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18 08:05:34 收藏本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 “辕、辙、梁、驶、楚”等11个生字,会写“南、该、虽、系、担、错、越”7个生字。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 “辕、辙、梁、驶、楚”等11个生字,会写“南、该、虽、系、担、错、越”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2.查找“南辕北辙”的历史典故,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谁说说我们以前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

什么叫“寓言”呢?

“寓”的意思是寄托。

“言”的意思是讲道理。

“寓言”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既是喜闻乐见的读物,又是深受教育的题材。寓言是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再学习一篇滑稽可笑而又富有深刻含义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学习

1.解释文题。

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

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 “辕”“辙”,你有什么发现?

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⑵ 用“……虽然……可是……”说句话。

2、能力目标:

⑴ 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能力。

⑵ 能够表演,再现课文情境。

3、情感目标:

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南辕北辙的寓意: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还要听从朋友善意的劝告。

【教学过程】

一、课本剧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南辕北辙》这个故事,我们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个寓言故事很感兴趣。他们想编了一个课本剧让同学欣赏,同学们欢不欢迎呢?

二、读中生疑,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出来交流交流。

2、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3、师: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这个人是谁呢?季梁劝了他几次呢?"季梁是怎么劝,那个朋友又是怎么说的?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

4、师:出示:“……虽然……可是……”

你们能不能仿照这个例子说说话?

5、师:板书:不解、告诉、诚恳

6、能不能来说说“不解”、“诚恳”的意思?

7、季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8、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9、理解“固执己见”的意思。

10、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季梁的诚恳,车上朋友的“固执”?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1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录音机小博士是怎么读的。

12、学生进行评议。

13、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放飞想象,体会寓意

1、请同学们想象:楚国在南方,而那个去楚国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呢?

2、通过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

“南辕北辙”讽刺了目的与行动相反的人。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相反,无论花多少力气,也无法达到目的。

另一个故事则讽刺了那些行动与目的相反的人。希望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3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之一

课时目标

1、学会《南辕北辙》,认读本课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体会理解课文的寓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寓意包含的道理。

2、学会复述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准备:收集寓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了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线去是朝向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思考:朋友提醒了他几次?他怎样回答的?

(1)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提醒他的话和那个人的回答。

从朋友的提醒中,你知道了什么?

(2)那个人的朋友第二次提醒他说了什么? ……此处隐藏5173个字……?

(出示古代马车图)理解“辕”、“辙”。

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辕”会朝哪个方向?车辙会向哪个方向延伸?

区别“辕”、“袁”、“猿”。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哪段话说出了“南辕北辙”的意思?

2、讨论交流。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楚国 太行山)

(2)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是说他行动和目的相反。

3、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往北走,路上碰到一个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但老师读着这些对话有点糊涂了,这些话个是谁说的?你能填上恰当的提示语吗?最好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也加进去。

(出示人物对话)

路上遇到他的人问:“你往哪里去?”

他说:“我到楚国去。”

“那你走错方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朝南面走才对”。

“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很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的马多好,方向错了,是到不了楚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

“你带的路费再多,走的方向不对,也是到不了楚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紧,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

(1)填提示语,同一意思最好用不同的词表达。

(2)学习引号的用法(出示引号用法练习)

(3)通过刚才的人物对话,你知道坐车人有哪些优越条件?

(4)他自认为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条件,所以路人再三劝告,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而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吗?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结合课文内容,用所给的关联词语说话。

(出示关联词语)

虽然……但是…… 尽管……但是…… 无论……都…… 即使……也……

5、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今后做事时会注意些什么?怎样做?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早在20xx多年前,魏王想以武力攻打赵国,魏国大臣季梁说魏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其实,就是现在,生活中还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例子说一说。

五、总结:

寓言,故事虽小,却有无穷内涵,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就像一颗宝珠,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六、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9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诚恳:非常真诚。(学生自己的语言)

固执己见:别人的话都不听,只知道坚持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的话)

5、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小组推荐一人:不是季梁不明白,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季梁告诉这个朋友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师:为什么刚才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

生:因为课文表达的不够清楚,给他改一改就可以了。

把“他”改成“我”。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楚国就会越远。

我觉得在“不明白”的后面加一个冒号=、一个引号就更明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

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我还能再改,在“我”的后面加“为什么”把句号换成问号就更好了。即: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我为什么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是学生的平干得到满足)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我明白了:我们要听别人的劝告。

我补充:如果别人说的对,我们就要听别人的劝告。

体会寓意:

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假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六、评价: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