燕子的呢?阅读后可以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5.生:特点:燕子的样子;燕子的重要(春天的使者);燕子飞行的姿态;燕子停歇的样子
五、教师小结
听课反思:
1、在教学中,王老师用清新明快,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带着学生走近文本,走近春天,走近燕子,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绚丽多姿,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语言的魅力是巨大的,赋有感染的语言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现场教学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在交流、讨论、分享中一起感受着学习的乐趣。
2、在平时的听课和上课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静心倾听的好习惯。没有倾听就没有学习,倾听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这对于学生学习语言是很重要的。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她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教学中王老师让学生带着任务(评价)去倾听同学们的朗读、同学们的发言,然后通过生生之间的评价来检验学生倾听的效果。这样带着任务的倾听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学生的学习也变得主动积极!
3、课堂的主人是谁?那当然是学生。我们的教学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上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多“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实情”,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王老师今天所执教的课文内容是有关春天的。春天,对于深圳的孩子来说很多都没有真实体验、感受过,这样就出现了教师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干瘪,不真实的现象。那应该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我想,如果在教学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图片、视频),为学生创设春天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美丽的春景中感受春天,学生的感受真切,体会会更多,表达的也会更丰富。
4、在整堂课中,我总感觉学生学得很浮躁,理解没有深度,感悟不够真切。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够。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教师、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之后,师生的感悟才会真切。学生也才能走近文本,走近春天,走近小燕子,真正领略到春天无穷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为学生创设了很多的阅读机会,形式也多样,但学生的参与深度却不够,各个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学生没有真正静下心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