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加几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9加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加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程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67+56+58+36+67+68+47+48+87+7
2.听算
8+39+69+57+58+2
9+48+76+410+87+3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子
1.放合唱录音
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的校歌,是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报影出示例子,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
(乐队有5人,合唱的有9人)
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
(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乐队5人和合唱的9人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教师板书:9+5)
师:那到底一共有几个人呢?
学生想计算方法.
师: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
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
5.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
师:这两种方法都好,先分一个数,再用凑十法来计算,你们也是这样计算的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做一做
2.报影出示“学生搬南瓜”图
2.小组合作,要求
A.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
B.要求什么?记录下来.
C.怎样列式?
D.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
(2)计算比赛,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
四:师生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校书设计:
用数学
9+5=149+5=14
9加几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以及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教学准备】
计数小棒,小花,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特别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读算式,说得数。
出示题目卡片:
10+1=10+3=10+5=10+7=
10+2=10+4=10+6=10+8=
师:为什么大家都算得得这么快呀(因为10加几就是十几)
师:原来十加几,就得十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感知凑十法
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看!运动会上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我们就来看看小朋友发牛奶的情况吧。
(1)箱子里有几盒你怎么知道的
(2)请你上来数一数。外面有几盒一共有多少盒怎么列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2、多种算法的交流
9+4是不是等于13呢那你是怎么算的呢
(1):小朋友有想法了,请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2)师:谁来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
a、接着数数10、11、12、13;
b、凑十法:移动牛奶盒,将右边1盒拿到盒子里就是10盒了。
师:这几个小朋友都用到了10,看来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的好朋友。
3、学习凑十法
①动手操作、交流
师:老师听明白了,有的孩子是用以前学过的数一数或推一推方法来算的,还有的小朋友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借助10这个新朋友来帮助我们计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摆一摆、算一算。
(1)师:看屏幕我们用这里的格子图代替牛奶箱,用圆片代替牛奶,箱子里有9盒,我们就摆9个,外面有4盒,就在外面摆4个,摆好后,坐坐好。9+4该怎么算,你能想办法移一移,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吗?
请生上台演示。
(2)语言描述凑十的过程:从外面拿出1盒牛奶放进去,也就是把4分成1和3,箱子里面的9和1就凑成了10,10再加3就是13 。
生:完整地说一说,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就是13、
(3)感知简便
师:我们从4里面拿1个给9,凑成10,这样9+4就变成了10+3,你感觉这种方法怎么样10可真是帮助我们快速计算9加几的好朋友。像这种先凑成十,再相加的方法,数学上我们称为凑十法。
4、再次操作,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
师:你现在会用这种方法计算9加几吗请看题单第2题。
摆小棒:
(1)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边摆边说,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2)9+5等于几呢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算出结果!再把算的过程填在方框里吗。动手试一试吧。
(3)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
(4)哦,从5里面拿1根给9,凑成10,9+5就变成了10+4,计算就简单了。
5、圈小花:
(1)看来孩子们都会凑十法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完成题单第3题——圈一圈,算一算。圈的时候,要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结果。
(2)展台展示1个小朋友的作品,请这个小朋友介绍他的想法。
三、游戏练习,巩固凑十法
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移一移,圈一圈,把9加几的变成了10加一个数来算比较简单,如果不摆小棒、圆片,你们还能把9加几变成10加一个数吗?
……此处隐藏12448个字……p>教具准备:PPT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师一捆带5根磁性小棒,学生各20根)、小黑板卡片(填空题)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引出课题)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2题。
3、练习二十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你知道9加几都有哪些算法了吗?
9加几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
教学目的:使学生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小黑板、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挂图)
二、教授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教学时,可用图片代替桃来进行操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想想怎样算出一共是多少,说出是怎样算的。
对“凑十法”可以适当引导、启发:怎样能清楚地看出一共是十几?让学生先想到凑满十。
对本题的教学,既要体现算法多样化,又要适当突出和提倡使用“凑十法”。
三、实际操作
1、试一试的教学。
2、想想做做的教学。(1~5题)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
9+49+39+89+7
9+69+99+59+2
9加几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96-97面的例题,第99面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以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凑十法”。教学难点: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生动的运动会场景,并告之只有完成闯关游戏,才能进去观看
第一关 填空 9+()=10 9+1+1=( )(轻易闯过)
第二关、数的分解 (轻易闯过)
第三关、口算 10+7=( ) 10+2=( ) 9+4=( ) 9+7=( ) (此关没过,引出新知)
2、提出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掌握9加几的各种方法
②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③完成99页的第1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学习课本96、97页的内容,根据课本上的运动会场景,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
(1)问题与算式展示
生1:有7人跳远,有3人跳绳,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3 =
生2:有3人跳绳,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3 + 6 =
生3:有6人跑步,有7人跳远,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 + 7 =
生4:有7人跳远,有9人踢毽子,一共有几人?算式是:7 + 9 =
生5:有9人踢毽子,有3人跳绳,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3 =
生6:有9人踢毽子,有6人跑步,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9 + 6 =
(2)算法展示 以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为例
a、点数法: 1 2 3 ┄┄ 13,一共有13盒。
b、接数法: 箱子里有9盒,从9开始,接着数,9 10 11 12 13,一共有13盒。或456 7 8 9 10 11 12 13。c、凑十法: 9放进1凑成10,10 加3得13
(3)师:大家真棒,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
四、拓展延伸。
1、开火车口算。
2、练习十七第1题 根据图意列算式,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3、留心观察教室里、学校里、家中的事物,提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