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3 14:06:12 收藏本文
细菌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细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细菌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细菌和真菌与其它生物共生的现象;

2、描述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过程;

3、认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引起疾病;

4、区分并掌握细菌和真菌营寄生和腐生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入手,一步步分析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的作用;

2、进一步学习如何评价探究实验;

情感态度与体会观

1、用辩证的思维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从细菌和真菌能引发动植物患病的各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引起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染。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从正反两面来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以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作为暗线,即“腐生——共生——寄生”。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

2、评价实验方案

难点:

1、学习评价实验方案

2、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这些是什么生物?(演示几种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我们的身上有这些微生物吗?观看视频后给出本课导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除了寄生以外,细菌和真菌还有另一种营养方式,那就是——腐生。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这就是腐生。

观察与思考:

(1)水果腐烂与什么生物有关系?

(2)水果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了什么物质?

(3)请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看图讲解:

我们以二氧化碳为例,来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的作用。

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而当动植物死亡后,遗体中的这些有机物正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重新回到环境中,被植物重新利用。

如果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某条链断了,比如细菌和真菌没有了,会出现什么现象?生物遗体将堆积成山;另外,生态系统也会失去平衡。

(二)与动植物共生

介绍奇怪的生物:冬虫夏草。在这个例子中,真菌生活在幼虫体上,属于哪种营养方式?寄生。细菌真菌与其它生物生活在一起都是有害的吗?

分析

1、地衣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是如何共生的?

2、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u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u 为什么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3、与动物共生

在牛羊的肠胃中,有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它们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在我们人体中,有没有共生的一些细菌呢?比如,有些细菌虽然寄生在我们肠胃中,但是它们能制造一些微量的.维生素,对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帮助。

共生:

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三)引起动植物患病

寄生在生物体上的细菌和真菌,大多数都会引起疾病。

1、引起植物患病

(1)水稻稻瘟病

(2)玉米瘤黑粉病

2、引起动物患病

(1)寄生在人体体内,由链球菌引起的:扁桃体炎、腥红热

(2)寄生在人体体内引起:足癣和甲癣(灰指甲)

患上这些疾病,和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吗?只有保持好个人的卫生,环境的卫生,我们的身体才不受病菌的侵害。

这是某个大学生宿舍的一角,卫生情况怎么样?你能给住在这个宿舍的同学提一些卫生建议吗?

(四)本课小节: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有害: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教学设计2

c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废旧物利用的良好意识。

2、使幼儿学会美术中粘、贴、刮的基本操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粉颜料、小圆纸片、五子棋、双面胶、蛋糕叉和废旧蛋糕纸盘。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一一对应关系,会使用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谈话法)

师:小朋友,细菌我们听过吗?那你们见过细菌长什么样子吗?

师:今天老师不仅要带小朋友去见一见细菌,还要交给小朋友新的本领。

二:活动过程

第一步:

用叉子取出水粉颜料

第二步:

用叉子将水粉颜料从不同的方位刮出

第三步:

细菌的小脸蛋全部做好

第四步:

取出小圆纸片作为细菌的眼白,粘上双面胶

第五步:

取出五子棋作为细菌的眼珠

第六步:

将五子棋粘在小圆纸片上,细菌的一个眼睛做好了。

第七步:

用同样的'方法将细菌的眼睛全部做好

第八步:

将细菌的眼睛轻轻放在它的小脸蛋上

第九步:

细菌大部队就制作完成了

三、活动结束:

1、请幼儿分享作品

2、一起玩细菌大作战的游戏

3、请幼儿洗手

细菌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作为分解者,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教材从细菌的发现、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方面讲述了细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由于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所以教材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由于细菌的个体很小,其形态和结构特点又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所以我通过展示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得出细菌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的结论;再通过“观察与思考”材料,让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通过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较,突出细菌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根据细菌没有叶绿体,引导学生推测细菌的生活方式,得出绝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 ……此处隐藏11516个字……,其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以促成学生对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应用。

教材分析

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很强,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他们思维较活跃,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而喜欢主动探究。而且,七年级已经学过动、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所以只要引导方法得当,这节课的内容应该可以掌握得很好。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

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

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比较法:通过分析细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使学生对细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比单纯的观察更进一步。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展示腐烂水果的图片)你熟悉这种情形吗?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讨论交流: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细菌的一些认识。

细菌是如何发现的呢?

阅读课文:请你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细菌的发现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吗?红梅牛奶,它是利用什么样的消毒方法吗?引出巴氏消毒法,并作简单介绍。

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1、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就能发现自然界的奥秘。

从生物学的角度,细菌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呢?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观察:展示细菌的形态图,了解细菌的三种形态。

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

观察:展示细菌结构图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引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

细菌的生殖

我们熟悉的植物是怎样繁殖的?(种子和孢子),那细菌又是怎样繁殖的呢?

观察: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学生说出生殖的特点:二分裂

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学生谈启示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1、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但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为什么就可以保持较长的时间呢?

2、为什么晒干的香菇、木耳比新鲜的更容易保存?

3、在我国秦朝修建长城时,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里用盐腌制的蔬菜,你能说出腌制蔬菜,为什么能保存较长时间的道理吗?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细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

这两天,我们已感受到天气的寒冷,那细菌是怎样度过这寒冷的环境的呢?引出芽孢结构

观察:展示芽孢的形成过程和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强调芽孢是细菌的一种休眠体。从生殖特点和芽孢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与它的分布广泛相适应的特点。

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通过你的细菌的了解,你认为细菌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弊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1、学生交流

2、视频播放:视觉强化,让学生对细菌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细菌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于弊。

盘点收获

由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巩固训练

通过当堂测评的方式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和印象。课后作业对课时练本节的练习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形式,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本节的重点基础知识,对学有余力的同学也能保证吃饱。

教学反思

在讲课过程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学习的能力,并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能力这一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足之处是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从而导致课上教师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影响实际教学的效果。在整节课中我没有做到面向所有学生,忽视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细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