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知识,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变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能力目标: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感受中华文化的能力和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地位及其影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明确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仰韶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图片。
教师: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大汶口文化是中国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进行发掘,考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那么,中华文化有何特点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灿烂的中华文化》。
多媒体显示:灿烂的中华文化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七嘴八舌:提到中华文化,你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穿着旗袍的女孩子、一群人打太极拳、万里长城、京剧剧照、故宫博物院的图片。
教师:中华文化并不神秘,它其实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民居建筑等。那么,中华文化是由谁创造的呢?
多媒体显示:各抒己见:有人认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多媒体显示: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大家能说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吗?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
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文学家曹雪芹著有《红楼梦》教师: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那么,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多媒体分别显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配甲骨文和中国书法图片)、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典籍的图片)、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配地动仪、编钟等图片)、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配《全唐诗》《西游记》等书的封面图片)、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配老子的画像和《中国哲学史》的封面图片)、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配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教师:中华文化既是博大精深的,也是源远流长的。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
教师:现在,我们就能归纳出中华文化总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大家知道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储藏影响吗?
多媒体显示:说一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如何?
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历史典故 ……此处隐藏7007个字……言表达能力
小结中华文化的特点,加深认识。
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连线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有助于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语言表达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特点,并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传统美德。
情感升华,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树立传承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践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能力
十、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采取畅所欲言的主动抢答式、七嘴八舌的分组讨论式情感体验的对话表演式、百家争鸣的自由发挥式,使学生眼、耳、口、手都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各有所得。
教学方法
巧用材料、哲理名言,成语故事,创设情境导学法、讲解法、联想法归纳法、图表法、纲要信号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引起共鸣。
放录像:“百家争鸣”使学生了解有哪些思想家及所属学派。
导语连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们的风采”。出示第9课课题。出示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第一板块
孔子思想教育成就
(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⑴介绍孔子生平。孔子生于前551年,死于前479年,姓孔名丘因排行老二字仲尼。51岁前,主要以教书为业,后来做了鲁国的司寇,使鲁国强大起来。但因鲁定公听信齐国挑拨,孔子遭受冷落。55岁开始周游列国,XX年走访了7个国家,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呢?
第一步:学习思想政治主张
1、讲故事:“苛政猛于虎也”什么意思?考查学生。
2、教师补充: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
由此引出孔子的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补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至今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他的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我国XX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第二步学习教育成就。
1、首先提问:你知道孔子的那些教育言论?(小学学过)教师补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指导看书,完成讨论题: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成就?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四人小组讨论。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2、最后出示国画:孔子“逝者如斯夫”提醒学生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第三步知识拓展:
展示与孔子有关的各种图片回答已有知识。了解孔子生平。
看书自渎培养自学能力。展开想象回答问题。结合做人的道德,进一步认识孔子思想,增强崇敬感。
合作讨论集体探究
发挥群体智慧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历史与现实结合,认识孔子的伟大之处。
第二板块
老子思想
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引出老子。
第一步材料展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让学生快速看书后回答:
①引文反映了谁的学说?出自他的著作_____。
②引文中包含着什么思想?
总结:这是朴素辨证的思想。举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故事。
第二步展示老子主张“以柔克刚”。说成语“滴水穿石”。提问:老子辨证的思想对我们有何启发?
教师总结:老子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在他思想基础上兴起的道教与儒教、佛教一起成为影响的我国三大宗教。但他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清静无为,万事不要去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学会快速阅读课文
快速提炼知识,快速记忆的能力。
开动脑筋
回答问题
加深对老子思想的认识。
第三板块百家争鸣
除了老子、孔子以外,还有哪些思想家呢?引出百家争鸣。
第一步学生活动:“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有哪些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张是什么?全班同学分为五组,每组代表其中的一个学派,抽签决定派别,后由小组推荐代表阐述本学派论点,其它小组可指出其不足之处,形成全班“百家争鸣”的局面
2、交流完成图表:时代/代表/学派/主张。(附后)。采取空当接龙形式,完成表格。
第二步学生活动:完成找对子
墨子改革法治
孟子知己知彼
庄子无为而治
韩非兼爱非攻
孙子仁政
第三步判断题。两种观点那个正确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完全是对立的,吵的可热闹啦!⑵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自读总结,小组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自我探究的结果,提高记忆与分辨能力,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纲要信号图表总结本课的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附后)
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步:百家争鸣:运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诸子百家的思想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也可以辩论。
第二步:迁移应用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法?为什么?
2、哪家的学法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
3、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一校之长,一班之长,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学校、班级
结束语: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锻炼创新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活动
1、搜集有关诸子百家德哲理名言、成语故事。
2、学习了诸子百家思想,写一篇小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