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16 15:05:50 收藏本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掌握“造、辄、萧然、晏如、戚戚、汲汲、俦”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历史人物传记的一般结构。

3、培养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深入把握陶渊明的形象。

5、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在具体事件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所学内容,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番自然美、人情美的和谐的社会图景,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也是当时社会许多人的理想,为了这份理想,不同人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那么陶渊明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来了解一番。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质疑字音,师生相互补充,扫清读音障碍。

2、分别请学生朗读第1、2段,学生齐读课文一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课文中了解到哪些有关五柳先生的内容?

4、请学生根据课文分别介绍五柳先生的一个方面,要求找出原句并用自己的话说明具体意思。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实词,用幻灯展示。)

三、结合具体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明确传记文学的形式特点。

1、请学生用“从……我看出五柳先生……”的句式回答,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先生?

在此环节中,学生应该能对五柳先生其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1)不求甚解:不只是读书方法,是性情和追求使然,为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又何须咬文嚼字呢?

(2)曾不吝情去留:将世俗的礼法、约束抛于脑后,体现出率真与自然的品性。

(3)晏如也:为什么能够这样?是因为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在支撑。

(4)常著文章自娱:是因为以文显志,并非为功名利禄。

2、课文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方面?由这些方面你能否总结出这位先生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明确,性格特点是人物形象的根本,其他各个方面,均是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

3、第2自然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它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疏通第2段文意,提出重点字词。

明确:第2段是对所记人物的高度概括与评价,与第1段相辅相成,其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相互照应,在历史人物传记当中,这种对人物的评论部分称为“赞”,前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则称为“传”,这是历史人物传记中必要的两个部分,这样处理使得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

四、结合相关作品,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课文,体会本文的作者与五柳先生有什么关系,可以结合你学过的文章或诗歌或你对陶渊明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实际上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写的自传。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可知,陶渊明仕途不得志,厌恶东晋污浊的官场,所以弃官隐居。失去俸禄的他“环堵萧然”等应是他生活的真实反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正是他的重要性格;而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对自然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高尚精神世界的执著追求,他是以自己的率真和独特的方式宣告着一种无声的不满与反抗。而本篇课文中,多次出现的“不”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先生,这恰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

试背诵课文,结合所了解的陶渊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

五、小结。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志向和追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率真自然、高尚执著的五柳先生,它是我们了解陶渊明的重要资料,而了解一个人物,仅凭一文还远远不够,希望课下同学们能主动阅读一些陶渊明的文章,通过阅读,将你心目中的陶渊明形象逐渐丰富起来。

六、作业。

1、默写课文,准备课文中词语含义的测试。

2、摘抄一篇未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及其鉴赏。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教学思路】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代,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

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互译课文,质疑字词,同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关注“晏如”等词语。

4、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其实,五柳先生无论是读书适意,还是醉酒陶情,无论是著文娱志,还是深藏避世,都缘于他的一种情怀,或者也可以说是他的思想境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板书)

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还要学会与古人对话,从中汲取精神养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那么,请问:你喜欢(欣赏)五柳先生吗?为什么?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教学反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当披文入情,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人文思想。本课教学,将字词教学融入对人物的品鉴过程中,力图做到“言“文”合一。同时,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故将教学重点定位为品鉴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并沿着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思路,试图体现出“人”“文”合一的阅读教学理念。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2、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传记文的特点。

【学习重点】

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朗读、讨论、质疑。

【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已学的陶诗导入。

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范读

2、自由读

3、正音

4、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四人小组,对照注释,理解课文。

2、提出不懂的词句。

3、词句练习。

四、自主学习。

1、研读课文叙写五柳先生的语句,自由提问。

2、以“____的五柳先生”的句式说一句话。

五、理解课文。

你喜欢五柳先生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六、研读课文。

1、黔娄之妻的话对写五柳先生有何作用?

2、本文与《桃花源记》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何差别?

七、词句积累

1、文中的四字句;

2、文中的名句。

八、写作训练。

1、学习本文运用简洁的语言写一篇个人小传,100字左右。

2、教师示范。

九、课堂小结。

十、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一些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与同学交流。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