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记住5句名言。
2、读懂短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准备:插图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名句,自悟,每个句子写的什么?是什么意思?
2、指读名句,讨论交流每句写什么,谈理解。 (1)人要立下高远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业。 (3)要做到言行一致,才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贵的是在历史上留名,光照后人。
(二)阅读短文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了,把短文的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天和地传说中是怎么样创造出来的?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都变成了什么?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读)
2、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短文,说说短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盘古开辟了天地,他独自支撑天和地,最后累死了。) (2)思考2题(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受到的教育: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总结,扩展。 (1)说说从这个故事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我们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从中领略古诗的韵律美。
四、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交流。
1、朗读自己选定的诗歌,读出诗人应表达的感情。
2、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3、组内朗读交流,互相评议。
4、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
5、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阅读、口语交际、缩写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
(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阅读短文《爸爸的咳嗽》。
教学步骤
一、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读短文和文后的练习题。
二、再读短文
1.边读边思考文后的题。
2.给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做记号。
三、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
1.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短文讲自从搬进新居后,我发现父亲的咳嗽病,经过仔细观察和咨询,终于找到了病因——硫酸厂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从中应该懂得:a.遇事要动脑筋,仔细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b.环境污染威胁着人类健康,应早日治理。
2.短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文章层次清楚,写了发现病情——仔细观察——找到病因——希望治理。
(2)形成新颖活泼。采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叙,因果关系清晰明了。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按照缩写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反馈:(总 ……此处隐藏5643个字……小组,玩词语接龙游戏,老师巡视,适机参与。
4 小结:表扬参加游戏积极主动、词汇丰富、文明互助的小组和个人,给他们送上最灿烂的笑脸。
三、“加标点,读一读”
1 引入:(出示“?”)孩子们,聪明的孙悟空遇到新问题了,你能帮帮他吗?
2 读句子,了解意思,自己完成练习。
3 指名说,然后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是否合理。
4 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标点符号?
(1)按照填好标点后的语气练习朗读。
(2)从教材中找几句句末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
(3)小结:指名说一说,告诉孙悟空这几种标点符号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啊,孙悟空解决了疑问,感激地笑了(边说边把“?”改为“!”)。
四、朗读《美丽泸沽湖》
1 引入:孙悟空太高兴了,为了感谢孩子们,他一个跟头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课件——《美丽的泸沽湖》,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示范朗读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喜欢这首儿歌吗?用心看拼音,试着读一读。
3 指名朗读。如果喜欢他(她)的朗读就把掌声送给他(她),如果不喜欢,就站起来说说自己的见解。再相互练读、赛读。
4 在音乐声中齐读。
5 小结:孩子们,你们刚才用心看了字音,读得那么准确,那么有感情,孙猴子都忍不住笑了。
五、读背《风》
1 孩子们,泸沽湖多美呀!还想跟着孙悟空去领略风的神奇无比和气势吗?好,一起去欣赏一首咏物诗《风》。
2 欣赏图片或课件,同时表演性示范朗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风的神奇无比和力大无穷)。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 自由练习朗读,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 指名读,评议,然后再练习朗读。
5 表演读,齐读。(可融入回忆朗读14课《风》。)
(1)练习背诵。指名背,在“读得好、背得牢”里单独奖励他一个鲜艳的五星,以此给予他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励其他学生用心背诵。
(2)小结: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牢牢掌握了“用心看、善思考、读得好、记得牢”这四大学习法宝。
六、自主识字园地
1 过渡:最后,咱们来进行一个识字比赛,看谁把这四大法宝用得最好。
2 学生自主识字,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学习,认读生字。
3 学生反馈,然后互相教认生字。
4 小组内比一比,把自己认识的字读给小伙伴听,并给那只鸟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5 小组派代表进行放飞小鸟的比赛,比比哪组放飞得最多。其他同学做裁判,他读对了就跟着读。
七、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不但帮助孙悟空了解了汉语言的一字多音、叠词现象,教给了他学习的四大法宝,还游览了美丽的泸沽湖,欣赏了古诗《风》,记住了那么多的字词,表现得真棒。瞧,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棒给我们写下了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板书:画一个巨大的感叹号在那么多的笑脸旁,结束全文。)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 了解有的成语带有比喻性质的特点,积累成语;感悟、积累名言名句。
2. 能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劝阻”这一话题,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能抓住人物特点,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一
(一)温故知新
1. 读成语,说意思。
2. 体会3组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知道“如”、“若”、“似”都是“好像”的意思,都是打比方。
3. 拓展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
1. 读名言,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讲解,学生如有疑问,交流解决,老师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
2. 熟读背诵。
(三)点击成语
1. 自己读提供的材料,了解“口若悬河”的出处。
2. 用“口若悬河”说一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 提示用学过的方法阅读。
2. 学生自主阅读,可抓住“锋芒毕露”、“脱颖而出”进行思考。
3. 交流感受、体会、收获。
二
(口语交际:有效的劝阻)
(一)教学目标
1. 向同学讲述你家里曾发生过的纠纷及你的处理方法。要求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 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家庭里的小纠纷,在1~2分钟内讲述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谈话愿望。
请5组学生上台讲述家庭小纠纷。学生上台讲述时,提醒其余学生注意观看。
2. 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选择本组同学感兴趣的1~2个“纠纷”,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解决此类纠纷的好办法,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大家讨论,哪些解决纠纷的办法更好。
3. 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1)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解决纠纷的好办法。
(2)集体评议。
(3)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三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 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的特征写出来。
2. 能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体验到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认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想想他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
1. 审读习作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习作要求。
2. 启发回忆,筛选内容。
(1)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他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说说具体的事例。
3. 自拟草稿,构思习作。
4. 自读自改。
5. 教师选取几篇习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6. 同桌互评互改。
《积累·运用五》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
进行习作训练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向学生介绍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信的小朋友及其信的内容。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题。说说本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1)写信给长辈
(2)可以写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里话……
(3)说话要得体,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书信的格式
四、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打算告诉亲人一些什么情况和想法。
五、用信纸誉好。
六、写好信封,课外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