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5 00:07:47 收藏本文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沙渔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回答课后问题;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扎";理解18个新词语的意思;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3、能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课文,学会10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通过看图,问学生这里描绘了怎样一幅场景?

二、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读课文。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尝试自己解决。

3、--默读"自学提示",提出疑难问题。

三、检查自学。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读一读。

2、--请学生挑选易读错的生字词领读。

3、--板书"炼",注意不要写成"练",可结合"锻炼"的本义来理解。

4、--讨论难理解的.词语。

5、--学习"自学提示",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

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自己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筛选、归类、整理。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提问经梳理后主要可能有以下几个:

(1)西沙渔人设计的钓钩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3)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西沙渔人是久经风浪锻炼,机智、剽悍的海猎手。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具体介绍西沙渔人是怎样钓鲨鱼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西沙少年相约钓鲨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边读边思考,正确回答课后第3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6题。

一、复习回顾。

1、--西沙渔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什么叫"机智"、"剽悍"?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

2、--讨论交流,理解句子。

(1)他们驾一叶扁舟就敢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

重点词语:一叶扁舟,波涛险恶

(2)他们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参、珊瑚,敢于下海擒拿七八百斤重的大海龟,甚至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重点理解:敢于……敢于……敢于,只身、甚至

(3)但西沙渔人偏偏喜欢钓鲨鱼。

A、哪个词语体现了西沙渔人的剽悍?(偏偏)

B、鲨鱼很凶猛异常,从哪儿可以看出?

C、指导朗读。

三、深入阅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西沙渔人设计了一种怎样特殊的钓钩?

(1)"特殊"在哪儿呢?请学生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2)让学生用简笔画试着画画这种特殊的钓钩。

(3)想象说话:从西沙渔人设计的这种特殊钓钩,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2、--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西沙渔人是怎么钓鲨鱼的?

(1)四人小组展开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钓鲨鱼的过程。

(2)比较:这种钓鱼的方法与我们平时所见的钓鱼法一样吗?

(3)讨论:西沙渔人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可见西沙渔人是怎样的?(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

(4)除了看出西沙渔人非常机智,你还看出了什么?(西沙渔人的"剽悍")从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

A、放尽钓绳,小帆船就被强有力的鲨鱼拖着在海上风驰电掣般奔驰,在蓝得发黑的海面上激起惊涛骇浪。

B、等到它无力再拖动小帆船时,剽悍的渔人便提起钓绳,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虎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5)--指导朗读句子。

3、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会用"甚至"、"顿时"造句;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习导人。

1、--听写词语。

2、--你敬佩西沙渔人吗?为什么?

3、--导人:跟我们差不多年龄的西沙少年,他们的童年时光是怎样度过的呢?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讨论交流。

(1)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是什么?

(2)西沙少年到了几岁时,就相约去钓鲨鱼了?

A、联系自己,谈谈感受。

B、比较童年生活,加深体会。

(3)怎样才会被公认是够资格的西沙渔人呢?

3、--学生自由背诵第5自然段并尝试听写。

三、--布置作业。

1、--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作业本第4、5题。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以问题体系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抓住“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剽悍的海猎手”这条研读主线,以表现西沙渔人内涵的语言为切入点。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读中议;读中习得语感,发展语言。从而逐层深入西沙渔人的品格,不断深领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词语,培养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点字词的能力。

2、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研读的指导。让学生 ……此处隐藏2420个字……目标:

1、会用“甚至”“顿时”造句,完成有关作业

2、正确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课文内容

(1)说说印象中的西沙渔人是怎样的?

(2)西沙渔人的钓鲨的方法

二、指导完成有关作业

1、会用“甚至”“顿时”造句

先让学生理解“甚至”“顿时”的意思,再造句

2、作业本第6题

回答要具体,要点

(1)勇敢剽悍(2)机智

三、指导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智剽悍、波涛险恶、风驰电掣、惊涛骇浪”等词的意思;

2、能提出问题,边默读边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读、议、找理解“为什么说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西沙渔人勇敢、机智、剽悍的品格,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

板书:(钓)

西沙渔人→鲨鱼

机智剽悍船小浪大海深鱼猛

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西沙群岛在……引读第一节。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西沙群岛〉生可能会发出惊叹:美啊!

师: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穿行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的渔人。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受“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师:想了解他们吗?想和他们交朋友吗?请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朗读2——5自然段,提出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读,还可以两人一起读。

读后提问,估计学生会提:

①为什么西沙渔人喜爱钓鲨鱼?

②他们是用什么办法制服凶猛的鲨鱼的?

③西沙渔人令人钦佩的品格是什么?(在课文单元学习重点有出现)如问题很多则进行归类。

2、导入下文:

A、当学生提的问题太多,师引导学生懂得只要解决了“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主问题时,其他问题会迎刃而解。

B、当学生没什么问题,则让生看课题,用“我西沙渔人,因为”说说,然后抓这点切入。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出示要求:

②默读课文,在文中细细寻找答案,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动脑筋想。

③读后可以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发表一下你的看法,说说你找到的句子。

师: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还可以做笔记。

三、深入学习课文2、3、4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渔人的剽悍、机智、勇敢。

1、抓住问题③“说说什么是剽悍,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渔人是机智勇敢的海猎手?”展开教学。要点有:船小浪大、海深鱼猛、钓钩特殊、方法巧妙。

2、“剽悍”是敏捷而勇猛。学生可能会先在第2自然段中找,认为他们的机智勇敢、剽悍表现在“就敢于出没在波涛险恶的南海上”,“敢于潜入几十米深的海底采集海珊瑚”,“敢于只身去钓鲨鱼”。

⑴师引导他们讲理由。(可抓住“一叶扁舟、波涛险恶几十米深、七八百斤重、只身钓鲨”等重点词理解,也可以用描述法,比较法讲)

师配合出示〈渔人海底采海参、珊瑚〉、鲨鱼的幻灯片。引导学生用几个字小结,并板书:船小浪大、海深

⑵提示学生注意“敢于只身去钓鲨鱼”前的“甚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钓鲨鱼前加上这个词?)出示“虎鲨”图,你有什么要向同学介绍的吗?

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第二自然段,要点:抓住“凶猛异常”、“血肉模糊”介绍。(幻灯出示“这儿的鲨鱼大多属于……血肉模糊。”)

引导学生概括“鱼猛”,并指导学生把“虎鲨”的凶猛读出来。

如生有困难,师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提示学生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谈。

⑶幻灯出示:西沙渔人偏偏喜爱钓它。

如生没找出,师:这真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它凶猛异常,要吃人,可是——让学生接,抓住“偏偏”来体会,这个词突出了西沙渔人敢于与凶猛的鲨鱼搏斗。

如生只找到第二自然段,师指出,这个问题不仅涉及第2自然段,还涉及到全文。让学生看课文再自学、小组讨论,师下小组指导。

3、钓钩特殊:(钓钩好在哪儿?西沙渔人设计这样的钓钩说明了什么?)拿出普通的钓钩,让学生和文中描绘的钓鲨钩作比较:大、倒刺锋利、钓绳粗、包着铜片,适合钓凶猛的鲨鱼。体会西沙渔人的.智”。导读:讲讲钓钩怎样特殊。

4、方法巧妙:先引导学生读懂用什么方法钓鲨鱼,然后思考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要点:

⑴让鲨鱼拖着小帆船狂奔,是为了消耗鲨鱼的体力,使鲨鱼疲劳,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万分惊险,表现西沙渔人的“悍”。

a、结合上下文和插图理解“乘一叶小小的风帆船”、“风驰电掣、惊涛骇浪”,进一步体会“船小浪大、海深鱼猛”,从而更能看出西沙渔人机智剽悍。

b、引导学生读出小帆船在惊涛骇浪中风驰电掣的惊险场面。

⑵幻灯出示“……鲨鱼一露出水面,还来不及挣扎,一柄利斧劈下去,鲨鱼顿时断了气。”

a、这句话怎么能说明西沙渔人的机智剽悍?(顿时〈说时迟,那时快〉:说明时间之短,不仅写出了斧子的锋利和西沙渔人动作的利索,还表现了西沙渔人的机智和果断。)

b、引导学生进行表演:一生读课文,两名渔人配合杀鲨;一生读课文,一名渔人只身杀鲨鱼。(表演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c、结合指导读出渔人的机智和果断以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5、从少年相约钓鲨可看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默读“少年钓鲨”边想,反馈。(略读第五自然。)

6、小结学法:默读课文时,先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在课文中细细寻找答案,会对课文有较深的了解。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

四、实践表达。任选一题说说。

⑴我是西沙日报的记者,来采访西沙渔人。

预计会提: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钓鲨鱼?为什么把钓鲨鱼当作少年作为“够资格西沙渔人”的入门考试……(如生回答困难师引入高尔基的《海燕》中的“……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帮助理解。)

⑵一艘捕鲨船来招工,我是剽悍、机智的西沙渔人,向他们推荐自己。

⑶一群意气风发的西沙少年又要出航,临行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⑷从西沙渔人身上你想到了谁?(自己、武松……)

五、延伸扩展。

1、根据⑷学生的回答相机简介高尔基的《海燕》或《武松打虎》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让学生课外读读。

2、师在课题上加读《西沙渔人》问学生什么意思,让学生课后写读后感。

这是我校一位老师的教案,是经过周一贯老师指导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西沙渔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