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运用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子弟兵的英勇事迹,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运用媒体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场中悟文、明理、端正人生价值观。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颂了解放军展示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给文章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内容。
第二课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大江保卫战实景片断,让学生在情感场中读文、品文、悟情。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1、课件。恰当合理地运用了影片《惊涛骇浪》。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口,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共战洪魔。课文《大江保卫战》与影片《惊涛骇浪》都以此为背景。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对该影片做了剪辑,把能服务于教学的资源都加以利用,从而丰富课堂。
2、文字资源。针对文章的空白处,收集了课外资料,拓展了文本,如《周运兰老师获救记》
3、该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教学策略:
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校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
1、上课伊始,显示“山洪爆发”这一场面,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的心在洪水来临时跟着紧绷起来,感受洪水之猛,从而奠定情感基础。
2、在“大堤抢险”中,子弟兵们为抢险伤痕累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伤痕累累的情感体验,运用媒体播放伤痕累累的手,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
3、在“铮铮铁汉”这段内容中,课文黄晓文“为了抢险不顾伤痛”这一铁汉形象,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再现了“为了抢险英勇献身这一铁汉形象,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4、在课文总结这一环节,播放了《惊涛骇浪》片尾曲,通过声、形、色再度冲击学生感官,从而升华情感。
教学评价:
知识和技能。
1、朗读上,能否读出感情,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2、能否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句子所蕴涵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感。
1、能否融入课文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汇?
2、能否深刻体会子弟兵的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价值观是否得到上升?
《大江保卫战》教案
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大江保卫战》,情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
(板书: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唤起旧知。
情境导入
媒体播放“洪水泛滥”的惊心动魄场面,配以旁白(第一段的内容)
观看洪水肆虐的情景,进入课文情境
“洪水泛滥”场景,学生没有体验,上课伊始运用媒体展示了这一场景,就把学生一下子带入课文情境中,学生耳听着咆哮声、目睹这洪水的猛兽之势,尾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学习“大堤抢险”
(1)思考:哪些句子表现子弟兵们的“抢”提出问题:他们又是怎样抢的?
(2)组织交流。
(3)小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抱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媒体展示“官兵们把手伸出来”这一特写镜头)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划出相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交流思考结果
谈谈自己此时此刻心中想些什么?
那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伸出来十分具有震撼力,学生亲眼目睹那布满血口子的双手,耳边又回荡着低沉凄婉的音乐,心中涌起了无限不忍、辛酸。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子弟兵们大堤抢险的艰辛,从而引起感情共鸣,加深了情感体验
学习“铮铮铁汉”
(1)提问:哪些字词能反映出铮铮铁汉本色?用笔划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划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字词
出的字词:一连串动词。
(3)提问:说说为什么要用“扯“,不用”撕“等字词?为什么要用“捆“不用包、扎”等词?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从一连串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感动崇敬的心情读读这三、四两段。
指名读
引导学生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感人的事迹啊!”(先播放子弟兵累倒在泥水中“的镜头,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汇报学习情况
读文,回答问题
学生谈体会
学生朗读
学生观看后发挥想象,手说还会有哪些?
一个子弟兵再泥泞中来回奔波,最后体力不支累倒再泥泞中,再也没爬起来,这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让学生动容了,从而体会到了什么叫“铮铮铁汉“,无须许多言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2【教师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准备】
1、多 ……此处隐藏21178个字……/p>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让学生边听边看画面,进入情境。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
3、教师小结: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它曾经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4、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读出感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你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没有解决?谁来帮帮忙?
(设计意图: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生质疑问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欲望,让他们产生新的阅读欲望。面对文本的邀请,孩子们定会跃跃欲试。)
4、你把课文分为哪几个部分?你是怎么考虑的?
三、再读课文,自由体会。
1、学生自由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朗读。
2、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或者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朗读课文,走进文本;通过个性化朗读强化细腻的情感体验,注重个性体验的差异和多样,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下节课的深入体会军民鱼水情作铺垫。)
四、小结:
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我从你们的朗读中就已经知道了,说明我们班的孩子个个都爱学习,真好。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造句:
(1)惊心动魄
(2) 闪烁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进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读课文,人民子弟兵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些词语来形容。
过渡:今天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人民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学习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动人事迹?(板书: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2、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事迹?为什么?(默读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在教学时,我充分组织展开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训练提升情感体验。)
(1) 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a、指名朗读。
b、画出能体现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与人民心连心的句子。
c、看剪辑录像实况,再现战士抢险的场面,让学生体会当时战士们的心情。
d、假如你是在现场的老百姓,你想对子弟兵说些什么?
e、有谁还想读这一段?读出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用音乐、图象以及富含感召力的朗读深深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的情感波涛得以沸腾与升华。)
(2) 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a、这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的动人事迹。
b、黄晓文的那些言行令你感动?
c、你能用朗读来表现你的感动吗?指名读。
(3)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a、这个事迹让你感动,我听听你的朗读就能感受了。
b、指名读,分小组读。
c、谁来具体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d、指导朗读三个排比句,理解一个省略号。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丰富内涵,让人民子弟兵大无畏气概以及军民鱼水情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e、轮读,齐读,体会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的鱼水深情。
f、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确实也被感动了。这个自然段写得多好啊,你愿意让这样感人的场面永远留在你的脑海里吗?我们来背一背吧。
3、想象:
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你还能看到怎样动人的场面?
(设计意图:这是对文中省略号的再读理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既是对文本的理解再开发,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小结:
人民子弟兵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而正是因为人民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所以人民对他们高度信任。同学们,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军民鱼水情啊!
四、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收集抗洪救灾中的故事,在班会上讲给大家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所学,巩固知识。
1、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哪三个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英勇事迹?
2、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个事迹?为什么?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再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情况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嘶咬”以及三个“!”)
2、师:是呀,当时的情况是多么危急呀。你能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吗?
3、指名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老师也想来读读,可以吗?教师范读。
(设计意图:有的教师可能觉得,课堂中应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更是不需要教师的范读。其实不然,教师一方面应是孩子学习的组织者,另一方面还应是个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进行范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况且语文教学本来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定能产生师生共鸣、生本共鸣的教学效果。而这样的效果,不正是语文教学所期待的吗?)
5、画出子弟兵奔赴现场的词语,读一读。
6、小结: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人民的大救星——人民子弟兵挺身而出,给人民带来了希望。
三、学作对联,升华情感。
1、出示: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2、读,这是课文中用来形容子弟兵抢险时动人场面的句子。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副对联。
3、你还能想一些对联或诗句来赞美一下人民子弟兵吗?我们可以把它写在锦旗上,送给人民子弟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交流,最后生成自己所创作的文本,学生势必兴趣盎然,文思敏捷。)
4、学生写,读给大家听,集体评讲。
5、小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将来我们班肯定能出很多有名的文人。
四、作业:
1、课文中哪些句段令你感动,有感情的读一读。
2、学了课文,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把它写成一封信。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大堤抢险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军民鱼水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