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文本的特点,进而学习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文章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品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细节描写。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品味人物语言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关键:对文中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读予以突破。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本
1、寻找课题的特点。(意思相反、使用引号)
2、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中的小故事。
3、思考: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呢?(出示课件):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或“---”,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来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来画父亲说的话?
4、交流自己选用的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的思考,使学生对人物有一定时的认识
小结:我们都能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并且也不难看出巴迪他有个什么样的父亲啊?还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引导学生用“慈祥”来形容母亲,并适时进行生字教学)
5、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再现故事情节。
(出示课件)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靠自己的想象去补足这一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母亲说的这句话(出示课件),看你能不能看到母亲说话时的样子,听到她的声音?(生读,师作评价)
过渡:可就是这首让巴迪激动不已的诗,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6—1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看到他们争吵时的样子,听到他们争吵时候的声音?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老师作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学习写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争吵时的情景,作者在给我们写这些对话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相机点拨,归纳小结:)
A语言描写中加上了神态、动作(提示语)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B人物语言可以独立成段使文章层次分明
C提示语位置有变化使文章更灵活多变
(三)学以至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一些技巧,现在让我们来练一练。
场景A、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我们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写法:
场景B、课间活动时,班上的调皮鬼小东把同学小西新买的文具盒摔坏了,小西生气极了,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写法,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2、展评“小练笔”。
(四)总结
用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去感受这些故事的精彩,在我们习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人物鲜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读得多,用得多,会越来越发现有了人物语言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加精彩。
九、板书设计:
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会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懂得成长的背后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关爱与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从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中体会都饱含着对巴迪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逐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反馈预习
1、直接导入并解题: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
2、反馈生字词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过渡语:那么,作者是怎样逐步理解了父母不同的评价出发点都是对自己的爱?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朗读品悟体会感情
(一)、童年故事部分
默读。思考:
当听到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评价后,“我”的表现分别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用“—”划出听到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用“﹏”划出听到父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
1、汇报交流:听了母亲的评价后我的表现
出示句子: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体会:腼腆、得意洋洋
出示句子:“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体会:迫不及待
出示句子: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体会:自豪感
指导感情朗读: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 ……此处隐藏4793个字……>
书声琅琅,真会读书!课文比较长,能读好吗?那么有信心,老师考考大家(出示):
腼腆得意扬扬慈祥满怀信心
湿润失声痛哭严厉小心谨慎
谁来读?腼腆是个很难读的新词,你读准了!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指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说说课文吗?不完整没关系,谁来!还可以联系课题。
——读过一遍我们就知道“精彩极了”是母亲对我写的一首诗的赞扬,使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感觉母亲是那么慈祥,也正因此我满怀信心。“糟糕透了”是父亲对我写的这首小诗的批评,使我一下子眼睛湿润,甚至于失声痛哭,感觉父亲是那么严厉。也正因此使我在今后小心谨慎。同桌互相说一说。
——如果你读书够仔细,你就知道课文中的“我”一直在成长,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看看成年以前发生的故事。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1——15自然段,边读边把母亲和父亲对我这首诗给出的赞扬和批评的句子画出来,再仔细琢磨琢磨。听明白了吗?
三、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谁找到了?先说说母亲的赞扬!(随学生发言出示)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你们找得真准!请个同学来读读第一句话。
——你为什么这么读?——句子前面已经提示了我们要怎么读了。你看,会关注前面的提示语,我们就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咱们再来看看这句话,里面有三个很有意思的标点符号,要知道标点符号也会说话,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第一个是问号,说明母亲觉得巴迪居然能写这样的'诗很不可思议。第二个和第三个是感叹号,说明母亲很激动,很惊讶,还觉得很自豪!——明白怎么读了吗?
——你好像并不奇怪,早料到巴迪是个天才是吗?——谁来?——都情不自禁了。
第二句谁来读?知道什么是奇妙吗?
——奇特而美妙。是啊,带着这种感觉读!——这可是才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作为母亲肯定会大肆地称赞!那么父亲呢?他又是怎么说的?(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谁来读一读?
——我听出来了,你读得很不屑一顾!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觉得这首诗根本不好!
——父亲的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的?——扔!——什么东西我们要扔掉?
——在父亲看来,这首诗确实没有任何价值。一起读出这种感觉来。
谁来读第二句?——父亲说“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言外之意是——这世界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你就不要再写出这样糟糕的诗了!
四、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同一首小诗,却是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肯定是有一个人说得过分了。你觉得是谁?
——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观点,不着急!咱们还是要回到课文中去,请你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比如你觉得是母亲赞扬得过分了,那就请你找到句子来证明。如果你觉得是父亲批评得太过分了,那也请你找到句子来证明。听明白了吗?开始!
估计1:母亲说得太夸张了,赞扬得太过分了!——你的依据是: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哪个词让你感觉这首诗糟糕透了?看来这个母亲不懂诗,她根本不知道好的诗是怎样的,对吧?
——母亲也懂诗,但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诗,她觉得应该大大的鼓励他!
——是啊,毕竟这是孩子的第一首诗啊!即使诗本身并不怎么样,但就是冲着他敢于写诗的勇气和灵气,妈妈觉得也应该大大地鼓励他!
——我想请问这位母亲,你这样过分地鼓励他,对他有好处吗?——有!——找到句子读出来!——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看来,巴迪的成功还真的=是离不开母亲夸大其辞的称赞呢!
那么难道只有母亲说得过分吗?课文开头有这样一个句子:“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七八岁就能写诗,很了不起!——我们七八岁才刚上一年级,我们能自己创作一首诗吗?——这就说明巴迪还是很有天赋的!
——对于我这样具有天赋的儿子,父亲这样一个大作家应该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而事实却恰好相反!咱们看看父亲这样的批评是不是根本就没怎么考虑?从哪里可以发现?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从这个“读了几个小时”你能读懂什么?——不是父亲读的时间长,而是他自己紧张,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是的,这里面有作者的紧张,但我想更多的是父亲也在思考。他会思考些什么呢?走进父亲的内心里去,你觉得他当时会想些什么?
——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写诗,真棒!可是诗那么糟糕,我该不该表扬他?刚才他母亲已经给了太多太多的表扬了,我再表扬他,他肯定会骄傲自满的。——于是最后父亲决定狠狠批评批评他!
我想问这位父亲,你这样狠狠批评他,不怕他从此失去信心吗?你这样真的对巴迪有好处吗?
——只有这样,巴迪才会不断修改,不断进步!
——现在我们知道,巴迪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父亲不近人情的批评啊!
五、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慢慢地,我们发现父亲和母亲对我这首诗的评价都是言过其实的。但仔细一琢磨,我们又发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却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对孩子的爱,为孩子着想,希望孩子能有更大的成就……请写到黑板上。
现在,我明白了!对于这首小诗,无论“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对于孩子的爱,都是为孩子着想的!——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你看,为了这首诗,饭厅里,父母还在争论不休呢!文章没有写出来,但我们一定可以想象得到,你好好琢磨琢磨,可以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备选词语,还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句。注意我们写的是一个争论的过程,写的是父亲和母亲的对话,明白吗?(音乐:班得瑞《梦花园》——这个时候巴迪已经离开了,爸爸妈妈内心真实的想法你都可以写出来了。(出示备选词语)
得意扬扬满怀信心慈爱鼓励
失声痛哭小心谨慎严厉警告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冬日里的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才是爸爸妈妈的心里话对吧?你真是他们的知音!精彩极了、糟糕透了都是源于对巴迪的爱啊!
原来爸爸妈妈都是那么地爱巴迪!巴迪如果能听到这一切,就会明白,释怀了!
可是这一切,巴迪现在明白吗?他还太小,直到成年以后他才渐渐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巴迪到底是怎么领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背后所蕴含着的父母的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