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28 00:28:42 收藏本文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培养学生品读、感悟课文的能力,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4、体会女娲补天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理清思路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女娲补天

2、师: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怎样补天?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呢?

师:问题提得真好!我们根据同学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来梳理梳理文章的思路。请找找看,课文第几自然段讲了“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生: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女娲怎样补天?”

生: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师:课文第几自然段讲了“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生: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女娲为什么补天(第一段)

1、师:女娲为什么补天?其实答案已在课文中了,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的有关语句。

2、指名答,交流:哪些语句在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出示:课件

出示语段: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3、课件:依次出示“黑黑的大窟窿”“一道道深沟”“熊熊大火”“洪水”图片

可怕吗?读读这句话,反复指导读“天哪,太可怕了!”

洪水中,火海里,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啊!谁来读读这几句话?一起读出你们的担心、焦急!把可怕的场景读出来。

4、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为什么?(因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她是人类的母亲啊!)

三、学习女娲怎样补天(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呢?

B、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用“——”画出。

2、小组汇报:

(1)求雨灭火 ( 2)造船救人 (3)找石补天 (4)炼石补天

汇报后,请小组成员上讲台写板书。

3、学习“求雨灭火”“造船救人”(第二段)

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出示课件)

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4、学习“找石补天”(第三段)

(1)女娲是怎么找五彩石的呢?请女娲找五彩石容易吗?(不容易)

(2)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她找五彩石的不容易?重点从两个句子的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相机出示课件)

(我从“找啊找啊”“终于”这个词看出寻找五彩石很艰难。)

(3)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链接课件)

想象理解女娲寻找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的情景。

想象理解女娲去哪儿寻找纯青石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4)再次品味文本。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

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也感受到了女娲的辛苦不容易。)

对呀!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齐读。现在再读这个句子,相信你肯定会读得更好。

5、学习“炼石补天”(第四段)

(1)女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呢?

(相机出示课件)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2)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看看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我喜欢“炼石”这部分,因为它表现了女娲炼五彩石的艰辛)

(我喜欢“补天”这部分,因为我从这几个动词,体会出女娲很了不起,这看似轻松的动作却是常人不能做到的,这就体现了女娲具有神力。)

(3)学生汇报,并相机板书。

(4)朗读。太神奇了,谁来读读?

(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第五自然段)

(1)女娲补天的地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天边有什么出现?

出示课件:五彩云霞图片

(2)理解句子“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五彩云霞”就如女娲的精神一样美丽,让人欢喜。

(3)五彩云霞太漂亮了,原先天塌地裂,经过女娲补天,那地方变成了五彩云霞,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女娲,你真是一个善良的人,勇敢的人。女娲,你真神奇!真了不起!)

五、回归整体,歌颂升华

(课件)(音乐:神话伴奏)

这个神话故事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女娲,一个了不起的女娲。

善良的女娲,

创造了人类,

让大地有了欢歌笑语。

神奇的女娲,

求雨又造船,

救出灾难中的百姓。

勇敢的女娲,

你日夜奔波补好天,

不辞辛劳为人类。

啊,女娲——

一位了不起的女神!

六、课后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生动的语句。

2、任选一题做做,下节课,我们准备开个故事会。

(1)我喜欢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说一说。

(2)我敬佩的女娲---把女娲补天的故事画一画。

(3) ……此处隐藏20459个字……4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

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

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

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

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

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女娲补天是个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因为人类的行为,而使天破了呢?(例举破坏大气层的例子)

2如果天真的破了,我们人类可以运用什么科学方法来补救?

3与其到时想尽办法去补,倒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去保护地球。

七、总结。

1梳理知识结构。

2布置作业。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

2、引导学生通过文中作者运用的生动语言和丰富奇丽的想像,体会人们的愿望和寄托。

课前准备

课文挂图;收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谈话激趣

1.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出示《女娲补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补天)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标记课文自然段。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a.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b.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合作交流,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画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巡视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组内交流讨论,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a.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b.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2.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a.不理解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b.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神?(出示女娲图片),现在女娲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c.默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一自然段的理解。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二、互相合作,练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可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接着......最后)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

2.指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

1.把今天学到的故事讲给你的亲人听,让他们评评你讲得如何?

2.收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班内开展“神话故事会”,评选“神话故事之星”。

板书设计

为什么大火、大水

女娲补天取石

怎么补炼石不畏艰险

泼液

结果造福人类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