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教学设计1由于物理光学课程是在《大学物理》和《电磁场与电磁波》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在授课过程中删繁就简,重复的内容即一带而过,避免引起学生烦躁,影响教学效果。遇到重复内容时,本课程只引用其主要结论,或者让学生自己重温重复部分,一方面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避免浪费课时,影响学生学习兴趣。
一、由问题带动教学
“物理光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对本学科意义重大。这就要求教师着重介绍知识点的实际来源,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而提出解决方法。
讲授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一滴油滴在水里,在阳光下会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这是为什么?
2、教室里有许多盏日光灯,却没有看到干涉条纹。这又是为什么?
以上问题的提出,注重方法解决。大学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因为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接受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所以在讲授光学知识时,应注重提示性讲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最终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
实践证明,只有懂得分析才会有方法解决。因此,在给学生授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方法。例如讲述“双光束干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利用白色光源和光谱仪测量透明薄膜厚度的方案;讲授“晶体光学元件”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受激布里渊散射实验装置中利用偏振片和1/4波片分离相向传输的泵浦光和Stokes光的原理。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Flash课件,对物理图像进行形象和清晰的描述,进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讲授,会加深学生对关键结论的认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定位是非常重要的,本课程设计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程,如“卫星光通信”“光学信息处理”“红外技术”“光纤光学”及“光电子学原理与应用”等后续专业课打下基础,这正是课程设计所要的效果与目的。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必须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物理光学》教学具有知识体系严谨、讲究逻辑推理等许多优点,也具有教学方法古板、讲授不够生动形象等缺点。
(2)采用课堂讨论这种形式。一般将学生答题、习题、小结中的问题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和原理等。掌握学习、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不是否定知识的讲授,而是说明知识的讲授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积极地思考。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如何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各自发挥其优势,使理工科的课堂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的交互特性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电子邮件与网络答疑的应用,使师生互动的模式不再局限在面对面,交流更为易于接受,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促使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组织设计,既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明晰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为学生引入相关学科成果。物理光学作为光学、光学工程、光通信、光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讲授“光学薄膜”的知识点时,要重点介绍多层光学薄膜在激光器、激光陀螺和DWDM等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最终目的使学生通过对光学的全方面的认识能够学以致用。
总之,通过科学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实践与物理光学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不再认为课程的学习是孤立的。学生认识到光学就在人们生活当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科学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学生结合课程基本原理和自己的兴趣主动查阅文献,消化后制作成PPT,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拓宽了视野,主动接触到学科前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寻真理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学生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必将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慧贤,顾瑾.浅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理工学科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81(1),68~69.
[2]徐利.浅谈物理光学的教与学[J].中国科技信息,20xx,(12).
关于教学设计2【学习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准备】
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有条件的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
【教学设想】
诵读品味,感悟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归田园居》《游山西村》
一、作者生平,交流引读
同样是写农村生活的诗人,陶渊明与陆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各学习他们一首诗,通过比较来了解他们不同风格、思想感情。那么谁能够说说他们的生平事迹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
陶渊明:(略)
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曾因极力主张北伐,被罢官,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教师范读二首诗歌,学生跟读。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⑴ 通读,要求读准音、读顺畅;(自由读、齐读)
⑵ 诵读,要求读出重音,读出节拍,读出韵味;(请学生个人读,具体指导的重点放在重音和节拍上)
⑶ 再读,要求读出诗句的情感、美感。(个人读、分组读或齐读)
< ……此处隐藏16399个字……其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内容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2.地位和作用:《百家争鸣》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把握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及作出的贡献,有助于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
3.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法和学法】
通过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温故而知新,ppt展示“四书”的图片,教师采用问答法,启发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四幅图,有哪位同学知道它们是什么么?
生:《四书》
师:很好,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提示:比如说都属于学派)
生:都是中华文化经典,都属于儒家学派
师:没错,《四书》是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那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四书的名言警句呢? 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师:好的,非常棒。刚刚同学们对儒学名言信手拈来,可见对它十分熟悉。事实上,儒学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扮演着国家统治思想的角色。它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在数千年的潜移默化中已深入到每个华夏子民的骨髓当中。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除了儒家学派,也孕育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学派,比如道家,法家等等,各个学派争奇斗艳,大放异彩,现在,我们统称之谓:百家争鸣。这种文化的大爆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我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时代,才能同时孕育出如此纷繁瑰丽的文化瑰宝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走进那个文化爆炸时代。
2.新知学习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一、视频导入法
说到儒学,我们一定会提起儒学创始人:孔子。那大家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孔子产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他的主要思想内容又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到下面的视频中寻找答案。(教师播放孔子相关视频资料:1.flv; 2.flv)
视频归纳:
(1)孔子生活的时代特征
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社会大变革的到来。
(2)儒家主要思想
政治:仁、礼
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
B. “有教无类”;
C. 主张全面发展;
D. 整理古籍;
E. 创立儒家学派
二、图片导入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仅凭孔子一人之力,儒家学派能达到今天的统治高度么?显然是不可能的,儒家学派的发展壮大,有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他们是谁呢?请看大屏幕(展示孟子和荀子的图像):
归纳:
孟子主要思想:A. 仁,仁政,民本思想
B. 伦理观:性本善
荀子主要思想: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B.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家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三、比较分析法
(二)道家和法家
一、知识建构法
在战国时代,各国君主们都在积极寻找富国强兵,理想的治国之法他们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在这样开明的文化背景下,诸子百家因运而生。请大家速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学派进行分析,填充下表。
二、视频导入法:03.flv(诸子百家);
列表归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智谋型文化,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一页。
三、合作探究法
材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探究:在诸子百家中,法家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学派,它格外受到君子的青睐,这是什么原因呢?视频导入:04.flv(法家,韩非子主要思想)
韩非子思想归纳:
李悝法、术、势三派 实践 商鞅 理论
吴起、申不害 道家思想
韩非子(集大成者)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田=战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认识观:事异则备变
四、情景表演法 :教师创设情景,邀请学生上台表演。
一个少年因国家赋税过重,家里生活困难,偷盗了邻人的钱财。假如你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面对窃贼,你会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百家评价:
儒家:认为小孩的道德认识水平不高,开始对小孩进行道德教育,一提高小孩的道德修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
道家:认为小孩还小,不懂事,随他去。等小孩长大了,自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时就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墨家:主张非攻,兼爱,视人如己。认为我们应该把小孩当做自己,像爱自己一样爱这个小孩,并以自己对自己做的处罚为标准,来处罚这个孩子,不能宽以待己严以待人。
法家:主张制定严酷的刑罚,处罚犯罪之人。认为这个小孩罪大恶极,应该对这个孩子做出严厉的处罚,以树立社会风气,维护国家统治。
五、奖励刺激法:表现优秀的同学或小组获得奖励,提高同学们的活动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影响
讲授法: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一、百家争鸣的概念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社会大变革,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带来思想大解放。(根本)
2、王室的衰微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3、兼并战争,社会交往的频繁、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
4、私学的兴起,讲学风气的盛行,使文化典籍广为传播,各种学说广为流传,形成了争鸣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