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8 02:34:23 收藏本文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难点:

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记事线索,记叙顺序,材料安排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

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jì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

孤(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卷(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uì  磕头kē 卜问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三、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

(一)(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 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有一次/教室/她的教鞭···/大伙笑了/表现温柔、慈爱)

2、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我们/课外/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她女友家/认识了蜂王···/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都急于模仿/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一个夏季的夜晚/我家当屋/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夜里我起身找老师/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五、总结讨论: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②“让我们观察蜜蜂”;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六、具体分析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说“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温柔是针对什么说的,美丽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词语体现了老师是假装打我。——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4、“狡猾”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5、她教我们读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近文学”与“爱好文学”两个词语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影响深远,从我到现在仍能背诗可见。接近是爱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了解了,才能喜爱。

6、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体会记叙的详略

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复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 ……此处隐藏7221个字……然而纯真的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内容呈现

1、快速默读课文,不动唇,不指读,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教师配乐(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朗读课文,学生感受师生之间纯洁美好的感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二)设置问题情境

这篇文章以二颗纯真的童心回忆了自己的老师;情意真挚感人,请从中选择一个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加上你精彩的点评,并准备用深情的朗读打动别人。

(三)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为多角度地突出老师的特点,作者选取了7个事例,请你找出来,并给每个事例加一个小标题。

明确:①假打真爱。②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对老师的依恋。⑥排解小纠纷。⑦梦里寻师。(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话题二:文章哪两件事写我对老师的思念,这对突出蔡老师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件事是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另一件事是假日里梦中寻师。我对老师的思念,突出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话题三:在文中画出排解纠纷和梦里寻师的起因、经过、结果、议论抒情的句子。

明确:让学生了解记叙的要素以及议论、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话题四:联系作者对蔡老师的几件事的回忆,从总体上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蔡老师年轻、美丽、善良、温柔、亲切,热爱孩子,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2、学生与教师对话

话题:假如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你将如何选材,你将如何理解、排解纠纷这件事“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明确:体会本文用一颗童心回忆往事,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纯真自然的感受,因而平凡的小事更具有感染力。

3、学生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读者对作品的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你从作者对蔡老师的深情回忆中,设计一下蔡老师的外部形象(长得什么样子,穿得什么衣服,说话时的声音、表情……)

明确:这是对学生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对蔡老师言行举止的描写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话题二:文章说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轻轻一迎,这石板从何而来。

明确:这是一个趣味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明白,石板石笔是作者幼时的学习工具;因为那时贫穷。

话题三:你能理解作者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所表达的深情吗?

明确: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热爱依恋老师的深情,并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话题四:“梦里寻师”是怎么一回事,你能用深情的点评传达出作者的情意吗?

明确:鲁迅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诗句,抒发母子情深。这里写师生情谊达到最高境界,有如母子骨肉之情,日思夜梦,感人至深(引导学生品析字里行间的深情,如这一部分中的“默默地”;两个“才”以及最后的感叹句和反问句所饱含的情感)。

话题五:“可惜一词,感慨颇多,你能说出其中传达出的几种情意吗?

明确:“可惜”一词,充满了不再和蔡老师朝夕相处的惋惜;“可惜”一词,充满与蔡老师分别的无限依恋;“可惜”一词,充满了与蔡老师相处的美好回忆…“可惜”一词,让开头结尾互相呼应;“可惜”一词,使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多角度表达)

4、师生与作品对话

话题一:文章选择的7件事,排列的顺序有什么讲究,你看出来了吗?

明确:这七件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按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全面展示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话题二:文章选择的7件事,有详有略,哪些详,哪些略,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文章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前五个事例写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后两个事例,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后两个事例是在前两个事例的基础上写的,是爱戴、依恋蔡老师感情的加深。这样有详有略,既使文章疏密相间,更表现了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链接生活

链接一:你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同样的体验吗?你和你的老师是否共筑过一个“爱”的小屋。

链接二:在和老师的相处中,你肯定有被老师误解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

(五)阅读体验

1、读了这篇文章,你对你的老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你从本文学习到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对比自己的作文,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不足。

四、练习处理

1、注意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 弧 卷 密 既 孤 券 蜜

2、课外阅读一篇写老师的文章。

3、课外练笔,写一个和老师交往的感人细节。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重点:

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难点:

引导学生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创意,在创作中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

教法:

认识、探究

学法:

合作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把我心中的老师表现清楚。

2、能否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握画面,并配合好相应的环境、背景。

4、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范图、儿童画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

二、发展阶段:

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自己中的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老师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老师的期望)

三、画面交流: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2—3个不同性别,表情、动作的教师形象)以及3—4个画面背景,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四、分析范画:

分析课本中的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

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完成创作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