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回家》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10 12:35:53 收藏本文
《回家》教学设计

《回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回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回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并借助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直观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发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深化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信息,提问选择信息,思考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2、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创设。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森林中的动物学校去看一看。现在那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刚刚放学,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们想见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回家路上”主题图)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1) 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2、提出问题。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多信息,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根据图中信息提数学问题。最近我们学习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来解决的问题呢?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3、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解决的多。

(2)汇报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指导

三、教学效果测评。

1、比一比,算一算。

刚才在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小朋友们都把乘法口诀用得很好。接下来你们能利用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吗?

(1)出示第一张卡片,指出算式,说出答案并说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2)依次出示卡片,开火车形式读算式,说答案与口诀。

(3)做书中练习第一题。(让学生直接用口诀说出答案)

2、完成书中第2题。

(1)了解题目要求:看图填空。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列出算式。

3、送信游戏(找新家)。

小朋友们都十分聪明,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小动物们找一找它们的新家,好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谈收获)

《回家》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二年级教科书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物回家的画面展示数学信息,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2、3、4、5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的计算、自主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乘法口诀”的相关内容。

难点:面对繁杂的情境图,怎样提取信息、有序而全面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情景导入。

教师边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课件出示小动物放学回家的主题图。

师: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动物学校放学了。瞧,谁背着书包从学校里走来?它们在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板书课题:回家的路上

2、观察画面

引导学生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谁在干什么?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1、编故事、收集信息

师:请同学们看图,编一个故事。

学生展示他们编的故事。

师:你们从他编的故事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从这幅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你都会解答吗?

3、你问我答

同桌两人一组进行“数学游戏”——你问我答

教师注意调控游戏中的“全面有序”和“角色互换”

3、活动反馈

通过抢问抢答的形式检验活动效果。在反馈时要注意训练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述的条理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比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哪一个小组解决的问题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1)关于小动物

①背着书包的小动物一共有几只?

3×3=9(只)

②走在路上的小动物有几只?

3×2=6(只)

(2)关于花

①一共有几朵花?

6×2=12(朵)或4×3=12(朵)

②红花(或黄花)有几朵?

3×2=6(朵)

(3)关于小鸟

①一共有几只小鸟?

3×5=15(只)

②地上有几只小鸟?

5×2=10(只)

(4)一共几条鱼?

3×4=12(只)

三、实践应用

1、比一比、算一算

看书p23第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

2、课件出示p23第2题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

3、找新家

课件出示p23的第3题,情境创设帮小动物找家,用线连一连。

四、拓展性练习

小组合作,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回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平安度过每一天。

2、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制作交通标志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

1、叮铃铃……中午放学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这时候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排路队、戴小黄帽是为了什么?

2、这节课 ……此处隐藏11475个字……忙无暇回家”“因公壮烈牺牲”三部分。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让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这样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深入阅读奠基。)

(三)合作探究,领悟情感

1、自读领会,体悟亲情

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写了海子几次回家?每次回家情况是怎样的?学生自读自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批注阅读。预设汇报:

“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无阻地乘车回家。”

海子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着回来的。”

“那一次,海子回家时,天寒地冻。”

让学生齐读,分小组读,抓住句中重点词句“风雨无阻”、“跑着回家”、“天寒地冻”的理解来感悟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我将采用引导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比如抓“风雨无阻”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你看见谁为你风雨无阻干什么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回归课文,通过朗读体验海子对家的眷恋之情。

再让学生勾画出父母看见海子回家时有何表现的语句,如:“爹说得挺犹豫的。”“爹和娘一时无语。”“娘和爹有些惊喜,又有些生气。”

“娘愣住了,爹也愣住了。”“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默默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通过朗读品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少年时期海子生活的艰辛,体会海子父母的无奈以及对儿子的愧疚和疼惜。教师再适当地拓展课程资源,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读中悟情,读中悟境”。

2、精读品悟,感悟形象

(1)让学生精读第二部分,在读中质疑,师生共同梳理出核心问题:少年时再大困难也挡不住海子回家的路,后来海子却很少回家,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再读第二部分,合作讨论。

(多媒体)出示娘、爹所说的话:

“原先天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警察,工作忙哩。”

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话,体会海子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学习对比的写法,感悟这种写法对人物品质的烘托作用。

(2)抽读第三部分,(多媒体)出示海子临终前的话:“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多月没回……”让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出示海子牺牲时爹娘的对话: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娘却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抛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孩子是好样的`?(2)这里先说海子再也回不了家,又说他回家了,不走了,是否矛盾?为什么?再分组讨论、交流这两句话的意思,从中感悟海子虽然离我们而去,回不了父母的家,但他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人物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引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进行多层次朗读体验,从而突破难点。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以自主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探究为目的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读写结合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因此,我让学生回顾全文,说说海子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来表现人物品质?进一步领悟对比写法,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榜样进行对比写法小练笔。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课文的精髓,它能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我的板书如下:

20回家

海子回家——不回家——牺牲

舍小家为大家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实实在在地真正参与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培养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获得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家》教学设计15

大班幼儿对数的敏感性比较强,他们对5以内的数量已经能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室外活动时,幼儿上下楼梯要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尝试着用第一、第二来表达自己的位置。用图形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用序数(第几)表述5以内的序数。

2、能力目标: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情感目标:体验助人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

正确说出5以内的序数 。

难点:能从多方向出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

双面胶;1-5数字卡片一套;5层楼5个房间的楼房一栋;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梯形图片各一张;图形队列图。

经验准备:认识基数;认识简单图形;能区分左右。

活动方法

讲解演示法、引导法、观察发现法、游戏操作法、讨论法。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家,可是有些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家吗?"2、活动展开(1)通过观看图形宝宝横向和纵向排队,引导幼儿能从不同方向表述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老师:"小区太大了,找不到家的图形宝宝都来到了我们班上寻找帮助,希望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看!它们排着队来了。"① 教师:"图形宝宝们多神气啊!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左到右排第4的图形宝宝是谁?从右到左排第3的图形宝宝是谁啊?"② 教师:"看!图形宝宝们变成纵队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从上向下排第1的图形宝宝是谁?从下向上排第2的图形宝宝是谁啊?"(2)、开展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培养幼儿从多方向出发能正确表述物体的.位置,体验助人的乐趣。

教师:"图形宝宝出来的太久了,它们的爸爸妈妈该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卡片,贴在黑板上)① 引导幼儿观察楼房卡片,知道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教师:"这就是图形宝宝们所住的小区,我们一起来数数这栋楼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大家记住了,第一层就是最下面的一层,看!老师贴给你们看,第一层贴数字1,下面老师要找小朋友上来贴其它的数字,在第几层就贴数字几。"(幼儿贴完后,教师要明确左右的方向)教师:"有数字的这边是右边。"②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讨论将图形宝宝送回家。(第一个由老师示范)A.图形宝宝家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4个房间。

B.长方形宝宝家住在第1层,从右边数第3个房间。

C.三角形宝宝家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2个房间。

D.正方形宝宝家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1个房间。

E.梯形宝宝家住在第2层,从右边数第5个房间。

(教师每提一个要求,请一名幼儿将图形宝宝贴在相应的房间内,让其他幼儿讨论贴得对不对。)(3)让幼儿讨论,分享游戏感受,体验助人的乐趣。

《《回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