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5 12:05:47 收藏本文
《游子吟》教学设计

《游子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子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子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游子吟》这首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难点、重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

2、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

DVD机、课件、电脑媒体等。

课时 1节

歌曲简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吟唱送给慈母的颂歌。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谁都经历过、体验过的这一细节,而母亲的慈爱之情正是在这日常生活中的最细微处流露出来的。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并进行亲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声音练习

2、二声部练习: 以3度音程为主进行练习。

  二、新课教学

1、感受歌曲。

听录音的范唱,用手臂画出旋律线,体验旋律的美感。可以反复做两三次。请学生思考歌曲共有几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划分乐句? 在节拍机上为歌曲《游子吟》找到适当的速度,并写在曲谱的左上角。

听音乐反复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含意。(可以按节奏有情绪地朗读)

2、演唱歌曲。

①随录音学唱。

确定换气点。如:慈母手中线(换气),游子身上衣(换气),临行密密缝(换气),意恐迟迟归(换气)。谁言寸草心(换气),报得三春晖!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高位置的混声演唱《游子吟》。音色要圆润。

歌曲中的每一句演唱要要有情绪上自然起伏,大连线唱得连贯流畅。

歌曲中演唱时注意弱起演唱,体验弱起小节的美感。

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

②分两组,唱二部合唱。

全体学生拍出高声部的节奏。

全体学生唱高声部旋律,唱过两次后要求背唱。

全体学生默读低声部旋律,教师轻轻拍击节奏,锻炼学生内心听觉。

全体学生背唱低声部旋律。(当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背唱准确,可以打开谱子看唱一遍后,再背唱,锻炼音乐记忆能力。) 学生完整视唱旋律。学生歌唱时,教师歌唱与之对比的声部。 教师演唱旋律,学生视唱与之对比的声部,并且要求分句背唱。 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歌唱高、低音声部,做二部合唱。 由两个学生分声部歌唱,检查学生个人掌握情况。

由学生个人歌唱一个声部,在钢琴上弹奏另一声部,并注意按照教师的要求,随时进行声部交换。

有情感地演唱二部合唱《游子吟》。

3、情景表演唱。

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前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穿着唐代的长袍,站在一棵松树下吟颂着古诗《游子吟》;

后台是一人扮演唐代诗人孟郊的老母亲,穿着唐代老夫人的衣衫,头发斑白,眼睛模糊,正在烛光下缝衣衫;

背景音乐是全班同学吟唱《游子吟》。注意提醒学生演唱的声音要小于朗诵古诗的声音。

4、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5、小结。

6、本课结束。

  《游子吟》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游子吟》,并背诵。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陶冶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结合生活实际感受母爱,赞颂母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明信卡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互动:同学们知道陕西世园会的吉祥物——长安花取自哪里?

一、出示孟郊进士及第的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的成功离不开他的母亲。()

课件示:

方案一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方案二 《母子图》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二、朗读诗文,意境交融

1.自己先读读古诗。

要求:①将不懂得地方用符号标记出来。②

2.检测:

①读一读

慈母吟 密密缝

游子晖 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导学生用反问的句式读)

整体朗读

②交流感受:

读了这首诗之后,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感受?

整体读

3朗读诗文,意境交融

.①诗配画 :品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这个母亲是怎样缝制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你很会读书,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确,在古代吴越民间,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是因为“意恐迟迟归”。

(a)指导朗读。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儿子是求取功名的,母亲还希望什么?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现在,我们就把这份祝福融在诗句里,读出来好吗?(希望再密一点,让儿子早点回家;还要再缝得密实一些,再结实一些。母亲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儿子早点回来。)、

(b)你们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

课件示:

出门前:临行密密缝

出门后:慈母倚堂门

……此处隐藏8064个字……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了解古诗创作背景:《游子吟》是孟郊50岁任粟阳时写的,诗人此时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再看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回想自己20年来为谋求出路而颠沛流离四处漫游,如今虽结束了游子生涯,可以迎接母亲同享天伦之乐,但母亲一生操劳、养育和教导之恩,岂能报答得了!于是诗人吟唱了这首送给慈母的颂歌。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

2 、 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 “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更深入地体会古诗的含义。

师: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孝心, 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 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三、 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 、 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 前倚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前倚音) ②、师:前倚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前倚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前倚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

师:既然前倚音在我们这首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

⑤、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

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 师: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四、 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唱歌曲。

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呃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

五、歌曲拓展。

学唱这首歌曲你有些什么感想?

妈妈都为你做过什么?你为妈妈又做过些什么?妈妈是怎样爱你?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呢?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母亲节的时候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游子吟》教学设计 篇9

一、情感铺垫:

1、我们来到人间,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母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仔细听,跟着唱,有什么感受?播放《母亲》

2、伴乐欣赏有关母爱的诗词名句,一分钟速记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世上最是母亲亲,断了骨头连着筋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为人父母天下大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二、读诗,了解背景

1、引入: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崇敬走进的课堂,感受孟郊笔下那慈爱的母亲,齐读课题《游子吟》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他。41岁开始,母亲鼓励他进京应试,不中。50岁时,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负母亲期望中了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职,立即接母奉养。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学和赴考前母亲一针一线给自己缝制衣服,盼望远行的儿子平安归来,认为自己难报答母亲的深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a、初诗古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和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晖(hui)

b、再读,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

c、配乐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和音乐美感。

三、解诗,初识爱

1、师:母恩难报,用孟郊的话说是—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那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带着这样的思索,再读诗歌,借助注释,争取读懂每句话及诗歌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孩子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大概读懂了多少?读诗的时候,透过静止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四、品诗,深化爱

1、看图,听《游子吟》的歌曲,品读诗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昏黄的灯下缝着,补着,她摘下头上的簪子拨了拨灯芯,灯光明亮了些,孟郊抬起头来早已泪流满面,透过婆娑的泪眼,母亲几十年含辛茹苦的身影又浮现在面前……

小时候,母亲总是……

求学时,母亲……

远行前,母亲拉着孟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落榜了,孟郊垂头丧气回到家中,母亲……

2、后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孟郊自己在扪心自问,在反问自己像小草一样的心意能报答母亲阳光般的深恩吗?

3情感迁移:我们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了什么?我们能报答吗?

五、写诗,升华爱

1、母亲是伟大的,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2、母亲不分春夏秋冬,不管何时何地,也不论你成功失败,始终陪伴你,母爱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怎样用行动来爱母亲呢?

3、用上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一首歌,一个符号赞美我们的母亲,记录下此时的感受吧!

4、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充满了爱,有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健康茁壮成长。面对这样的爱,我们该怎样呢?

教师赠言:让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结束课程。

《《游子吟》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