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4:53:35 收藏本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很耐揣摩的说理文,也是一篇学习议论文的经典范文。对薛桑能来说,之前第二单元学习过比较典范的议论文《敬业与乐业》,当然这两篇议论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采用纵式结构(层层深入论证),这一点可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文本解读,但是从全文结构来看,《敬业与乐业》采用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而本文则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教学时应给予区分,让学生能从判断结构上学会阅读议论文。本文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是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的,几经周折,其语言已失去本味,但本文的论证条理、逻辑思路仍在,应从这一点上做教学突破。在教法的选择上我考虑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和学生阅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积累: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止步不前、不言而喻、汲取等词语,读准这些词语的字音,理解它们的意思。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认识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并以之感知文章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赏析本文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3、培养学生“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方式和层层深入论证的技法,识别本文的论证方法,探究作者严密的论证逻辑。

2、理解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图片激趣导入。

二、教读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积累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将文中出现的:根深蒂固、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止步不前、不言而喻、汲取圈起来,借助注释,读准字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读完文章,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谈最初认识,教师暂时不做肯否定)

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议论文知识寻找中心论点。

复习讲解议论文两种典型的结构方式,明确两种结构方式中心论点的位置: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子:《怀疑与学问》

引论——本论——结论(例子:《想和做》

4、学生辨别本文结构方式,用圈点勾画读书法画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结论。

5、教师出示自己初读这篇文章所做的圈点批注,进一步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同时针对之前学生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认识做分析。

(二)摘读课文主体部分,明确本文论证的角度。学生仍然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行圈点批注。

1、主体部分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论证?

2、在课文中画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3、标出主体部分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三)精读文章,读理作者思路,体会本文论证语言、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1、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1)几个分论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否调换位置?

(2)跳读文章4、6、9自然段,这几段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析三个问句在文中的作用。

2、教师讲授议论文主体部分常见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本文主题部分层层深入论证的方法。

纵式:(递进式、层层深入论证)例子《怀疑与学问》

横式:(并列式)例子《理想的阶梯》

本文分论点:汲取知识——学。

活用知识——用。

坚持尝试——做。

区别自信拥有——思。

3、师生合作理清本文作者的论证逻辑

三、拓展延伸: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2、仿造下列例句,用“1+1=1”这一创造性思维写一句话,要求写得富有语文味点。

例句:一次不应该的冲动加上一点不成熟的思想等于一个不小的错误。

四、结束语: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2

 一、 导入: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一道题目:1+1=?(板书)

学生发言交流,并分析说明

同学们的答案可谓精彩纷呈!那么,从这个小练习中,你们有何启发?

讨论明确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个,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只要我们调整思维角度,打破思维定势,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甚至可能有所发明创造。

(板书:答案纷呈 多元思维)

那么,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呢?今天我们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将揭开其中之谜。(板书课题、作者)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从求答案到谈启示,引出课题轻松自然。简简单单的一个公式,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阅读课文的兴趣。——转弦拨轴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课文学习研讨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并自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1、文章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作者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3、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研讨交流(注意让学生读与思密切结合)

归结: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从而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家要掌握阅读方法,善于抓住关键段落、句子、词语来解读文章。比如:解答第一个问题要抓住第三段的最后一句,这是中心句在段尾的例子;解答第二个问题要抓住第六段的首尾两句;解答第三个问题要抓住第十二段的第一句,这是中心句在段首的例子。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设计三个问题,提挈全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不慢待阅读结果,更注重阅读过程以及方法的指导。——轻拢慢撚抹复挑,嘈嘈切切错杂弹。]

三、问题探讨(学生分小组探究交流 ……此处隐藏20316个字……富有创造力的同学举手。(环视课堂)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一次笔头练习,作第二次测试。

[这一环节设计,一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二来再次强调富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有自信心,其次要有实践的勇气;三来也照应了本课的开头,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四来把课堂学习引入高潮,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五、学以致用——课堂练习

{投影}:

请发挥你的想象,把下列两个图形组合成一段话。

范例:太阳公公如喝醉了酒,脸红通通的,醺醺然

走向西山,挥一挥手,洒下一天的晚霞,

如锦缎一样的绚烂;低一低头,又留下

满山的惆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学生随意写作,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学生交流、点评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

同学们,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创新,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这个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培养更多的创新精神,人人都争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七、巩固练习

{投影} 1)词汇积累:

2)大声朗读课文5、6、13段

3)根据下发材料,辨析小偷的行为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朗读,增强议论文朗读的语感,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尝试着写一点议论性的文字。]

附:

[辩析题材]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好不容易潜入一间屋子,结果除了一个气息奄奄的老人外什么也没有。他懊丧之极,正准备离去时,老人发现了他。

老人问:“是客人吗?”他慌忙“噢”了一声。老人说:“坐下来歇歇吧,外面很冷的。”他坐了下来。

老人开始诉说孤独,并感谢他深夜来看自己。从来没有受到别人感谢的小偷心中十分感动。

从第二天起,小偷每天中午给老人送吃的去,还送衣服,老人再也不受冻挨饿了。这些食物和衣服是小偷从其他地方偷来的。

有人说,有些行为,评判时很难论其善恶。请你评一评这个小偷的行为。

1、 TRY24点:用2、6、7、8这四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2、 先看图形 ,再展开联想

3、 任选26个字母中的一个,展开想象,仿写句子。例:A 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4、 以“同情”为本体,仿照“同情是一缕春风,让枯秃的枝头绽出新绿。”的句式造几个比喻句。

附: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生效。

探 求

探索追求。

渊 博

(学识)深而且广。

一事无成

一件事都没有做成功,形容事业上毫无成就。

毫不相关

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毫:丝毫,形容极细微。

轻而易举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关 注

关心重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

(1)根深 固(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孜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而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取 ( )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出一个与其它三个不同的作者,有多种选法,请说出理由。

A. 高尔基 B. 何其芳 C. 冰心 D. 韩愈

(1)选A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B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C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D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创意”、“灵感”、“推敲”、“锲而不舍”四个词连缀成一段话(可以打乱词序)。

4.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5.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6.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7.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你对这一观点持何态度,请举例说明。

8.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9. 选文主要论证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10. “推敲”这一典故,讲的是贾岛写诗时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故事。下面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请填出空白处的两句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1. (1)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 ,吸取。

2. (1)高尔基是外国作家。

(2)何其芳是诗人。

(3)冰心是女作家。

(4)韩愈是古代作家。

3. 略。

4. 如果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你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

5. (1)学识渊博;

(2)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

(3)不断尝试

6.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7. 略

8.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索新的思路,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9. 要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10.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