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8 00:30:11 收藏本文
《钱学森》教学设计

《钱学森》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钱学森》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2、在充满个性的反复朗读、揣摩、品味中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

3、体会语言形式,领会写法特色。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钱学森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1、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学生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钱学森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爱国)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赤子之心。

二、感悟钱学森的爱国之心

1、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钱学森说的话,想想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写一写你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谁来读他第一次说的话)

(一)出示语句:“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的一切, ……此处隐藏2161个字……、强化体验,走进内心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次人性积淀的过程,而这样一种过程需要阅读主体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本课教学中,我还能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朗读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把自己放在文本的对立面上,更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是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感受,成为了文本意义的创造者。其中,朗读也好,想象也好,表达也好,都成了激发学生理解文本、感悟文本、内化情感、内化语言的形式,课堂赋予了学生的是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融合信息,生生互动

大量的信息交流,促进生生互动,是本课又一个显著的特点。教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激励,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信息网。再者,本课的信息量很大,如:冯卡门的资料补充、钱学森回国的背景资料、颁奖词的阅读……学生们无所不谈,无所不至。在这样大的信息交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乃至个性特点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四、文以载道,润物无声

语文教学中讲究文道统一,“道”是语文教学的魂。在教学中,我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时时不忘锤炼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寻“文”线悟“道”线,即悟做人之道。当学生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段的品析,理解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后,我将话题巧妙地引向学生自己,让学生对钱学森说说心里话,使学生在他的一片拳拳爱国心的沐浴中,逐渐成熟、成长,从而达到了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这样,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感悟品味中弘扬精神,这一定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钱学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