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5—6—|5— — — —|
练习长音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5—6—|7— — — —|
Wu(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1)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
(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你的脑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形象呢?(生:人走远了,叮咚声渐渐远去了……)
三、教学歌曲,深入体验
1、课件播放《山谷静悄悄》,学生欣赏全曲
师:刚刚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山谷上面云雾的飘荡,现在我们就到音乐中去领略山谷的魅力吧!(欣赏全曲)这首歌就叫《山谷静悄悄》,你感觉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的)
2、教师范唱,学生默唱并想象
这么美的歌,我也想来唱一唱!在我演唱的过程中,大家在心里默唱,认真听这静悄悄的山谷里有什么?你感受到了山谷中的哪些景象?(对学生说出的答案给予评价)
师:山谷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景色?我们再来听一下刚刚大家说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播放歌曲前三段并出示歌词)
3、多种形式学唱前三段
(1)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课件出示歌词)
师:“什么在飘飘?”
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师:“什么在闪耀?”
生:“紫杜鹃,红梅花。”
师:“什么在奔跑?”生:“小溪流,小野兔。”
(2)对歌:你们来唱每一段的问句,我来唱答句,试一下!(师注意引导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演唱)
(3)互换角色,生来问师来答!(统一“的”“得”读音,用手势解决低音不准问题)
(4)三段歌词完整演唱一遍。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现歌曲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山谷吗?用你们的美美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
4、指导学唱第四段并进行思想教育
(1)播放歌曲第四段,学生欣赏
师:听!在这充满生机欢乐的山谷里又传来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地质队叔叔)说说地质队叔叔师干什么的?
(2)解决难点: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师:地质队叔叔们啊可是大自然的音乐师,他们敲击出的“叮咚”声可是有节奏的!你们听!(课件出示条幅谱,范唱)(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咚0叮咚0︱)
师:我们来看旋律中多次出现了什么符号?(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我们先来把这条节奏读一下,休止符的地方我们读“空”(标出节拍数字,给一小节速度,慢速的读节奏)
师:这遍休止符的地方我们在心里空出来!(给一小节速度慢速读节奏,用划拍解决长音和八分休止符的难点或用一个动作解决八分休止符)
师:看看上面的音符,大家都认识么?(师点个别音符)我们一起来唱唱,要注意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空出来。(琴慢速左手无伴奏)
(3)唱唱“叮咚”乐句
师:想想地质队叔叔用铁锤敲击岩石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声音告诉我。(学生唱)师:地质队的叔叔们一边敲击着岩石一边走向远方了,你们再来唱唱!(师伴奏 ……此处隐藏8859个字……。2、响声词处打击乐器。3、随琴唱一遍:轻声的)
4、你最喜欢歌中的那一句。学一学、做做动作。
5、“哎”字的处理:第一段表示老师傅剪了一个好发型心理自豪的唱
第二段顾客照照镜子里的自己,好漂亮,开心的唱。
6、注意点:最后三拍的处理。
(四)、 歌曲表演
1、欣赏VCD老师傅的一位小徒弟啊,听说手艺也不错的,我们去认识一下吧,
2、学做动作:傅真认真啊,那么的专心那么的仔细,我们也来当一回徒弟,来学理发。(清唱)
3、集体表演要求:为客人服务一定要作到微笑,不能马虎。(开演唱音乐和老师一起做)
4、哪位小朋友帮陈老师再来剪一下头发,我觉得长了一点呢。
5、评价:x 学的不错,下面要举办理发大赛,比比谁的手艺精谁的'手艺好,请出评委师傅:一号二号三号,选出一等一名,二等二名。
x我们欢迎获奖的小朋友上台领奖,你们可以去开个理发店了,老师一定来捧场的,其他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们有别的本领一定比他们强。
(五)、 音乐活动——跳橡皮筋
1、导语:老师好佩服你们那!小嘴巴唱出的歌声真好听,巧巧手剪出的头发真时尚,真是羡慕的不得了了。你们的小脚呀会做什么呢?
2、老师的大脚呀也会跳。
3、小脚呀,你能不能配合小嘴巴一边唱《理发师》一边来跳呢
4、展示:每组展示,派一个代表:最佳设计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配合奖、最佳演绎奖。
5、把你们编的跳橡皮筋舞带到校园里去,让我们的课余活动更丰富。
(六)、小结:
最后老师祝你们天天开心天天快乐,充满阳光充满节奏!!!
让我们用亲切自然的声音说声再见吧,小朋友们再见~~~~~~~~!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11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
2、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
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的呼吸带动外在的动作,并以此进一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时,注意学生较容易唱错的几小节。
2、为歌曲伴奏,注意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做律动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老师做几个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教师做西藏舞、新疆舞、蒙古舞、朝鲜舞动作,让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舞蹈。
2、播放歌曲视频,教师介绍“朝鲜舞”,学生试着跳一跳。
3、你觉得刚才这首歌曲怎样?学生谈感受——是三拍子还是二拍子——学生试拍。
4、揭题:《桔梗谣》听录音,学生打三拍子。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谱。
出示卡片1前4小节,教师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教棒点谱学唱,边唱边拍节奏(2——3遍)——出示卡片2后4小节,方法同上——1+2完整唱一边,唱好前八小节——3、4、5、6四张卡片由学生组长抽签,各组一张卡片在组长带领下自学——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抽到卡片5的一组)
要求:声音轻,不影响其他三组的学唱,把卡片集中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教师指挥,各组接唱,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齐唱——用竖笛吹一吹。
(2)学唱歌词。
放录音,学生轻唱——提醒同学们应注意的乐句——重点练唱:第二句的符点、第四句的连线、符点、第五句衬词、最后一句的连线。
(3)谈谈:你觉得应怎样唱?(用欢快的情绪唱一唱,表现人们喜庆丰收)
三、创造表现
学生齐唱——分组表演——配上伴奏完整表演——集体表演展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朝鲜族音乐及朝鲜族的舞蹈,希望小朋友们在课下能够多了解朝鲜族文化。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12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
2、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乐曲《牧歌》、《小放牛》,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愉快热闹、充满朝气的音乐情绪,初步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二、通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牧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三音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欣赏《小放牛》
1、导入:谈话(从前课歌曲入)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
B、学生跟琴哼唱,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初听录音乐曲:师设问:
A、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
B、乐曲中主要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学生自由回答。
A、听第一段音乐:问: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B、第二段音乐: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你能听出唢呐在模仿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还是第一段主题音乐,但是速度加快。有必要的话可再听一边)
C、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D、复听全曲: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二)欣赏《牧歌》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2、师:介绍这是一首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学生用“LU”跟着老师唱《牧歌》曲调,唱时可以看书上的图形谱,再用竖笛吹一吹)
3、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听音乐。
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后学生回答)
4、听乐曲
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哪边高?哪边题低?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象出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三)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然后再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板书:题材形式风格
《小放牛》
《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