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79页例9(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2、培养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让每位同学当公司经理,看哪位经理最精明。
出示:假如你是某工程队的经理,要修一段路,现有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你想承包给哪个队?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生1:给甲队做,因为他完工时间比乙队少,……
师:仅考虑时间少行吗?
生2:给乙队做,虽然他时间较长,可能修路质量好,……
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
生3:由甲乙两队合做,完工时间更短,可让两队优势互补,……
师:若甲乙两队合做,猜猜看,大约需要几天完工?
生1:小于10天,但大于5天。
生2:6天,可假设一段路长120千米,……
师:我们不妨计算一下,具体是几天?
[从实际事例入手,学生成为“经理”,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选择的素材紧密联系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探讨解决问题的同时,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准备状态。]
二、教学例9
1、 出示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60千米)[用黑卡纸盖住],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修完?
师:各位“经理”算一算,几天完成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势,都想当个精明的“经理”。]
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30÷(30÷10+30÷15)=6(天)(板书)
师:请你说说每步计算的含义。教师依次对应板书“甲的工效”“乙的工效”“工作总量”“合做时间”并小结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做时间
师:如果把30千米改成60千米,其他条件不变,合做时间是多少呢?(揭去黑卡纸)[同学们思考片刻,纷纷举手]
生:60÷(60÷10+60÷15)=6(天)(板书)
师:仔细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合做时间都是6天。
生2:无论公路长多少,只要各自单独做的时间不变,合做时间不变。
师:是这样吗?同学们用不同的公路长度试一试。[学生为了得到证实,即刻得出了结论。学生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启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方法。]师板书省略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工作总量扩大了,工作效率也在扩大,而且扩大的倍数相同,所以时间不变……
生2:无论公路长多少,甲乙两队每天修的各自占总长的几分之几没变,……
师:(擦去30千米和60千米)如果没有具体的公路长度,这题还能解答吗?[学生陷入了沉思]可以把这段路看作什么?[学生立即恍然大悟]
生:把这段公路看成单位“1”。
师:甲乙的工作效率又如何表示呢?
生:1/10,1/15
师:同学们算一算,合做时间是几天呢?
学生列出算式:1÷(1/10+1/15)=6(天)(板书)
2、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工程问题”(板书课题)
师:你觉得工程问题有哪些特点呢?
生1:把工作总量看成单位“1”……
生2:工作效率用时间的.倒数表示。
三、练习
1、 投影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
2、 导入部分加一个条件,假如现有三个工程队,丙单独修需12天完成,想一想经理安排合做的方式有几种?每种合做方式各需几天?(只列式,不计算)
(有4种,分别是甲乙合做,甲丙合做,乙丙合做,三队合做)哪种合做方式时间最少呢?请你把他们从时间少到时间多排列一下。(不计算)
[本题既巩固了新知,又渗透了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同时让学生领悟工效与所用时间的关系。]
3、 如果仅修这段路的一半,那么这几种合做方式各需几天呢?
四、应用
工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投影出示:有一批布,如果只做西服的上衣可做20件,只做西服的裤子可做30条,请你算一算,这批布可以做几套这样的西服?
[本题的意图是学生能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解。即看成例9]
2、你还能想到类似的问题吗?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
教材简析:
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几张。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
工作总量
甲独修完成时间
乙独修完成时间
两队合修完成时间
……此处隐藏9143个字……数比较好,计算方便。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计算验证。
课件出示:
一队每天修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队每天修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队合修,每天修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2名学生板演,并说出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通过以上的.列式计算,你们有什么疑问?
改变了工作总量,为什么合修的天数还是2、4天?
3、释疑:
(1)讨论释疑。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价值。
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四人一小组讨论:为什么工作总量变了,而合修的天数不变?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4、尝试:
既然合作的工作时间与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没有关系,可以假设这条道路的长度为单位“1”,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这里的“1"表示什么?说出数量关系式、
5、小结:
像这样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而工作效率则用"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工程问题、(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师:今天解决的这种工程问题,其实就是用分数的方法解答我们过去学过的有关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三个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
6、提炼思想
怎样才知道以上的解决方法是正确的?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可以验算答案是否正确。(1/4+1/6)×12/5=1,因为我们假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所以答案正确。
师:不管假设这条道路有多长,答案都是相同的,把道路长度看成单位“1”,更简便。
师:同学们,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谁能说说工程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生:工作总量可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单位“1”的几分之一来表示。
师:像这种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而工作效率则用"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来表示,这种思想就是数学上“建模思想”,如行程问题等也可以用这种思想来解决。
四、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完成教材第43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45页第7题。
五、归纳总结,促进发展。
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工程问题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点。
2、掌握它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3、并能正确地解答工程问题的基本题
教学重、难点:
对于学生来讲,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就应该是一些具体的数量,突然间把工作总量看成了“1”,把工作效率看成了几分之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准确的判断各量也是教学工程问题的重点。
教学准备:
新授例题和练习题的课件,提前布置学生完成补充条件,解决问题的复习题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已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进行练习)
一段公路长()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要求学生合作完成该题的探究,在括号里面。填上一个具体的工作总量,计算它的工作时间。(填不同的工作量,进行交流,相互检查昨晚同学完成的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各人的解答过程。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各题的题目和解法,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提出假设并验证.(发现:除第一个条件外,其余的条件和问题都相同.且数量关系、解题方法、计算结果都相同.)再让学生阅读第三小题,这时可能有部分学生就会说仍然是6天。由此让学生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公路的具体长度对计算的结果没有影响,即改变题中第一个条件的数据,计算的结果不变.)
3、学生分组讨论假设成立的原因,并推选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揭示原因,出示课件2的下半部分.
30÷(30÷10+30÷15)60÷(60÷10+60÷15)
=30÷(3+2)=60÷(6+4)
=30÷5=60÷10
=6(天)=6(天)
4、想一想:如果公路的长度没有告知,能不能解?怎么办?
5、小结:当这条公路的长度没有给出来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
二、练习铺垫
1、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如果10天完成呢,每天可以完成几分之几?
2、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4,几天可以完成?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2/5,几天可以完成?
(虽然没有工作的总量,但是我们可以直接把它看作单位“1”,通过工作总量与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我们所要解答的问题。工作总量均用单位“1”来表示,工作效率用“1/工作时间”表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也可以利用分数的意义来进行理解)
三、新授
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学生尝试解题.请一位学生板演,讲评时重点请学生说清楚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1)说一说本题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想的?你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2)“1÷(1/10+1/15)”中的“1”表示什么?1/10、1/15、1/10+1/15各表示什么?
2、小结:今天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仍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的`是,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而是用单位“1”来表示,因而工作效率也是用“1/工作时间”表示的.
3、完成7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力稍差的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
1、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完成;两车合运,多少小时运完?(叙述各题的每一步的意义。)
2、一批零件,甲单独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0小时完成,两人合作这批零件的34,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强调这时候的工作总量是多少?)
3、一份稿件,小红5小时可以抄完,这份稿件已经完成了13,剩下的有小红抄需要多少小时完成?(关键是说情况解题的思路)
4、对比分析,小结练习题的联系与区别。
五、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哪些地方你还不太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