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花瓣飘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还没闻到花的香味,请再读一遍。
二、学习第一段。
出示一朵月季花。
过渡:多么美的月季呀!“我”家门前可不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引读第一段。
学习第五段。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吗?所以她说:——出示“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1、你也来舍不得地读一读。
2、好,为什么舍不得呢?
3、从“舍不得”这个词中,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板书
(懂事)是的,她很懂事,这里的懂事表现在她对花的——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于是她摘了花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她摘花瓣的句子。
出示第二段。这句话中有很多描述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你能找出这些动词来吗?用横线画出来。
1、谁能找出这些动词?说出来。
2、交流。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要注意这些动词。
3、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要小心地摘呢?
(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4、读一读
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那么小心,生怕碰坏了别的花瓣。
5、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呢?
是呀,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双手捧着。
6、那边有路她不走,为什么要穿过田野,还要跑得这么快呢?
(赶着回家给妈妈。)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害怕),文中没有写出来的,你都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7、让我们带着这几份感受,一起读好这一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我”的内心感到不解。于是在小姑娘又一次摘花瓣时,我叫住了她,她有什么表现呢?
1、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小姑娘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害怕)她怕什么呢?
2、从她的神态,我们知道了她内心的不安。
3、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女孩,她摘了一片花瓣,又被人看见了,可以想像当时她的窘迫与尴尬。所以当我问她为什么摘花瓣时,她是怎么回答的——出示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5、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除了舍不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难为情)你也难为情地读一读。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说。
b(对呀,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
c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惧、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与心情有关)
d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责备、批评。)
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是哪一个词?不知所措。
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还很善良)板书善良
2朗读
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
六、学习第七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摘花瓣是为了什么呀?我们能从她的语言中找到答案。(送给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出示第七段。
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1、(生病、难受)带着这种感受,你来读一读。
2、你呢,花瓣很舒服,带着这种感受,你也来读一读。
一想到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她的内心就充满幸福,让我们怀着幸福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3、为了安慰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这时候妈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指名说。相机评价。
(谢谢你这花瓣很香。
谢谢你,孩子,这花瓣比整朵花都好看。
真是我的乖女儿,我太喜欢这片花瓣了。
妈妈真高兴,我的病也好多了。)
4、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孝顺
七、学习第九段。
过渡:妈妈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照顾呢?作者忍不住又问:你爸爸呢?出示第九段。
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她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1、此时此刻,她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想到这里小女孩的眼眶里——
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 ……此处隐藏30210个字……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本来就胆小。)
摘花瓣做什么呢?
5)(出示: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妈妈会高兴的。”)
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闭眼听,仿佛看到什么?所以我们也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请你一边读,一边想像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会幸福的!
她爸爸呢?
6)(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你体会到什么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
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板书:懂事)
7)让我们把这人世间最美、最纯的感情化作读书声传递给周围的人吧。小组分角色练第三部分。请几个小组展示,评价,齐读。
4、引读理解,学习“送花”
1)小女孩爱花,也爱母亲。因爱母而摘花,因爱花而摘瓣,多懂事啊!她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齐读第11自然段。(板书:送)
2)到现在还未发言的同学请起立,给你们一次表现的机会。齐读。
3)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同桌表演。指名表演评议。
三、回味课题,拓展延伸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嗯,闻到了,淡淡的香味!这淡淡的清香飘进了妈妈的心里,也飘进了小朋友的心里。明天就是“三八节”,你们是如何向妈妈表达爱意的?
听了你们的话,老师也想对你们说: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四、课尾赠花,移情入心
在下课前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要请大家帮忙,老师这里的一瓶月季花该怎么办呢?请大家为我出出主意。
生:可以送给那个小女孩。
师:找不到她啊,怎么办?
生:可以送给上课最认真的同学。
师:嗯,我想。这花包含着对同学进步的肯定,不错的主意,谢谢你!
生:可以送给你的妈妈,表达你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看来课文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谢谢你的建议,我想我也会用最好的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还有别的建议吗?
生:放在教室的窗台上,让大家都来欣赏。
师: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鲜艳的花,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美的花瓣,因为我们的心里都有着一颗珍贵的爱心。(用红笔圈成心形)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15一)引入情境。
1、课件出示月季花。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多次多种语气读。)这花瓣很美,你怎么读?这花瓣很香,你怎么读?这花瓣你很喜欢,怎么读?
二)初读课文,
1、一读,扫除字词障碍。要求: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会读或难读的字,看课后注音或问老师同学来解决。
2、出示本课难读的生字词语
俯在花前不知所措惶恐眼眶
交流:你刚才学会了吗?
1)指名读、齐读。
2)理解、分析:
说说“眼眶”是哪部位?拓展认认“相框、箩筐。”
说说“惶恐”的相同处及意思。(心字旁、形声字、意思相近。)
措什么部首?说明?措本义:安置、处理。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口头组词
“俯”(向下,低头,与“仰”相对)做“俯”的动作,出示词语做动作(~身、~视、~首)
3、二读,理清脉络。
1)课文写了3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3个时间段。
2)找个时间段所在段落。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4、三读,进一步了解内容。
1)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2)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提示“谁干什么来”概括。(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三)细读课文。
1、感悟花瓣香美
1)这是一片的花瓣。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看看谁填的答案多。
2)组织交流,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1)这是一片红艳艳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一自然段:“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2)这是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3)这是一片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交流时,让学生摸摸老师课前准备好的绒布,问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从而体会花瓣像绒布一样细腻、柔软、舒服的'感觉。
(4)这是一片飘着淡淡清香的花瓣。依据是课文第七自然段:“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以及课文题目“花瓣飘香”。
3)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填空题“这是一片的花瓣”,用语言描述“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
出示:我家门前的那丛月季可真惹人爱呀!你看,
学生先练说,再指名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描述: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可真若人爱!你看,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不少。那花朵红红的、艳艳的,真美。用手摸一摸,软软的、柔柔的、滑滑的,像是摸在绒布上一样,真舒服;将鼻子凑上去,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淡淡的、甜甜的。清晨,花瓣上带着露水,连露水也带着红润。
2、品悟女孩懂事
1)师:这样的月季花叫谁看了都会喜欢,都会高兴的。一天清晨,作者看到这样一个画面。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什么?
作者又看到了什么能联系第一段说具体点吗?可作者为什么不写具体?(重复、啰嗦)
一天清晨,作者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师描述画面后问),他心里在想什么?
预设:小女孩真爱花呀!小女孩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写小姑娘爱花,而是通过哪些词表达出来的?
“俯在花前”说明什么?“小心地摘”“双手捧着”又说明什么呢?
俯在花前说明她喜欢花,“小心”是说明小女孩生怕摘坏了花瓣;“捧”是说明小女孩生怕碰坏了花瓣。多么爱花的孩子呀!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她爱花吧!
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这样一个画面。
(问问她“为什么只摘花瓣呢?”)于是。作者就叫住了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