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合集15篇

时间:2023-06-10 12:36:46 收藏本文
地理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地理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数字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中东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产生水资源匮乏的原因,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

4.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产生的原因。

5.通过学习,能总结出本区成为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一个地区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原因。

2.分析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3.正确看待和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一些有关战局问题的国际新闻报道,今天老师就选了一些,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说出其中提到了哪些国家?

(播放课件中收集的有关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地区战局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这些国家)

总结:看来这个地区成为世界的热点,这个地区有一个专有的.名字,你们知道人们通常叫它什么地区吗?

提问:中东为什么一直成为世人所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个地方有这么多的战乱?

生:石油、宗教、土地、种族、水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但是,你们忽略了一个:位置!!请同学们看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的位置特征!

生:纬度位置,相邻位置

师:用四个字概括:五海三洲之地!我们再来看一下丝绸之路的地图,你来描述一下,中东地区的位置重要性!

生:东西方文化、物质交流的中转站!

师:是的!通过土耳其海峡,就可以连接欧洲、亚洲;跨过苏伊士运河,就到达非洲大陆! 这也是自古以来兵家相争的原因,从波斯帝国,到阿拉伯帝国,无不在这里留下痕迹!

中东战乱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争夺石油发生的战争有哪些呢?

生:海湾战争,美伊战争等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东地区的石油分布图,哪里的石油分布最多?

生:波斯湾地区

师:请同学们打开填充图册13页,并翻开书本28页,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中东地区的经济被称为“石油经济”?

(2)中东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石油输送的路线经过哪些地方?

(4)“石油经济”对中东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

生:略

师:说到时候,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控制世界大部分石油生产的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生:略

师:这节课我们分析了中东战乱的两个原因,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中东一直以来都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为什么?

我们上节课分析了两个原因。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我们上节课的内容。

生:“三周五海之地”,丰富的石油

师:很好!我们今天来看看,中东地区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片地区这么“火热”!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阅读材料,你来说说,戈兰高地的冲突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什么资源?

生:以色列和叙利亚,水资源

师: 戈兰高地的争端曾经一度成为中东和平的关键!为什么水资源这么宝贵?甚至要用战争来争取?因为缺水,所以争水。

那为什么会缺水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29页的中东气候类型图,说说这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生:热带沙漠为主

师:中东缺水,但是石油很丰富,如果你是中东的居民,你会利用石油换来的金钱做什么?

生:买水!

师:他们发展了海水淡化工厂,并用淡化的海水灌溉,发展农业!

教材30页,海湾6国海水淡化日产量图,看看是哪些国家淡化海水?

生:略

师: 中东的战乱,使不是还有其它的因素?

生:宗教和民族冲突!

师:请同学们阅读31页,再补充你所知道的与宗教、民族有关的冲突?

生:略

师: 虽然中东地区多战乱,这里的居民还是要生产生活的,那么他们种什么,养什么,吃什么?翻到书本32页,请你来归纳一下。

生:略

小结:至此,我们学习了中东地区,了解和认识了这个地方战乱的地理背景。请一位同学做一个总结。

生:略

练习:填充图册

第三课时:

活动设计:

(1)主题:中东历史上的战乱

(2)目标:通过回顾曾经在中东地区出现过的帝国,让学生深刻了解中东自古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方式:小组活动(<7个),科代表组织活动过程、评价方式

(4)准备工作:提前3个礼拜布置课题,由学生小组自由报名参加;

(5)活动时间:1个课时

地理教学设计2

生本教学是郭思乐教授近年来提出的教育新理念,他切中了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中“师本”理念的要害,以教育本体论、建构主义等为理论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尝试了一下生本教学模式,发现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高了,对地理学科的恐惧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了,学生变得更喜欢上地理课了。我在有限的实践中尝试到 ……此处隐藏21204个字……导下,认真钻研教材、编写教案、进行试讲等工作。

(4)实习生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

(2)教育实习

(1) 在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部教学环节的实习工作,包括编写教案、课堂讲授、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指导作业练习和实验等。每个实习生的课堂教学不少于4个教案,7个课时;

(2) 实习生互相听课,听课节数不少于10节;

(3) 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评议,评议会由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主持,先由实习生自我分析,再由其他师生评议,指导教师总结;

(4).组织实习生公开教学1-2次;

(5)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实习班主任日常工作。实习期间,每个实习生要组织一次班集体活动,如班会、团队活动,并写出书面计划和总结。

4. 教育实习总结阶段(1周)

(1) 实习生要写出个人全面的或专题的教育实习总结报告,召开实习交流会,与实习学校有关人员和教师交流意见;

(2) 完成课程及班主任工作的交接手续,作好告别和善后工作;

(3) 完成实习生教育实习鉴定,由实习学校教师给出实习原始成绩;

(4) 搜集、保存实习中有价值的资料,如计划、总结、教案、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5) 进行教育实习汇报课,评选优秀实习生;

(6) 依据高师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由系实习领导小组评定实习生的成绩。 (注:这一阶段在回校上课时进行)

地理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识别五种不同的山体部位。

二、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山体部位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读图、绘图,对学生进行空间地理事物的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地理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五种不同山体部位;

2、区别山谷、山脊。

五、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二)授课:

教师拿出模型,与同学一起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出示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让同学通过观察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曲规律,帮助学生得出规律,识别山谷、山脊;联系瀑布的形成,强调河流的形成部位。

(三)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教师自评:

《地形图判读》这一节文字不多,但内涵丰富,是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以自制模型为载体,以海拔的认识——等高线图的判读——山地部位名称作为教学主线,较好地演示了等高线的基本原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知识,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较好地强调了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 但是在帮助学生辨析山谷和山脊时,我比较着急,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较少,这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有些困惑;还有如果语言的表达能更简短精确、风趣幽默,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还要继续努力。

二、学生反馈:

教师语言通俗易懂,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用的模型直观、形象、生动,让我们似乎身临其境,并且小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也是依照模型绘制的,让人一看就明白。

三、同行点评:

1、备课充分,教材处理得当,教学目标清晰、科学性强,教学重、难点突出。

2、运用自制模型并结合小黑板,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读图,简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的

气候特征。

4、以长白山植被的垂直变化为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说明区域内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

掌握分析、表达一个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学会分析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准备:

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讲授法

板书:1、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面积:土地面积78.8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

3、绝对位置

1)大体位于120°E——135°E、40°N——53°N

2)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4、相对位置

1)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

2)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5、地理位置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二、地形特征

讲述:我们在七年级下册学习过描述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你还有印象吗?

学生讨论: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平均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格局和特色地形。

地理教学设计1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地理教学设计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