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雕少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木雕少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木雕少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
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
(看木雕)
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
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生读。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
4.学生汇报:
(1)作者的遗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a.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__________ 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
b.带着喜悦读一读。
c.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
②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
耳朵像( ),
身子像( ),
四条腿像( ),
象背上驮着( )。
B.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导读。
D.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真实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啊!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③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
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
预设:拿、提、抱、举、端……
C.用哪个好呢?
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
D.指导朗读。
E.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
④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导朗读。
C.不买遗憾。
【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遗憾:
①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②体会少年的内心。
③师生读对话。
④质疑:为什么少年因为作者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呢?
【设计意图:通过少年的前两次对话,读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的心情。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
(3)背景介绍。
A.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
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
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多达16万人。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图片: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
中国物资运到非洲;
中国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
中国科学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种植蔬菜;
坦赞铁路。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 ……此处隐藏18994个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
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⑴ 有感情地朗读。
⑵ 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木雕少年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想去吗?那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越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
2、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
3、领略过了非洲南部的景物,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1)瀑布
a 为什么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这个瀑布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谁能来叫叫它的名字?
c谁能用这句话来介绍一下瀑布?
课件出示:
a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个新朋友: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b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c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那么壮观,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齐读。
(2)木雕
a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非洲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
b老师这也有三个词: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栩栩如生
c请你用上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非洲木雕。
4、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看看发生在那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2、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吴晴,带着朋友的叮嘱,想挑选一个木雕带回国。请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找一找在课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爱不释手----犹豫-----遗憾------高兴-----感动
3、请你第三次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
(1)爱不释手
a出示句子: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b为什么这个象墩会让“我”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这个木雕设计的与众不同,雕得又是那么逼真,难怪作者会那么爱不释手。
c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个象墩,你会怎样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谁愿意来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专注。
你的表情告诉我,你非常喜欢这个象墩。
看木雕的时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让人觉得你真的很喜欢。
d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
(2)犹豫
a你从哪里看出“我”很犹豫?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时的心里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经超重了,可“我”又那么喜欢象墩,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谁能把我当时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b你还从哪里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是语无伦次?
是啊,想买又不能买,这让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加上少年那么诚恳地让我买一个,更让我语无伦次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遗憾
a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遗憾?
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b“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到遗憾呢?
c是啊,那么美的工艺品,我多么想把它带回国,但我又不能,确实让人挺遗憾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我”高兴什么,感动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讲。
四、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售”和“驮”。
2、看到这两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卖木雕的少年》第二课时(简)
一、复习四字词语
二、从“我”的心理活动、少年的言行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1、我为什么而感到遗憾?
2、少年此刻也感到遗憾,他又是为了什么? 联系上下文少年言行的句子,体会。
3、我感到很高兴,为什么而高兴?少年是怎么做的?
4、少年为什么要等候并送木雕?
5、我为什么而感动?
6、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介绍补充资料。
三、感受少年形象
1、从中,你觉得少年是怎样的一个人?
2、夸夸卖木雕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