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3:25:51 收藏本文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珐】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

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引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1、2体现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 ……此处隐藏963个字……p>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1.地月系 (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 (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 ,地球和月球构成 ,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

(2)月球自己不能 。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 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 也没有 ,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 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 、 和 ,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 )

(A)太阳 (B)月亮 (C)金星 (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 )

(A)太阳 (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 (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 )

(A)太阳 (B)金星 (C)地球 (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

(A)水星、金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 (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 地月系 太阳 (2)发光 反射太阳光 水 空气(3)气体球 温度较低 适宜的温度 液态的水 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 (4)(C) (5)(B) (6)(D) (7)(C) (8)(A) (9)(B) (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

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 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