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P100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P103第10题、P105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分析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并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能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记得吗?考考你:
1、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条件:
①、同学们植树,分成了3组。
②、每组都有12人。
③、一共植树144棵。
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植树?
②、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
2、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六一,我们学校从每班挑选部分同学参加集体舞表演。(出示P100例2情景图:)看!这是他们新编的造型:
(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集体舞新造型,把同学们分成2大组,每组有5个小圈,每个小圈有6人,学校共挑选了多少人参加这次集体舞表演?
3、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只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不了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现在,老师将这题变一变。看!你发现哪儿不一样了吗?(后面一个条件和问题交换了)现在要你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学生齐读题目。谁来说说:从题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2)要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
(3)那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根据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做完后互相说说,互相说一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叫解法不同的同学板演)
(4)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2、反馈(理解算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方法一:60÷2=30(人)
30÷5=6(人)
(1)哪些同学跟他一样?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算每大组几人,再算每小圈几人)
60÷2表示什么?(每个组有几人?)
30÷5表示什么?(每个小圈有几人)
(2)、先算:平均每个组有多少人?60÷2=30(人)
再算: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30÷5=6(人)
(3)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一个综合算式表示,意义一样,谁再来说一说?
综合算式:60÷2÷5=6(人)
(4)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二:5×2=10(个)
60÷10=6(人)
(1)这样列式的同学请举手,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5表示?(2组共有几个小圈)
60÷10表示?(每小圈有几人)
(2)分析:先求两大组共有多少个小圈?引导学生明确:已知平均分成2大组,每组有5个小圈,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算分成多少个小圈,再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3)、先求:一共分了多少个小圈?5×2=10(个)
再求:平均每个小圈有多少人?60÷10=6(人)
(4)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综合算式:60÷(5×2)=6(人)
(5)请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方法三:60÷5÷2(若没有同学用这种方法就不讲)
(1)你是怎么想的?
60÷5表示什么?(2小圈为一组,每组有12人)
12÷2表示什么?(每小圈有6人)
(2)你真聪明,会想到用这种方法。
3、讨论比较: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一种解法先把60人分成两个大圈,每个大圈再分5个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而第二种解法是每个大圈有5个小圈,两个大圈一共有10小圈,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所以:第一种解法是用连除,第二种解法是先乘再除;虽然列式不相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求的是“每小圈有多少人?”。都要两步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
4、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用多种方法解答,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选取相应的信息、选用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算,我们都应该弄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像今天所学的这类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连除,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
5、指导看书,梳理知识
(1)独立阅读教材P100例2,然后同桌互相说说每一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质疑提出自己还不懂的地方。
6、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学校有3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安装了168台风扇。
①平均每层安装风扇多少台?3×8
②平均每个教室安装风扇多少台?168÷3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168÷3÷8
2、(课件出示:P100做一做:)看,这是我们在活动中为家长、同学们准备的杯子,你能帮忙解决吗?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 ……此处隐藏21530个字……>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方程、解方程的知识,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在庆六一准备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2.出示例题: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中有哪些信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怎么想呢?在审题时可以画画关键词语,也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请同学们把这两道题完整解答在1号作业纸上,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
方法一:是先求出已完成的,再求剩下的。(画关键词语)
方法二:60x(1-2/5)。是先求剩下占总的()/(),再求剩下的。
(预设)方法三:完成的+剩下的=总数
检验:这道题结果是36对吗?请你来检验检验。生口头检验。
订正:同位相互批改一下吧。不对的改一改。
小结:同学们通过分析,找出了不同的关系式。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谁来说说第二题是怎么做的?
方法一:是根据“用舞蹈队人数-合比舞少的人数=合唱的人数”列方程解答。
方法二:根据“舞蹈队人数X合唱队人数占舞蹈队人数的()/()=合唱队人数”也是列方程解答的。
(预设)方法三:12÷(1-3/1)=18(人)。
师:对,这种方法还是利用“舞×(1-1/3)=合唱”这一数量关系倒过来想的。同学们比较这两种方法,用方程和算术法哪一个简单哪?是的。我们用方程解决问题,能使较复杂的思考过程变得简单。
追问:想一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检验:这道题结果是18对吗?请你来检验检验,
注意:先检验是否是方程的解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第一种方法是否正确。
二、梳理交流、构建网络。
1.小组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算术法和方程解答了这两道题,仔细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小组讨论。
2.全班汇报交流。
师:这两道题在解决问题时都是按照什么步骤进行的?
汇报:生1:…….生2…….
师:无论用算术法还是用方程我们都要先读读题,画画关键句子,也就是先审题(板书),(说弄清题意)。再分析数量关系。(说:根据等量关系灵活的选择方法列式解答,有时用算数,有时用方程。),最后检验写答(板书)
师:用算术法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汇报
小结:是的。根据题意,找出基本的数量关系。把已知信息带入关系式,未知量没有参与运算,用算术法,未知量参与了运算,用方程。(出示课件)
3.沟通联系与区别
师:同学们,用方程还是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出示课件联系图)同位相互说说用算术法和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追问: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答可以使思考过程变得简单呢?第一题为什么不用算术法哪?
过渡:刚才我们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梳理,下面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继续解决六一准备活动中的其他问题。
三、综合练习、提升技能。
1.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审题,想一想这些数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时选用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请在作业纸上只列式不计算。
订正: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学生的。大家同意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T1要求一共?用扇子价钱+花价钱……(体现摘录条件解题策略,板书摘录条件)
T2要求h△?先想公式:ah÷2=S△。用方程解答。
出示:错例……为什么错?用算术法怎么改?像这种题目用方程简便还是用算术法简便?互相检查检查,看同位有错误吗?错在哪里?
师:是的,在这里公式就是等量关系式。(板书:数量关系)追问:同学们想一想,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像这种知道S△,求a或h。根据公式列方程解决问题比较简单的还有哪些知识?(S梯形、V锥、C长方形)
小结: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什么?(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
过渡:刚才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了道具问题。现在来看看学生演员人数中的数学问题:
2.综合练习:连线。
师:请同学们认真审题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一连。请完成在3#作业纸上。
订正: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学生的。认真对照一下,跟你的一样吗?
(预设)错例:这个对吗?错在哪里?(你发现了,来说说……应怎么改?……)怎样能够直观的看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出示线段图分析题意)板书(线段图)
质疑:想一想我们是怎么解决这道题的?(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算式再与正确的算式连起来)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信息分析后与正确的算式相连,也可以根据算式选择相对应的信息和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给每个问题找到了正确的算式,现在你能根据要求补充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吗?(出示)
3、拓展练习:补充信息和问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
订正:如果想用算术法解答,可以补充什么信息?提什么问题呢?2人说,大家同意吗?
师:同学们,如果用算术法解答,补充的都是那一类信息?提出的都是哪一类的问题?(生答:)如果用方程解答,补充的都是那一类信息?提出的又是哪一类的问题呢?
师: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关键句相同,标准量知道用算术法,标准量不知道用方程)
师:你编对了吗?同位交换你编的题互相做一做,相互看看同位做得符合你的意思吗?(如果出现了数据除不尽时,想想应该怎么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数据呢?)
小结:通过这道题,我们知道了要联系题中的数量关系,弄清条件和问题的配搭关系。
2、提升练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解答。
师:节目组为小演员做演出服,他们也遇到了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师: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你想出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
①方程:x+3x=120
②比:120÷(2+3)×2
③120×2/5
小结:同学们真不简单,从不同角度思考,灵活的选用学过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真佩服你们。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对解决问题的整理和复习,你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畅所欲言话收获)相信在解决问题时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策略步骤
1.画关键句
2.审题
3.找等量关系
4.分析算术
5.画线段图
6.列式计算
7.摘录条件
8.检验写答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