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0 12:37:29 收藏本文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辨认方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1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面向一个方向辨别其他三个方向。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主题图,当中以学校为中心,先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都有些什么主要的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找得到的,都很有兴趣,立刻说出了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家属楼在什么方向,然后紧紧抓住学生这份好奇心,设疑引思,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体现生活亲历性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遭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就紧紧抓住孩子们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求新,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认一认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三、体现数学活动趣味性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一定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期状态的。”在让学生认一认各个建筑物在什么方向时,我设置了一个数学情境:“如果从学校出发到绿色庄园应如何走,请你当导游员。咱们第一站要去的是……”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节课,采用了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强化表达的方法进行教学,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数学也是这么有趣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是容易的呀!

课后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谁在谁的什么方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表达时都因为中心点确定不准确而刚好说反,我觉得找准中心点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这个中心点呢?可以采取让学生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反复练习的形式,课后,我一直在思考除了以上方法,还能不能探索出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掌握。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在过去的教材中很少出现。本课是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的设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已能正确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制作方向板,然后运用方向板在教室或者校园内认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学生分析:

学生已会辨认东、南、西、北,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图纸上,大部分学生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但因时过境迁,现在有些生疏了。我们实小的学生对于以巫峡广场为中心的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建筑较为熟悉。但要准确地辨认出生活中不同方位的建筑物与平面图中的方位有较大的困难,因而我想构建一副以巫峡广场为中心的巴东城内的平面简易图,这一具体鲜活的生活素材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性目标:

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设计操场,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会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准备:

课件、方向板、“东、南、西、北”4张。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游巫峡广场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巫峡广场图片,下面用文字表示。)

生:巫峡广场!

师:咱们以巫峡广场为中心,来说一说商业中心、财政局、云沱小区、水厂分别位于巫峡广场的什么方向,生:商业中心位于巫峡广场的西方,财政局位于巫峡广场的北方,水厂位于巫峡广场的南方,云沱小区位于巫峡广场的东方。(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分别显示出四个方向词:东、南、西、北。)

(反思:通过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认识新方向做好铺垫。)

2、调动原有经验,初步感知新方向。

(1)师: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听过哪些新的方向?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我还知道西南方向,我看天气预报时听到过西南风。

生2:还有西北方向,我也听过西北风。

生3:我知道东南方向,我妈妈说我老家在东南方。

师:你老家是什么地方呀?

生3:福州。

师:你们了解的真不少,对,福州就位于我国的东南方。

(2)(指大屏幕的巫峡广场图)师:以巫峡广场为中心的东北方向是指什么地方?

生:在巫峡广场的东北方向。

师:大家同意她的意见吗?为什么?

生1:不同意,中医院在巫峡广场的东边。

生2:不,在巫峡广场的北边。

生3:我同意,因为既在巫峡广场的东边,又在巫峡广场的北边,所以它是在巫峡广场的东北方向。 ……此处隐藏7202个字……

师:那么试试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你能辨认出教室的八个方向吗?

(每个学生都在尝试辨认。)

师:谁来说说教室的黑板位于教室中心的什么方向?

生:北方。

师:现在知道了一个方向,其他的方向同学们能说出来吗?你和你的同桌试一试,如果有困难你们可以利用方向板来帮忙,大家试一试!

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这间教室的各个方向?

生1:卫生角在教室中心的西北方向。

生2:图书角在教室中心的西南方向。

……

( 反思练习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七个方向,有困难的还可以使用方向板。)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个关于方向的游戏,好吗?

生:好!

面向南——点点头,转向西——拍拍肩,面向北——拍拍手,转向东——扭扭腰。

向着东北——点点头,向着西北——伸伸手,向着西南——拍拍肩,转到东南——扭扭腰。

( 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室的八个方向,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玩中学,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也是给低年级学生休息调整的时刻。)

2找出自己身边八个方向的同学。

(1)体会方向的相对性。

师: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以海燕同学为中心,每个人都想想自己应该是位于他的什么方向。

师:请海燕同学东边的同学起立。

(学生开始东张西望,有的很快起立,有的起立了又马上坐下,教室里喊声四起。)

师:在他南边的同学起立,在他西边的同学起立,在他北边的同学起立。

师:在他东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招招手,在他东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拍拍手,在他西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伸伸手,在他西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拍拍肩。

(学生每次刚开始都是很乱,渐渐调整后就都对了。)

师:再来一次!请芳芳同学东边的同学起立……

(学生再次经历思考、判断、调整、修正的过程。)

师:玩了两次,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沉默。)

师:为什么同样是徐征,一会说他在海燕的东边,一会又说他在芳芳的西边呢?

生1:我们刚才搞错了吧?

生2:我知道了!因为徐征在海燕的右边,在芳芳的左边。

生3:因为我们每一次的中心不同,第一次是以海燕为中心,第二次是以芳芳为中心,所以我们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 师:同学们真是能干!在观察和判断方向的时候我们都要先确定是以什么为中心。

( 反思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行动——调整自己的行动——观察判断别人的行动”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发知识矛盾点,让学生充分地探讨,最终得到结论。)

(2)同桌活动:向同桌介绍自己八个方向的同学。

师:你能不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你的八个方向分别有谁?在玩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先由一个同学说,另一个同学当小裁判评一评,然后再交换。当小伙伴遇到困难时你可以帮帮他。

(同桌活动。)

( 反思给学生再次实践、体验的机会。)

3自制学校地图。

师:今天上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今天上课谁表现最棒?你想夸夸谁?有谁想夸夸自己?

生1:我认识了四个新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我想夸夸杨玲珑,因为他上课发言很积极。

生2:我知道了在陌生的地方如何知道方向,我要夸夸梁梦龙,因为是他教会我认方向的。

生3:我还会用方向板辨认方向。

……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下面我们到操场上去,站在操场中心你看到的八个方向都有些什么,把它们画下来,标上名称,大家自己制作一幅地图后可以放到档案袋里,比比谁认得方向最准确,谁画得最好。好了,行动吧!

五、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注重加强学生的体验,强调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部分的内容我们不能把它作为知识点去讲授,而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加深体验。这节课共设计了三大活动。

(1)游人民广场。

如何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是我备课时认真考虑的问题。我选择了创设游广场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课前到广场开展活动,初步了解和感受9个明显建筑物的所处方向与位置,使学生有了直观体验。在课上通过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认一认、想一想、辩一辩的活动形式,帮助学会初步感受新方向。

(2)制作方向板。

学生通过第一个活动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这些新了解的`方向,那抽象到平面上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以学生制作方向板为载体,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八个方向和了解它们在平面中的位置,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后续学习中可以选择利用这个工具准确地辨认出方向。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辨认方向。

如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些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这是在课堂上充分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践的机会。布置学生制作校园地图,是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六、案例点评

本课不失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一节好课,有以下两个优点与特色。

1紧密联系生活。

(1)课前组织学生游人民广场,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将真实情境带入课堂。

(2)“除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以外,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听说过哪些新的方向”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3)“靠什么辨认方向?”学生探讨得出多种方法:利用指南针,请教别人、观察树木、太阳等,这些探讨解决了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让大家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和渠道。

(4)实践活动一: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的八个方向;实践活动二:找出自己身边八个方向的同学;实践活动三:自制学校地图。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围绕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效果良好。

2体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这里,知识并不是教师强压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引发思考、判断、争论,从而调整自己的认识、行为。由此,知识活生生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他们并不感到陌生、难记,因为都融于他们的生活,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比如“实践活动二:找出自己身边八个方向的同学”,教师设计了请站在海燕同学东边的同学起立,在他东南边的同学请你冲他招招手等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判断,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