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生命壮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0 12:36:06 收藏本文
《生命壮歌》教学设计

《生命壮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壮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生命壮歌》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本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故事组成的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蚁国英雄”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这两则小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中选一则自己喜欢的故事背下来。

3、读懂两则小故事,了解文中蚂蚁和羚羊逃生的不同方法,感受蚂

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和外层蚁国英雄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

教学策略:

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词卡、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字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齐读课题。

2、题目中的“壮”是什么意思?

选择:(1)健壮、有力 (2)雄伟、有气魄 (3)增加勇气或力

量。3、这篇课文中有两个小故事,先听录音,思考:这两个故事分别讲了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和词语。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文章赞颂了哪两种动物?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自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2)领读、齐读课后词语。

(3)开火车读课文,评议。

(4)说说文章赞颂了哪两种动物?

3、再读课文,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写字指导。

1、学生自己提出哪些字难写,该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字描红12个生字。

注意:“肆”的笔画较多,要进行具体的书写指导。

“链”的各部件比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毙”字中的“比”部。“俱”中应是三横。

四、布置作业。

1、读一读,并抄写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每个抄4遍)

2、再读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蚂蚁和羚羊团结合作、勇于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继续走进动物王国,去认识一些动物英雄们,是它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在赞颂动物王国里的.哪些英雄呢?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

谁能流利地把课文朗读给大家听呢?其他同学思考(出示课件:为什么把弱小的蚂蚁称作英雄?)

二、学习“蚁国英雄”

1、请同学们拿起书,轻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以后,划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试着把你的感受通过读书表达出来。

2、刚才同学们都读得非常投入,肯定有许多地方让你感动,请把你感动的地方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并说说为什么感动了你?

(1)、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2)、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烈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指一名学生读上面的两句话,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出示动画课件)

(3)、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3、学习了这则故事之后,老师还想让大家用上些词语形容蚂蚁,现在你们会用哪些词呢?出示卡片:( )的蚂蚁

4、这群蚁国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悍卫着集体的利益,是多么可歌可泣呀,让我们再次体验一下这悲壮的场面!把你认为最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

三、学法小结

1、同学们刚才学得这么投入,这么认真,老师也很感动,那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这个故事的呢?

2、回忆小结学法:读:读懂了什么?

划:感动的句子

说:为什么感动?

再读:读出感情。

四、学习生命桥

小蚂蚁都能这么团结合作,那同学们想不想像小蚂蚁一样团结合作,一起来学习呢?下面同学们四人小组,按上面的方法来学习羚羊的故事——生命桥。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

2、集体交流,小组中推荐代表发言。

重点理解: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出示动画课件

3、同学们,如果你是猎人,此时此刻,你会怎样做?

4、说一说:出示课件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小蚂蚁, 。

老羚羊, 。

年轻羚羊, 。

猎人伯伯, 。

五、回归课题,点明主题

1、“蚁国英雄”和“生命桥”这两个故事让我们很感动,你认为这两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蚁国英雄”中的蚂蚁和“生命桥”中的羚羊都是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外层蚂蚁和老 ……此处隐藏3749个字……什么,他是怎么说的?(指导读)映示:我们随着……。这里的`“可不是”是什么意思?(的确是),黑压压一片(蚂蚁群)指导读。

5、我当时看了这样的情景,心想:指名读。(惋惜)指导读,反复读。学生齐读下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6、这么紧张的场面,下来将发生什么呢?朗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映示:

(1)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致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指名读,(“肝胆俱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英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板书:坚守岗位

(2)可万万没有想到……。指名读理解“束手待毙”蚁团不见缩小说明了什么?板书:突围

7、蚁团的结果是怎样的?齐读最后一句。板书:冲进河流

三、齐读课文,讨论:

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受到了哪些启发?板书:团结合作、勇于牺牲。

四、指导背诵讨论如何更好的背出来。指导学生,列出提纲:

起因(不慎、起火、火舌围向丘陵)——被发现——突围——蚁国英雄们坚守岗位——冲进河流让学生反复读并背诵,同桌互背。

五、布置作业第三课时

《生命壮歌》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二、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

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二、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自学生词,读通语句。

2、检查。

①出示:狩猎 下坠 山涧 桥墩 猛蹬一下 目瞪口呆

②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受。

现在我们进行读书学习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汇报、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随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汇报交流。(顺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一些汇报交流。

①第一节的第4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让学生通过朗读谈感受弄清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愿的而并不是其他原因,同时交流读书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内容。

a:先说说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

b:评读,重点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猛蹬一下…”年轻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动画演示)再现奇迹: 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________、把死亡留给了______,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

c:学生试读。

d:指名读后齐读。

③第三自然段。

“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动画演示):体会平静中的伟大。

读读议议,教师也可讲讲自己的'感受。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a、指3人连读这句话。

b、教师作简笔画并激情讲述。

这是一座悬崖,这是悬崖的对面,年轻的羚羊快速向对面飞跃,可是它只能飞跃到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涧,此刻老羚羊纵身一跃,飞跃到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飞跃,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顿时——(学生接读)

c、这已不是一道道弧线,它是——(学生接读)

d、读题:生命桥。

e、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谁先飞过山涧谁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谁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猎人的枪杀,在这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群羚羊决不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飞跃山涧,以一个个老羚羊的死亡换来一个个年轻羚羊的生命,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壮歌(读题)。

三、由此及彼,升华认识。

这个故事读完了,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小练笔:

选一个话题写一写:

我是老羚羊,我会说:

我是年轻羚羊,我会说:

我是猎人,我会说:

我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猎人伯伯)说:

音乐“爱的奉献”

四、分层作业,拓展阅读。

背背有关看待生与死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壮烈地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周恩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臧克家

阅读《斑羚飞渡》,有感想的地方写上批注。

教后反思:

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把课文读通,整体感知课文大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教师的随机了解既是与学生合作交流,又是帮助辅导,更是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课文哪些情景令人感动,它为什么令人感动?”这一问题,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找出文章的重点语段,让他们在各自的阅读中思考、感悟、交流感受,并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从语言文字中受到了熏陶感染;多媒体课件展现课文二、三自然段所描述的那一幕幕感人情景,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进那悲壮的场面,进入那让人荡气回肠的境界,通过学生进入情境的想象,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从而丰富个人的生命体验。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结尾我把学语文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感受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

《《生命壮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