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14篇

时间:2023-06-10 12:36:50 收藏本文
《咏鹅》教学设计14篇

《咏鹅》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咏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大背景图、各种图片、打击乐器、彩笔、图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起立,跟老师做律动。

2.教师微笑着面对全体学生:同学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四十分钟又开始了。

[设计意图: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二、利用自然音源,创造声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欣赏完之后,告诉老师,在这幅画面中出现了哪些声音?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来创造这些声音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创造、模仿出这些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了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响起了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

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学生创作情景图

师:老师这儿有好多漂亮的图片(教师准备:荷花、荷叶、小鸟、鹅、小树等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呢?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创作图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导入歌曲

师:老师听说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好多的古诗了,那么,同学们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会想起哪一首古诗来呢?谁能来告诉老师?(老师找一个学生起来背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好戏、悠闲自在的情景。

1.学生跟老师来朗诵诗词。

2.跟着音乐一起来朗读。(播放Flash动画)

3.学习歌曲。

师: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

(1)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2)(出示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3)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学生跟范唱音乐模仿口型,默唱歌曲。

(5)学生跟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6)让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四、分组活动

师:刚才,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了对这首歌曲的喜爱,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歌曲,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读儿歌、打击乐器伴奏、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舞蹈组、器乐组、图画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鹅的儿歌。

b.全组一起朗读《咏鹅》。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鹅》,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鹅相关的儿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鹅的形象。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舞蹈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时而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时而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形象……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舞蹈来反映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优美的情绪。舞蹈就是跳动的音乐,他们的表演,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器乐组:同学们自己创编节奏,运用现有的自然音源和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评:这组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了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和运用自备的物品,惟妙惟肖、非常形象地塑造了诗的意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河边。棒极了!

(4)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学运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好吗?

文学组先朗读一遍《咏鹅》,然后放歌曲录音,舞蹈组和器乐组的同学跟音乐演、奏,图画组的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快乐的四十分钟音乐课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清离开教室。

《咏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继续复习巩固学过的6个单韵母。

2.能读准生字表中的生字。

3.能熟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单韵母,能认读识字表中的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歌

嘴张大,就念a,我要做个发明家。

嘴一缩,就念o,学习拼音好处多。

嘴一咧,就念e,我爱跳舞爱唱歌。

iii,小棍头上有一点,

u和{,像兄弟,

u的头上没有点,

{的头上有两点。

二、导入

1.播放录像,教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读:鹅,鹅,鹅,弯着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一对红掌拨 ……此处隐藏16286个字……手去创美好生活”的共识。

2、通过“写一写”,学习运用“根据事物特点,用上关键词语,写出劳动内容”的方法仿写一组对话,进一步内化领悟课文的语言特色。

[预设流程]

1、说一说:如果老爷爷和老奶奶有第七个矮儿子,又会怎么过日子?

2、写一写:仿照课文写一组对话,不能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但要根据事物的特点,用上关键词把劳动的内容写出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你是靠什么生活的。

大家问第七个矮儿子:“你靠什么生活?”

第七个矮儿子笑眯眯地说:“我呀。”

3、出示一组劳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可以参考图片内容写,也可以自己展开想像自由写。

板块六:总结谈话,升华情感。

[板块目标]

通过总结谈话,回归“聪明与勤劳”,点燃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预设流程]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今后让我们也学着用我们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吧。

《咏鹅》教学设计13

1、知识目标:认识4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4个字。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能按照诗的节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形象、颜色、姿态,感受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fiash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出示图)

二、看图说话

师:你们觉得这儿美吗?你觉得什么很美?

生:我觉得柳树很美。(教师画简笔画:柳条)

生:我觉得水很美。

师:可不是吗?湖水又清又绿,清的可以看见水里的鱼儿在快活的游来游去,绿的像绿宝石一样,闪闪发亮,多美呀!(教师画简笔画:湖水)

生:我觉得大白鹅美。

师:谁能说说大白鹅哪儿美呀?(教师画简笔画:白鹅)

生:羽毛美、白白的。脖子长长的,弯弯的.,很美。脚掌红红的,真漂亮。

师:大白鹅伸着脖子在干什么呀?

生:在唱歌。

师:是的,他们在水上游玩得很开心,一高兴就唱起了歌。

老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就想吟一首诗。(出示诗)这首诗就是唐朝诗人骆宾王写的《咏鹅》。骆宾王小时候有一次到湖边玩,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就作出了这首诗,会背的孩子一起来背。当年他写这首诗时才七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位小诗人的诗。(板书课题)这首古诗就藏在我们课本的39页,孩子们轻轻打开课本。

三、学习古诗

1、我们的好朋友丁丁也来了,他告诉我们新学的字母他都找到了,孩子们你们也来找找看看。(生交流)

2、认字:(出示我会读)和(智慧星 )

过渡:古诗会读了,会背了,还要把它读美,诵好,把白鹅读可爱了读活了。

3、指导朗读,一行行指导读,带动作读。

4、欣赏《咏鹅》歌

有一位词作家,把这首诗还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想听吗?(播放课件)小朋友可带上动作边做边唱。

四:学写字

1、出示“白、向、毛、水”

2、指导书写

(1)、范写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咏鹅》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加入乐器伴奏演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知识与技能】

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咏鹅》,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为歌曲配上碰铃和木鱼的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咏鹅》。

【难点】

认识四分休止符并能够为歌曲配上碰铃和木鱼的伴奏,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采用谜语导入说出鹅的谜语,“红帽子,白围脖,走起路来摇又摆”,学生积极猜谜语。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鹅的特点。(师:在坐的同学们对鹅的生活习性有些怎样的认识呢?)

3、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还有用别的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鹅吗?(朗诵古诗、画画等)

4、教师和学生一起我们跟着音乐来模仿一下鹅的动作。(教师用钢琴给出《咏鹅》的旋律,学生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导入本课。)

(二)感受体验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感受歌曲中的情绪和速度。(中速稍慢、优美)

2、教师引导学生再听音乐,想象白鹅的样子,自由的在原地进行模仿不同身份的鹅,如:鹅妈妈、鹅爸爸、小胖鹅等。

3、教师点评。

(三)学唱歌曲

1、按节奏跟老师读歌词,发现歌词特点是古诗配词。

2、加上手势,边打节奏边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1)教师讲解:表示休止,空半拍。并配合手势教给学生读法,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2)找一找歌曲中出现了几个四分休止符?(两个)单独练习这三处带有休止符的小节。

4、认识附点音符,前十六后八。

(1)找到这两个字,学生跟随老师演唱这两个字。

(2)老师提示学生,别人在向我们说你好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对,就是“你好”。

(3)学生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练习“你好”,感受附点音符节奏。

(4)完整练习。

5、播放歌曲《咏鹅》录音范唱。生可边听音乐边摆动身体。(师:古人用诗歌表现对鹅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把这种喜爱之情用最美的歌声唱出来吧,先来听听小朋友们是怎样唱的吧。)

6、教师范唱,生拍手打节奏。

7、师生有感情的共同演唱歌曲。(提示学生带有表情、注意强弱对比。)

8、学生演唱歌曲,师伴奏。

9、分小组演唱,师生评价。

10、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奖励头饰。

(三)巩固提高

1、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师:老师这里有碰铃和木鱼这两种打击乐器,请选择一样为我们的歌曲伴奏吧!)

2、

,学生两人为一组,两人边唱歌,用碰铃和木鱼给歌曲配伴奏。

3、学生上台展示,师生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古诗作品,不仅读起来是那么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古诗歌曲呢?课下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更多歌曲,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

五、板书设计

《《咏鹅》教学设计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