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时间:2021-10-18 02:34:37 收藏本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熟悉社区中常见的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

2、培养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社区的活动,爱社区,美化社区,提高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选择了位于学校附近的社区。这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周边的部队给学生们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可利用资源较多,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收集资料。

本主题活动针对的是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采访、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从而达到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关爱社区的目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

1、与社区中的相关场所和人员取得联系。

2、调查访问所需的相关学习卡片和用品。

〖活动时间〗

4课时(课内课外灵活安排)。

〖活动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热情

1、教师先播放一段反映长春市优美风貌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生活城市的整洁环境、优美建筑、繁荣街道和著名景点,了解长春市的整体概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继续播放录像,镜头集中到学生生活的社区。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唤起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参观了解社区的欲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四个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确定出参观的目标和游览的路线,制作记录卡。做好出行前的准备。

2、教师提出参观游览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将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社区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及周边单位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快乐出发,实地体验

1、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到预定的地点进行了解和参观。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记录学生的行为。

2、具体活动情况:

镜头一:这一组学生有的用照相机给花草树木、凉亭、宽阔整洁的马路和优美建筑拍照;有的将看到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在了纸上。

镜头二:这组学生来到了超市,看到了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品种繁多,购物的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和收银员简单的交谈之后,他们把这些情况记录在卡上。

镜头三:部队院内,一组学生正在与一位解放军叔叔交谈,他们有的提问,有的记录。之后,解放军叔叔带领学生参观了部队的寝室、食堂、课堂和运动场等场所,学生将看到的用照相机拍了下来。

镜头四:社区娱乐场中正有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这组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向他们了解这些公用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方便。

(四)展示资料,巧口介绍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组内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介绍本组的收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

2、教师出示社区图。请小组派代表将整理后的资料贴在相应位置,并加以说明。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地方环境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及周边部队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感。

(五)表达情感,爱的升华

1、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热爱,如唱歌、剪纸、演一演、讲故事等形式。

2、邀请邻近部队的解放军战士与学生们座谈,增强爱家、爱社区,以至爱国的意识,感受到社区生活的温暖。

(六)活动延伸――我为社区添新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想出对策,提出建议,完善社区,为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使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组成“环保督察队”,呼吁大家爱护生活环境,还可以组成“废品回收分类站”,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废物的可利用率;针对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健康快车活动组”,定时向社区里的人们宣传身体保健知识,使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反思〗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了解社区,激发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说教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组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去自由发现,自由探索,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发展能力。

我在本次活动中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把活动落到实处,唤起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社会生活融入课堂之中。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及时地监督、检查、反馈,以确保学生活动能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得更实在。资料的展示与交流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爱社区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社区周边部队的解放军战士给学生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福州市区,本班60%的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社区,多是干部和职工的子女,环保意识较好;40%的学生来自郊县,多属进城经商子女,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播放本班学生在公园、社区游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

(一)导入

1、赞美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

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

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 ……此处隐藏5354个字……

孝为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5

〖活动目标〗

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

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关心自然、热爱自然,树立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怕羞、胆怯,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本班学生对自己去采访、调查缺少信心,显得无所适从。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深入,往往存在小组中一人发言代替全组学生讨论的现象。小学生的天性是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的,只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

本地为发展小城镇建设,在学校附近成立了“三辣”(辣椒、大蒜、毛葱)生产基地,所以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到基地采访、调查。除此以外,学生还可以到农户家中、农田去了解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萝卜、白菜等。

(二)物质资料准备

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图书室中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

2、和要去调查采访的农户取得联系,确保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活动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秋天,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主动帮助家里人秋收;每天上学,我们也会看到地里很多人在忙碌着。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家想一想,我们这里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作物?

生:玉米、萝卜、白菜、土豆。

生:还有辣椒、大蒜、毛葱……

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作物情况?

生:我家今年种了10亩地,爸爸说能打2万斤玉米。

生:我家的辣椒又红又大,长得非常好。

生:邻居家的萝卜被放到地窖里,这样到冬天,萝卜还特别脆。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

师: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情况是你不太了解的?

生:我看到地里有很多白菜,不知要运到哪里?

生:今年萝卜多少钱一斤?

生:我家今年的玉米比去年收得多,这是为什么?

学生所提问题比较杂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感到自己不太了解的情况还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

师:怎样才能了解农作物更多的情况呢?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可以通过寻问家长,到“三辣”基地、农民家中、农田里去调查等方式去了解。

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分别去调查玉米、萝卜、白菜、“三辣”等农作物的情况。

师:为了让我们的调查效果更好,我建议大家先制定一个调查计划。

调查同一种农作物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写出一份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内容、调查地点、要采访的人、主要问题等。

学生通过制定调查计划,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调查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了有目的地进行调查,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教师将学生不清晰、无条理的问题变得清晰化、条理化,节省调查的时间,提高调查的效率。

(三)调查体验

在班主任、品德与生活教师以及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学生到农户家中了解玉米的收成、品种、价格、去向、用途等情况;到农田寻问菜农,了解白菜、萝卜的收成、储存、价格等情况;到“三辣”生产基地采访基地负责人,了解“三辣”的价格、去向、加工等情况。

教师从儿童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出发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进行学习,尝试边调查,边做好记录,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各小组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的结果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

(四)表达交流

各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整理。

(由于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教师建议学生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学生们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进行表述。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1、调查玉米的小组汇报。

生:今年的玉米收成比较好,因为今年不缺雨。

生:我知道农民可以将玉米卖给国家粮库,也可以卖给个体商户。

生:一个大的玉米棒有200多粒玉米。

生:现在用龙丰2号玉米品种收成好,我知道用好的品种,才能收成好,这是我到的农户家的主人告诉我的……

2、调查白菜、萝卜的小组汇报。

生:农民把萝卜放进土里储存,是为了不让萝卜失去水分。

生:我知道的最大的萝卜有5斤重。

生:萝卜有青萝卜、红萝卜两种,青萝卜生吃比较好。

生:一亩地能产4千多斤萝卜。

生: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萝卜对身体有好处。

生:一车白菜100棵,可以卖35元,比玉米的价格高。

生:白菜的营养价值很高……

3、调查“三辣”的小组汇报。

生:辣椒加工成细粉、块状可以多卖钱。

生:“三辣”基地的负责人告诉我,“三辣”要出口,卖给韩国人、越南人。

生:我知道的最长的辣椒有8公分长。

生:现在“三辣”比玉米、白菜好卖,我让爸爸多种点辣椒……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调查情况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调查结果是浅显的,但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便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学会倾听,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引导。

教师进行活动总结,肯定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积极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

〖教学反思〗

此主题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也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学生从课堂、学校走出来,对于调查、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很喜欢,所以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只有学生自己亲历的体验、感悟才是深刻的。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调查之前,我引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制定计划有些困难。尽管我进行了指导,但对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的情况还是关注得不够。调查时同一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复的现象,所提问题还比较零散,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调查前进行细致的指导,从而提高整个活动的成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