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时间:2021-10-04 22:05:35 收藏本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长江之歌》是电视剧《话说长江》的主题歌。由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长江之歌”题意关于长江、赞美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向东注入东海。可谓源远流长,它与黄河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是永远值得赞颂的“母亲河”。

二、设计思路:

《这首诗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之情,读起来充满激情和力量,整篇课文是诗人情感的迸发和澎湃。而要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方面去感受,并且在充分感受课文的魅力与作者所酝酿的感情后,充满感情地去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课堂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背诵诗歌。

2、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

3、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吟唱诗歌,感受音乐美,培养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 ……此处隐藏3368个字……p>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演唱形式什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方式?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采用领唱合唱的方式,“一领众合”的方式进行演唱;这样设置是为了更好的表达作者以及人物的情感。

2.学习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提醒学生用圆润、优美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歌谱,在演唱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歌曲中有哪些音乐元素?又分别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中出现琶音、大跳等;琶音的作用是:营造一种坚定、跳跃的感觉,间接描绘长江水流的特点、以及感觉;旋律中出现大跳,主要是通过旋律的起伏突出人物的情感。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思考:歌曲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为:通过对长江雄伟、壮丽的赞美与歌颂,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与爱国之情。

3.演唱歌曲

(1)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生通过将歌曲与情感的结合,可以回答出:用坚定有力、稍显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

(2)请学生推荐代表进行领唱,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聆听歌曲《黄河颂》,与《长江之歌》进行对比欣赏

(四)课堂小结,点题升华

教师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内容?学生针对歌曲,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呼吁学生热爱生活与大自然,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热爱生活。

课下请学生搜集一些关于“长江”的有关内容,下节课进行交流学习。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