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4:51:54 收藏本文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地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懂课文的同时,感受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的妖术,勇于斗争到底的顽强精神,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读,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领悟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正因为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第一打”“第二打”“第三打”。

  二、精读课文

第一次斗争

1、请大家轻声读读2——4小节,第一次斗争的情形,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句子,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性格。

2、学生读课文,画语句子:

3、引导学生阅读以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白骨精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指名读(出示段落)

自言自语是怎么说? (自己跟自己说)

那你再试一遍。

师:自言自语是跟自己说,你这样说都让别的妖精听见了。

师: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心里头那高兴啊,那叫——不胜欢喜。

(出示视频)

指导朗读

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村姑?(美貌)

说说美貌的词(出示视频)

看到美貌,你想到了哪些词?

(闭月羞花、眉清目秀、花枝招展…… )

这美下面藏的是——恶。

把感受送进去再读

“径直”(目标明确,很不得马上把唐僧抓走)

“扔下一具假尸首”(嫁祸于孙悟空)

所以说这里的白骨精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奸诈、诡计多端 板书:诡计多端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看到了白骨精的真面目!

孙悟空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指名读

(出示段落)

师:这里孙悟空怎么样?

(着急)从哪里看出来的?

真的是“着急”吗?一般的人知道是妖精的话,早已逃之夭夭,看出什么来了?(勇敢)

(聪明、厉害、火眼金睛)

一眼看出

师:所以说这里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善于识破,勇敢 板书:勇敢

唐僧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说说唐僧吧

(唐僧十分善良,慈悲为怀)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连忙扯住”(善良)

“责怪”(善良过度)

什么叫责怪?怪罪孙悟空什么?可是这妖精是来干什么的呀?所以说唐僧真是(善良过度)

师:所以说这里的唐僧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慈悲、糊涂 板书:善良糊涂

5、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打的内容,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想想,我们是如何来学习的?

(概括学习方法:读课文——画句子——品词语——悟性格)

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请同学们学习第二打,第三打的内容

对照老师提供的表格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

表格:

人物

情节

白骨精

孙悟空

唐僧

一打

奸诈

举起……

当头就打 勇敢

连忙扯住

责怪 善良

二打

也不说话,

当头

就是一棒

不由分说

非常生气

三打

藏、迎、笑

暗中、吩咐

抡起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点拨。

我们来交流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了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性格。

2、第二打

白骨精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见到过八旬的老妇人吗? (拄着拐杖,颤颤巍巍)

试着读一读,让我们看到一个八旬老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一步、一声分开读)指导朗读

这样的伤心可以说是(肝肠寸断、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值得同情吗?

这哭里藏着的便是——恶,藏的是——刀

想到了一个成语

生:笑里藏刀

师:现在是哭

生:哭里藏刀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

“闪”

真会读书,说说看(与正常人不一样,不想是歌老妇人,肯定是妖精)

继续交流

“又”“丢”(说明逃得快,还会再来)

唐僧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惊”“摔”“坐”(善良,更加生气)

“不由分说” “一口气”为什么这么做?

他怎么说的?(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

真的吗?你们能分辨出这善与恶吗?

(善的是孙悟空,保护师傅,恶的是白骨精,要吃唐僧)

你看,唐僧真是(善恶不分,人妖不分)

板书:糊涂

孙悟空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读出什么来了?

(对师父忠心耿耿,除恶务尽,明察秋毫,果断,敢作敢为)

3、第三打

从第三打你 ……此处隐藏17876个字……力。

教学目标:

1、再次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4、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教学重难点:

1、研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与原文对照,体会环境描写的妙处。

2、抓住白骨精的“三变”,体会白骨精的贪婪、狡诈、诡计多端。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完成课前学习告单。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1、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2、(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

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看来同学们都已将这人物的名字与人物的形象挂起钩来了。(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

《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

4、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轻松的聊天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

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5、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预习得怎样呢?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6、课文读得都不错,那我就检查检查你们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把你们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7、作为六年级同学,我们需要有一定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大家提出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主要内容的概括情况及质疑情况,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教者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

二、聊故事的环境

1、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仔细地读了课文,有了新的发现。相信,如果你也能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你也会有新发现。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2、指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你读出了什么?

3、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

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设计意图]:通过与原著中环境描写的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有利于指导好学生的朗读。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聊“一变”

1、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指读“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1))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

(2)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3、这妖精,都高兴的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村姑。

出示:“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1)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美貌。)

出示图片: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你能用上几个来说一说吗?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默读:

《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妙)

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3)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4)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设计意图]:利用李卓吾点评的一个“妙”字做文章,让学生体会白骨精的别有用心,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小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默读5——7自然段,用“”划出白骨精的“二变”和“三变”,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变)又妙在哪里。

(二)聊“二变”“三变”

随机教学“二变”“三变”

交流第二“变”: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2)说说这一变妙在哪?

指导朗读: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

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抓住“闪”字,体会白骨精来得迅速,这动作与八旬老人不相衬,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想让唐僧觉得它可怜。

2、交流第三“变”

《《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