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课时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为什么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每年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2、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走进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反馈,正音。
3、理解词语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文,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感悟第二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2)哪一部分介绍了圆明园的组成?找出后读一读
(3)感悟第三自然段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段
2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反馈
3感悟重点语句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 的山村乡野。
请按课文填空,并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4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文中还有许多建筑没介绍到,你能想象下并介绍各大家吗?
5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中想象。
6“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包揽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读这句话时会有什么感受?应该用什么语气、心情来读?
(欣赏、赞美、自豪)
四、课堂小结
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五、布置作业
1、小字本、笔记本上的生字词语练习
2、课堂作业本基础部分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举世闻名
建筑宏伟:……有……也有……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文章的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出示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教学中还注重以引导为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辉煌、美丽。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发出“圆明园真的太美了”这样的感叹。
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引导孩子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等,这时组织学生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同学们都感慨万千。最后我再次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行径仇恨……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在教学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 ……此处隐藏26211个字……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四、品读体味(出示课件17)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五、感悟写法(出示课件18)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六、小结。
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木笛》这一课。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教学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毁灭来叙述内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识了圆明园,圆明园烧毁之前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二、学习新课,组织学生自学
1、上节课的学习,大家意犹未尽,今天我们将通过孩子们的自学进一步品读课文2、3、4段,感受圆明园的美。上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推选,邀请了三位自学小组的负责人,他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将由他们带领大家进一步品读课文。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2、请三位自学负责人到小黑板前,其他的同学也早就选好了自学的段落,请你们到自学小组负责人那里,进行今天的学习。
3、分组学习:
学生借助小黑板进行学习活动,并且汇报自己在自学中的收获。
4、按照学习小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汇报时,由学习负责人选择参加汇报的同学,其他同学面向相关学习小组,听取其他组学习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
5、这三个段学完了,孩子们口中传出的,全是溢美之词,正是因为我们走进课文,用心去读了、才能真正领略到圆明园无穷的魅力。请你用你能用上的最美的词汇来赞美圆明园。
6、教师小结:
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一百五十年才建成。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和智慧,多少稀世珍宝汇聚园中,才凝结成这座旷世名园。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匠心独运,每一处收藏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了孩子们的赞美,老师想用这样的词语来概括圆明园的美:美的心动!孩子们同意吗?读一读这句话。(美得心动。)一起读一读这三个段,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座让我们怦然心动的万园之园吧!
(学生读2、3、4段。)
三、师生共学,体会课文首尾两段
1、上节课孩子们留了两个段给老师讲,老师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讲好这两个段。今天我发现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走入课文,用心去品读课文,去感悟,我们只要能把自己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鸣,就能真正读懂课文,这样,你们在课文学习中所能生成的东西远比老师能给你们的要多得多。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看到的侵略者的兽行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在读句子的时候,把关键词读得太好了,老师来读也不过如此,我知道这是你们真正读懂了课文,并且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情感的结果。
2、孩子们读得太好了,似乎让我们每个人眼前都浮现出了这样的画面。(放映影片)看了影片,我看见很多孩子早已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都想说些什么,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读入课文,这一次读书,你一定会和前一次读书不一样。(学生在读课文最后一段)圆明园随着侵略者狰狞的大火灰飞烟灭,再也不复存在了,这一个令人叹为观止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随着升腾起的烟雾永远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圆明园毁灭了,她曾经带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她的美让我们动心、动情,与美得心动相比,她的毁灭,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
板书:
毁得心痛。
3、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美得心动,毁得心痛!(读两遍)
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三次读书:想想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孩子们读。想想圆明园秀美的园林景观,孩子们再读;想想圆明园无数的奇珍异宝,孩子们再读。
4、课文主要写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整整三个段极力描绘了圆明园的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学生发言。)
5、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圆明园太美了,所以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痛到了极点,美到了极点,她的毁灭就让我们恨到了极点。当侵略者的火把圆明园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每烧一天,我们五十年的心血,上千年的珍藏就化为了灰烬,当圆明园彻底被毁灭的时候,他们可曾想到这对世界文化史,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怎可估量的损失啊!读第一段。
【教师小结语】
圆明园的美景已经消失,我们痛失了圆明园,这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无比的痛惜,留给我们的只是对侵略者无尽的痛恨。这把火可以烧毁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建造历史的旷世名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这把火可以劫掠走无数的珠宝玉器、妙笔丹青,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无法焚灭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今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今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用心去读课文带给我的那份震撼,我想听课的老师也会被你们深深地感动。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真正领略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最深最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