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

时间:2023-05-02 00:05:53 收藏本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

《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梅花魂》教学设计1

《梅花魂》,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教材分析:

作者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从外祖父爱梅花的典型事例,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读懂阐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精神。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三段和第五段是重点所在。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阐述的一段话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领会课题的含义。

教学构想:

本篇课文是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要在学习前两篇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放手蚁学生自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巩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三、五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梅花魂》,魂,指精神。

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赞扬梅花的精神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依次概括说一说

2、在概括五件事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各段的大意。

三、再读课文

1、老师范读第一段.这一段由“故乡的梅花”联想起喜爱梅花的外祖父。表面看似写梅花,实际上主要写的是外祖父。

2、从初读课文给你的印象,说说“我”的外祖父是一个怎 样的人?

3、回忆外祖父的五件事,哪几件事直接写到外祖父对梅花 的喜爱?

四、学习第三段

1、各自轻读第三段,划出表现外祖父十分爱惜墨梅图的词句。

2、讨论交流,以学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a、将“墨梅图”与“古玩”对比,突出对墨梅图的珍爱。“古玩”不甚留意。“唯独”墨梅图“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b、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绘,反映外祖父内心对墨梅图的珍爱。

c、通过对“我”的感受的描写侧面衬托。

3、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外祖父的感情。

4、小结:慈祥的外祖父因年仅五岁的小外孙女不小心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他为什么对这幅墨梅图如此珍爱呢?请同学们到第五段与寻找答案。

五、学习第五段

1、默读这一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齐读第13自然段,思考:外祖父说的这段话写了几层意思?用“|”划分层次。

3、讨论交流,逐层理解。

a、嘱咐“我”要好好保存这幅图。

b、梅花是一种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花。

c、中华民族出过许多有气节的人,中国人都应有梅的秉性。

d、齐读赞美梅花的语句,重点理解2、3层的句意。理解外祖父赠墨梅图的意图。

4、小结:外祖父喜爱梅花是因为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5、齐读第五段,体会外社父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通过查阅资料弄懂以下诗句的意思。

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⑶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板书设计:

7*、梅花魂

梅花————外祖父

|

教唐诗宋词,流泪

爱惜《墨梅图》

不能回国,难过 ——对我

送《墨梅图》

送绣梅花的手绢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二、四、六段,总结课文,做课内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你从前面学过的两件事中,体会到什么.

二、学习第二、四、六段

1、学生各自轻读体会其余三件事,

2、讨论理解怎样突出表现外祖父眷恋、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生交流(读到思乡的诗语情不自禁地落泪;因年纪大不能回国难过得呜呜大哭,充分表现了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

4、离别送行时不仅描写敢外祖父伤感的情绪,还写到送梅花手绢的情景。血色的梅花象征了一个海外游子火热的爱国心。他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了祖国。(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三、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1、齐读开头和结尾,说说前后是怎样照应的?

2、为什么以“梅花魂”作题目?(文中多次写梅花,这梅花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化夏子孙的“魂”。)

3、概括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或者父母听。

2、预习读写例话。

板书设计:

7*、梅花魂

我 ——看梅花——想祖父

|

祖国象征、民族精神

课后反思:

《梅花魂》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梅花魂》源于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乡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学习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 ……此处隐藏22496个字……多去了解一些有关梅花的古诗词,以利于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深意。

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生接触的还比较的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放低要求,帮助学生逐步地理解、体会与接受,消除他们的畏惧感,使他们在习作过程中能够模仿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往爱国教育的教授方式,往往是僵化、死板的。教师一味地传道,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真正的`爱国教育应该是使学生的文本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是一味的灌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与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读自悟。

三、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文本,用自己的方式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鼓励每一个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与教材的基础之上,以朗读为经,品读为纬,通过读课文,品语言,悟内涵的方式展开与文本的对话,与教师的对话以及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幽芳、葬身异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的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意,从对外祖父追忆的往事中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深深怀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梅花魂的深意,学习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课时分配:

两课时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开得越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3、查字典说说“魂”的意思以及在本课中的意思。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带着“?”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解答心中的困惑。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梅花的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梅花的精神,为之后的课文感知做好铺垫。借助查字典的方式来学习“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该字的部首、写法,还了解了“魂”的意思。通过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3、全班交流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生字能力,通过小组交流以及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识记方法,强化记忆。教师只需适时的检查、纠正,对重点字词进行教学。】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内主要写了几件事?

(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出眼泪。

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

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有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找找五件事分别对应的是哪些段落?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并板书:读诗词落泪2

珍爱梅图3

不能回国而哭4——11

送墨梅图12——13

递梅花手绢14——15

【设计意图:对五件事的概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整体把握的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件事,交流从中读到了什么。(外祖父对于家乡,对于祖国的思念之情)

2、引导:眼尖的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一段中引用了不少古诗词,那你对这些诗词是怎么理解的呢?外祖父教文中的“我”学这些,用意何在呢?

3、点拨:外祖父为什么在读这些诗词的时候会流泪呢,原因是什么?

4、教师小结:看来,虽然文中的“我”身在异国,但外祖父丝毫不肯放松对我的教导,让我从小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不要忘“本”,这份心意真是难得啊!

5、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6、学生思考: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外祖父的这种思乡情?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a、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理解“呜呜呜”地哭是怎样的哭;外祖父为什么会这么哭;他哭的时候在想什么,扩充省略号内容。)

b、①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②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快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理解第一段中的外貌描写,体会“一下子衰老”的含义;感受“泪眼蒙眬“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于第一件事的教学引出外祖父另外两次的哭,引导学生敬爱那个阅读与思考、阅读与质疑、阅读与感悟有机地融合,在教师巧妙的引导、启发之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情交流自己阅读感受的平台,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得教师真正地扮演了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角色。

除此之外,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是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文字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语文不是无情物,应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他们在朗读和品味语言文字中,提高语文的素养。】

五、课堂小结,提问升华

通过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那种思念故乡、渴望回国的思想感情,可是文章题目却是“梅花魂”,这与梅花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六、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2、读读阅读链接中的诗歌《故乡》,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梅花魂》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