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中的“观”、“际”、“沿”,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坐井观天”、“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少,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
3、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4、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2、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具准备:
课件、头饰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时间:
20xx、4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1、初读课文;2、识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题,提出要求。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学懂课文就要求做到:会读故事、会讲故事、明白道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齐读课题。
二、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无边无际、大话(分别结合图直观理解、说话理解和结合生活理解)
三、默读课文:
(一)想一想:
1、故事讲了谁和谁?
2、他们在争论一件什么事情?(教师随机板书)
3、你们是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对话)
(二)找一找,说一说:
青蛙和小鸟之间有哪些对话?分别用和﹏标出来。
四、分角色读一读。
1、 小组读。
2、 指名表演读。
五、思考、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
1、青蛙和小鸟它们认为天有多大?
2、它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3、你认为它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4、你觉得天有多大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学会全面看问题。联系已学古诗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5、总结寓意:(略)
过渡: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也感到有必要出去看看。于是它和小鸟来到了天空,看到了田野、草原、大海……(课件出示)以后又发生了很多的故事。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讲讲,好吗?
六、想象说话、续编故事: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不愿再做井底之蛙了,于是央求小鸟带它出去看一看。
1、它们来到(天空、田野、草原、大海……)看到了(植物、小动物……)
2、青蛙想什么?青蛙说什么?小鸟又怎么说?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七、课外作业:
把你讲述的青蛙出井后发生的故事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二年级的小朋友爱听故事,爱看插图,也爱想象,他们的懵懂和奇思妙想会让《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更丰富,更有内涵。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出示动物图片)今天,老师把两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分别是——青蛙和小鸟。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同学们真热情啊!他们是哪篇课文的主人公啊?(板书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老师给你们一些小提示
(出示词语):
青蛙大话抬头弄错跳出井口
小鸟井沿口渴喝水无边无际
(1)谁来大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
(2)指名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故事的内容。 3.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啊!下面老师可要出出难题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枯井图)你们知道青蛙和小鸟分别在什么位置吗?谁来画一画、说一说?
3、体会“坐”“落”的区别。
4、现在知道“坐井观天”的意思了吗?指名说,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体悟二至七自然段
(出示课件)这两只小动物在争论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内容,就知道答案喽!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请三组同桌读读三次对话。
3.(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学习第一次对话,同桌扮演角色读。青蛙: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1)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想想它有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呢?
(2)播放小鸟可能飞过的地方,体会它飞的路程很远,也说明天非常的大。
(3)指导朗读,注意:青蛙的话要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小鸟的`话“一百多里”要读出路程的远。
4.(出示课件)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2)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说。
(3)课文里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 ……此处隐藏16899个字……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估计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深意,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以及插图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的理解,不要做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懂得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道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坐井观天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初步感知这个成语的意思,然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2 课《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标上生字的字音,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好自然段序号,小组长检查是否正确。
3、指名读课文,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认识生字:
1、教师用课件列出生字,分小组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正确。
2、自己读一读词语,然后教师指读:
井沿 回答 口渴 喝水 别说 弄错
3、结合书上的图指一指,说说“井沿”指的是哪?(井的边)
(三)、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2——3遍)
2、同桌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字音。
3、教师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流利。
(四)、整体感知:指名按自然段读,说说故事里都有谁,它们在什么地方就什么问题争论起来。(青蛙和小鸟在一口井处就天到底有多大争论起来。)
板书: 有多大?
青蛙在什么地方? (井底)
小鸟在什么地方? (井沿)
(五)、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天有多大?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无边无际)请你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读读这句话,说说你对这个词怎样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小鸟“飞了一百多里”等方面来理解。
3、指导学生有语气的朗读这句话:小鸟非常自然。
4、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练习朗读,体会青蛙的语气:非常自信。
5、青蛙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说一说。
投影片:配有青蛙的图和它说的话:“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青蛙为什么会错了?错的原因是什么?小实验:卷起圆纸筒看屋顶有多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让学生认真听,进行相互补充。)
6、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七段,做到正确、流利、有语气。
(六)整体综合:
1、展开想象,说一说: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先自己练习说,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对自己的无知和自以为是感到惭愧,
不再只凭自己所见到的一点来片面看问题,……)
2、让学生自愿结合,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如果愿意,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三、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家长进行评价。
附件1:板书:
13 坐井观天
青蛙 (有多大?) 小鸟
井口那么大 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