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
2、体会两封信中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3、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坚强”的含义。
2、第2封信中哲理的阐明。
〖教学时数安排2课时。
〖教具、教法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结合。
第1课时
(说明:第一封信内容简单,学生理解较易,教学时宜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一、导入新课:
简介人物:傅雷、傅聪的有关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问题。
1、这封信是傅雷在儿子什么心境下写的?找出句子。
讨论明确:这种情绪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2、开头为什么这样称呼?
讨论明确:称呼:“聪,亲爱的孩子。”
这样称呼起了宽慰儿子,给他以感情上的慰藉。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讨论明确:(1)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2)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三、归纳与总结:
参照课文段落层次的划分,学生明确第一封书信层次及其大意,并总结划分的方法与体会。
第2课时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VCD片段。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体会“坚强”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找出具体语句。
明确:
“坚强”有两方面的表现:
(1)在失败时,精神消沉时:(第一封信)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所侵蚀。
(2)在成功时:(第二封信)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三、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明确: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
(延伸体会:傅雷在此时用了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儿子的赞赏与自豪。试想像,在生活中别人或自己获得成功时,你是怎样的感受?)
傅雷对儿子的赞美,浸透了他自己的人生体会与独特的感受,作为一个过来人,他更提出了要有“赤子之心”这样一个更高的要求。要求儿子在艺术上“保
有一颗纯洁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更高的境界,也是人生的至境,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四、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相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些想像激励着儿子在音乐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同时也洋溢着他对新中国的殷切的期望和信心,要求儿子在艺术上要有气吞斗牛的表现。
五、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本课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应着重指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去理解。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
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
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
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
明确:这是傅雷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解决矛盾后追求艺术更高境界。
六、学生参照第1课时,自己划分并归纳段落大意。
七、总结:
八、布置课后练习:
1、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体会其含义。
2、尝试给亲友、师长写一封友好交流的信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注意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在教学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教学,因为两封家书虽然写作时期不同,内容不同,但贯穿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则是一致的,且从两方面阐述了“坚强”的含义,即消沉失意时要坚强,成功得意时更要坚强,这样对学生来说,所获得的启示更全面。
(三)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也不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维的肤浅理解。
(四)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共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真挚的爱。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傅雷家书两则》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
(五)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性。课堂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的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言老师的责任。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 ……此处隐藏11679个字……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暴风骤雨;有平坦畅达,也有曲折坎坷;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我们该如何面对?听听傅雷对他儿子的教诲,或许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封信,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第二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从这两封信,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融会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赤子之心。
三、研读第一封信
再次阅读第一封信,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提示学生: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等)[明确]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明确]
首先是宽慰儿子,不必为父母担心。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讨论明确:
(1)、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一:泰然处之,保持心理相当平衡。
(2)、面对情绪上起伏跌宕的正确态度之二: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引为借鉴。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古战场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既是和傅聪自己的理想结合,也是为了鼓励儿子,凡是成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挫折,关键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四、小结、作业
著名学者傅雷在儿子傅聪远赴欧洲学习音乐后,从父亲、朋友、师长的角度出发,用笔记录下分别的日日夜夜,诉说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体会,寄托对儿子的惦念和牵挂,给儿子留下了动人心弦的文字。今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一封家书中流露出的父爱。请同学们课后先研读下一封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年大家总可以从长辈那收到礼物,或是一件新衣服,或是一份红包。那么你们也送给长辈什么礼物呢?
傅聪在新年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他是怎么比喻儿子的信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第二封书信,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再次默读文章,把握内容。
思考:第二封书信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如何面对成功。
三、研读第二封信
1、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明确: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3、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找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明确: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 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 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在傅雷看来,坚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但最高境界,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四、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明确: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于精神和灵魂执着追求的人,对于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傅雷相信,“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的像明镜一样,怎能会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正因为赤子之心是纯洁的,它不含私心杂念,没有欲望纷争,只能是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会遭到误解和排斥,身边的世界上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的思想感情,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心朋友,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世界,足以让他不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情的孤独!
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繁的杂念,才可能体验到前人的心灵“并以此打动听众的心灵”。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如何理解“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
明确:文中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说傅聪以克里斯朵夫自命,其个性与之相像;又说“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其意旨在鼓励儿子像贝多芬那样,不惧矛盾,勇敢面对,在解决矛盾中趋向完美。
五、品味语言
结合课后练习三。明确:
1、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心态,傅雷要求儿子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要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到冷静、洒脱。
2、赤子创造的是一个注重心灵交融的世界,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是一个能与许多人心灵相通的世界。
六、作业
你写过家书吗?如果没有,请你选择一位亲人,给他或她写一封信,说说你一直想告诉他或她的话。如果你曾经写过,把它找出来,重温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