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山西村》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并会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2)剖析:对诗句作具体分析,探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思想感情
(3)体情:通过讨论交流,感悟诗中包含哲理的句子,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2)激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诗中富有哲理的话,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
教师准备:
庐山的挂图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2、搜集自己喜爱的陆游和苏轼的诗词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到公园或其他名胜古迹游玩,有没有注意刻在树柑上,竹子上,柱子上有些什么东西?
学生能会说出“某某到此一游”……
2、师:是啊,在公共场合,这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可不能做呀。可是在古代,这却是发表作品的一种途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留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的。(板书课题)
3、谁能根据文中的注释,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呢?
4、说得很好,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展示图: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泰山雄奇、华山险峻、黄山变化多端,桂林秀丽……这图上画的正是我国最有名气的上峰之一—庐山。看了这幅图,大家对庐山有怎样的印象?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2、听录音、画出诗的节奏。
3、理解诗的前两句
a、找出这两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
b、根据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c、作者眼中的庐山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为什么始终看不出书?
D、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
4、理解后两句诗
a、根据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b、与前两句相比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三、体会诗境、感悟哲理1、集体朗读诗,指名说说诗句意思2、作者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
3、讨论:你认为怎样说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4、“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这样的情况吗?举例说说。
四、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祖国名山庐山的雄伟风姿,这节课我们将跟随宋代诗人陆游游一处美丽的小山村做客。在此之前,谁来跟我们谈陆游的有关情况呢?
师生共同交流对陆游的认识。
2、解题:“山西村”是什么地方?
3、板书课题—游山西村。
二、读诗、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注意读书节奏。
2、根据书中注释,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理解“莫笑”“足”“疑”等词的意思。
三、体会意境、感悟哲理。
1、理解前两句、想象意境
诗人当时在什么地方?他有什么感受?
“莫笑”“足”等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农家的热情好客)
2、理解后两句、想象意境。
a、诗人会在哪里?他当时遇到怎样的情景
b、你认为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
(师引导学生理解“疑”和“又”用在这里的好处)
c、你心目中的山西村是个怎样的地方?
3、讨论交流:我们在什么地方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举例说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四、背诵古诗《游山西村》
五、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板书设计
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
远近高低各不同
只缘身在此山中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热情好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又一村——山西村)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诗中深刻哲理。
2.体会诗歌表达的凝练,用词准确,体会陆游诗歌的风格与特色。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1、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能说说“山”“柳”开头的成语吗?
当中有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板书: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2、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这之间,几间农舍若隐若现。【师边用简笔画描述边板画,指出山、水、柳、花四景物】
3、知道这么美的景色在什么地方吗?【板书:山西村】这样美丽的景色被谁发现了?板书:陆游
4、初读诗句,学习生字词。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齐读。
读准生字:莫腊浑豚疑理解:豚
二、了解背景,学习查找资料。
1、查找资料
现在我们和陆游一起游山西村,板书:游山西村
古诗难读难懂,读古诗不论谁都要做一件事:查找资料
如果让你查找,和这首古诗必有关系,必须要查的,你认为要查什么?学生交流
2、关注信息
筛选信息是学习古诗很重要的一步。这个信息告诉你什么?
你捕捉到了什么信息?腊酒味道怎样?
小结: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对等下理解、学习、感悟诗歌有帮助。学习古诗特别需要--借助资料
三、读诗入境,赞民风民情。
1、了解诗意。让我们一起去山西村,走进农庄,走进农家,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招待客人)
出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此处隐藏19265个字……这个山西村游玩会有什么收获呢?
二、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读。提醒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节奏和诗歌韵味。
3、师示范读,生自由读、齐读。(出示古诗,标明节奏)
5、学习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
三、学习诗文,理解感悟
1、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2)同桌相互说诗意,指名串讲诗意。(不要笑话农民朋友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十分充足)
(3)请同学们再去反复地品读这两句诗,告诉老师你读到了什么?
(4)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研读,说说你从哪那些关键词中体会到了山民的热情。例如:“足”是什么意思?指什么足,想像一下,山民招待客人时的情景,他们会尽其所有、想尽办法的去招待客人,唯恐自己不够客气。你能把山民的这份淳朴、好客情感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此刻诗人已被山民这份淳朴,这份热情深深的打动了,从“莫笑”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叫大家不要笑。这里的酒菜虽然简单、淳朴,但包含了村民对诗人的深厚情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诗人内心的这份感动表达出来吧!
(5)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个人读、齐读)
(6)同学们此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山西村村民招待客人的画面?这个画面是怎样的?又仿佛听见乡亲们和诗人说了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汇报)。
2、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
(1)、出示诗句,诗人一边游玩,一边欣赏风景,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同桌互说,指名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3)、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什么?(可以拓展)这里景色怎么样?
(4)、诗人此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欣喜,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本来以为自己是陷入绝境,无路可走的,突然发现一片无限
的风光,这前面一句该怎么读?后面一句又该怎么读?对,要先先抑后扬。(个人读——齐读)。
(5)、在学习中,生活中,你有过和诗人相同的感受和经历吗?(绝处逢生)
四、体会心境,感悟哲理
1、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2、这首诗既有美丽的景色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里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说明什么道理呢?(小组交流讨论)
3、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快把他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
1、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包括作者的生活年代、代表作品等,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腊là 浑hún 豚 tún 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 丰足
足
景好 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