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写作素材;并能根据习作要求,生动再现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
2、做到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3、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并与他人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必须是有趣的事,所写的事须趣味十足.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2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3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准备,活动方案:
安排学生记录自己的童年生活经历,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快乐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教训的往事,也可以是一次滑稽的经历……只要是能带给你乐趣,都可以记录下来,开学初组织学生在班内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漫话童年”活动.通过畅谈童年,让学生生动再现童年中印象深刻的生活经历.(设计简析:以童年生活此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为习作教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在记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师生聊天,引出话题.
1、昨天老师从网上搜索了许多图片,想送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歌曲《童年》
3、指名学生交流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适时引题: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说说自己经历过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板书:童年趣事)
二、品读例文,享受乐趣:
这篇文章是大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下来的,题目是《爸爸逗我玩》.
1、学生自由朗读例文.
2、说说阅读体会.
交流角度:文章的题目给你怎样的感觉?从文中你读出了什么?你喜欢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
三、激起回忆,交流趣事.
1、刚才通过图片看到了那么多趣事,现在请你们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一件事非常有趣,非常有意思,你从中获得了快乐.它可以是发生在伙伴之间、和家人之间,也可以是自己一个人时做的.(设计简析:“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做成什么文字.”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的生活情境得以再现,内心情弦得以拨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习作的冲动和愿望.)
2、交流讨论,同桌互说.
根据习作提示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说.要求学生先回忆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发生过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桌听,同桌要能从本次习作要求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还可以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说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并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设计简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已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转入书面表达的最佳状态,由说到写.)
导语:那要如何才能写出这个“趣”呢?我们不妨想一下,认真的做“傻事”——有趣,如果要让事情更有趣,就应该(更认真的去做“傻事”)
3、写出趣味性的关键在于:写也做“傻事”的过程中的认真.做得越认真就会显得越有趣.请一位学生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
4、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一“傻事”该如何写出趣味的看法.
5、教师小结(结合学生的发言)
让生明白除了写出事情的趣味外,还应该注意在结尾写出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者说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
四、全体参与,说好“趣事”.
1、把自己认为最有趣的部分具体地说给同桌听,相互指正.
2、个别交流,师生共评,肯定说得好的语句,用得好的词语.
五、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35分钟内完成习作.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作文讲评(从选材、构思以及表达真情实感等方面作适当的指导,特别是应尽力避免学生选材的单一性,尽情表达,但一定要真实,有意义.)
六、交流评改.
1、指名:评改的是哪篇文章.
2、请文章的作者上台读自己的习作.
3、点评者根据出示的评改建议做点评.
4.开展活动,作好铺垫.
习作前,布置学生回家与父母开展一次谈心活动.让父母谈谈自己童年的趣事,增加学生的生活积累,为习作做好准备.通过赏评习作,你一定发现许多同学写得好的地方.能否把同学写得好的方法技巧吸取过来,使你的作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打开自己的习作,把重点段落再进行修改.(学生动笔对自己的作文再进行一次加工润色)(设计简析:“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注重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与评价,使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指导改什么,怎么改,逐步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七、课外延伸
1、评选,体验.
2、在班级内举办习作展览,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设计简析:习作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此,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成功,让习作教学更有意义,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八、习作批改
目前的习作教学,老师们往往偏重于作前指导,对作后的评价与批改重视不够.学生反复修改后的作文,他们很想同老师来分享他们的成果,并期待老师的肯定.所以对于学生上交的习作,教师的批改要力争及时,尽可能趁学生对此次习作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早早与习作者见面,在课堂上及时反馈、讲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有的习作题目比较新颖, ……此处隐藏13666个字……[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属于总结和拓展部分。我有“螳螂捕蝉”讲到“围魏救赵”,再到更多的成语,学生对成语这样的传统文化会越来越向往。此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作业,自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交流)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都是“取得第一”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重复,让文章表达更生动。)
(二)第二题。
1.课件展示问题: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2.学生自由交流。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书写提示里的文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大小相兼。每个字字形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被包围部分大小适宜,周围留白越小越好。
2.学生照样子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强调书写速度)
3.师生交流、评价。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注意读准“晞(xī)”的读音。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明白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出语意就好。)
3.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特点介绍事物、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了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了解了不同习俗的寓意,同时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抓住特点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了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表达方法。
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了生活体验。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学习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