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2:44:26 收藏本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个儿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迎面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儿子,却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一声不响地走了,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4、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从小懂得为父母分担重。

【教学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字词过关(略)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家里曾经为父母亲做过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生兴高采烈,列举事例)

三、引导

你还记得你的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生面带微笑,自豪而骄傲,个个争先恐后地汇报。)

四、进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她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

(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五、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三个儿子》

1、你把自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四人一小组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2、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3、请一个小朋友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了妈妈没有?

(读完后采访他当时的思想感情。)

问: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您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儿子真了不起!

4、交流提高:我也为您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得更自豪一点吗?

(生练读,把练习结果表现给同桌看。)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平台:另外一个妈妈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大家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朗读)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来。

师:那你能上来试一试吗?

生:(昂首挺胸,骄傲的眼神)读得有声有色。

师:夸夸他!

⑵ 大家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趁热打铁)

6、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呀?

(体会第三个妈妈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⑵ 通过朗读来体现: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语气很平常)

⑶ 自由练读,感受第三个妈妈的平常心。

六、自主发现,从细小处见真情

1、自读课文第七小节,想想你发现了什么?三个妈妈打完水回去,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示。)

2、汇报:

水很重、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水重的?你能用朗读来体现水很重以及妈妈很辛苦吗?

(通过朗读为课文后来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作铺垫,体会第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生立刻拿出笔来,积极地寻找句子)

5、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⑴ 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⑵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⑶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6、激起共鸣:

“你觉得哪一个儿子表现最好?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第三个儿子表现最好。妈妈特别辛苦,非常吃力。让我来帮妈妈提水吧!

7、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第三个儿子的妈妈会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会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声动听,但他知道关心妈妈,帮助妈妈分担重担。老爷爷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才是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七、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1、提出疑问:

明明有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呢?

(同桌之间互相说)

2、全班参与讨论,提炼中心: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师热情地给予鼓励:大家说得真好!生得到老师的夸奖,个个喜形于色、兴高采烈……)

八、拓展

出示小黑板:

你认为该向哪个孩子学习?为什么?

你觉得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你平时又是怎样帮助父母做事的?

(生沉浸在思考当中,下课。)

【设计理念】

生活化,同时又是富有乐趣的学习,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灵活,并拥有成就感,甚至能让人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阅读也不例外,如果能让孩子们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快感,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应从“授之以鱼” 转变为“授之以渔”,甚至可以“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人人都灵动起来,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入到自主学习当中去,合作探究,真实体验,从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设计评析】

1、教学设计的导入部分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平时妈妈对自己的表 ……此处隐藏27056个字……扮演: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扮演对话。

2、上台扮演:指名两个组来扮演。

随即采访: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提炼出中心:孝顺家长的小朋友,才是真正的小朋友。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的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本课学习目标:

1、读通、读顺、读准、读懂课文;

2、会认读6个生字。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习重点:

读悟课文内容,知道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习难点:

明明是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第二课时

一、情感引领,谈话导入。

二、细读品味——妈妈的话。

1、播放三位妈妈说的话,字幕出示。

2、初读妈妈的话

⑴指名读句子:谁能来读读这三位妈妈说的话。很棒,能把生字都读准了。

⑵复习生字:这里面有两个生字宝宝。谁会读?出示字、读音、组词

我们把生字宝宝带入句子中你会读吗?全班齐读。

⑶掌握了生字,你能更顺利地读课文,谁来读读第一位妈妈说的话。贴上第一位妈妈,出示句子。

第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①指名读,谁来读第一位妈妈说的话。

②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既聪明又有力气”说明妈妈引以为豪呢!为有这们的儿子而骄傲。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了不起在哪?(聪明、有力气、既……又…… 谁也比不过他说明儿子在妈妈心中是最棒的。)你来读,让我们看看你儿子到底有多了不起。加动作:(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拍胸脯、竖起大姆指)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有多骄傲,你读读看。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动作:插腰)

听了她的话,第二位妈妈不服气了,她说什么?

⑷第二位妈妈: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①你听到了什么?

②又一个妈妈( 不甘示弱地、骄傲地、自豪地 )说请同学分别读读。

③分组读妈妈的话。

⑸两位妈妈在攀比呢,第三位妈妈是说什么 ?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两位妈都夸自己的儿子呢?这个妈妈为什么这样说:谈理解。

①也许她的儿子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不好意思说。那你就不好意思地读读妈妈的话。

②也许这个儿子有特别的地方,这个妈妈只是不愿意和她们比,是个谦虚的妈妈,那你就谦虚地读一读。

③导入:三个妈妈这样夸奖自己的儿子,她们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三个儿子》

④板书课题。

三、读课文——再次感知。

请同学们看课文,听朗读,画出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四、对比品读——儿子的表现。

1、请学生说,随机出示句子。

2、三个孩子的表现如何?

⑴先出示画面,再出示句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看到这个孩子的表现,你心里怎么想,

真厉害——佩服,读出你的佩服来。

真棒!——称赞,那就用称赞的语气读。

真想像他学习,读出你的羡慕。

第二个孩子来了,他唱着歌,歌声振越山林,穿透云霄,他的歌声真好听。

⑵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他的妈妈是怎样夸奖他的,对比读妈妈说的话。

⑶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这几个生字你会读吗?

把生字宝宝送回句子中,你还会读吗?沉甸甸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段话中看出这水桶是沉甸甸的?

3、体会水有多重。

⑴出示第8自然段。

⑵这桶水倒底有多重呢?我请两位同学来体验一下,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①观察她拎水时的表现。②心里想好一个问题,呆会儿问这位同学。

教师请两位同学,当场拎一桶重达七八千克的水,

师引导:如果你累了,可能停下来休息,休息好了继续走。小心水别荡出桶外。

a师:你观察到了什么?

b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⑶你有亲身体验,就请你读读这一段。读出你的体会。全班齐读。

⑷拎着这么重的桶,妈妈们心里会怎样想?

⑸看到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你会怎样做?而第三个儿子就跑过去接过妈妈手里的桶走了。

⑹出示第三句,划划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这里的“跑”换作“走”行不行?为什么?

“走”并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跑”表现得迫切想帮妈妈。好,我们齐读,读出孩子迫切想帮妈妈的感觉来。

⑺出示妈妈的话,现在你觉得这个儿子特别吗?特别在哪?妈妈知道这个儿子的特别之处吗?为什么还这样说,再谦虚地读读妈妈的话。

4、从这些话中你看出分别是哪个妈妈的儿子?把他们送到妈妈的身边。

出示三个孩子的图处,让同学们贴在对应妈妈的旁边。

5、三个妈妈说的,三个儿子做的,都被坐在井边休息的老爷爷看到了,当三位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老爷爷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6、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7、(边说边总结全文)其实三个儿子都很优秀,老爷爷这样说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三个儿子的表现说的。我们来看看回顾回顾整篇课文。

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8、孝顺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就你课前我们看到的动画片,“黄香温席”一样,“三字经”中就提到“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9、学到这儿,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天妈妈们也来了,老师给你们一次交流的机会,跑到妈妈身边,问问妈妈希望你做个怎样的儿女,悄悄地告诉妈妈你要做个怎样的儿子。

相信今天妈妈和孩子们都很有收获,好儿子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把今天学习的生字响亮地读出来。

写几个漂亮的字送给爸爸、妈妈。

五、比一比,谁写的字漂亮。

拎、桶、甸。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