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教学设计通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教学设计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教学设计通用1【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个人建议
对诗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好:“你看图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个人建议
背诗也要注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带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诵。
古诗教学设计通用2【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年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 ……此处隐藏2549个字……生和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古诗语言高度凝练、蕴涵深刻和特点,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和美。
五、学习重点:
1、字词记忆比比看:
nǎi、suí、qián、rùn、xì、xiǎo、mián
乃、随、潜、润、细、晓、眠
乃是、随风、潜入、湿润、精细、报晓、睡眠
乃至、随便、潜水、润滑、细节、揭晓、冬眠
乃发生、随笔、潜力、润物、细小、家户喻晓、失眠
随时、潜伏、利润、细雨
2、形近字辨得清:
乃(乃是)随(随风)潜(潜入)润(湿润)
及(及时)隋(隋朝)替(代替)闰(闰月)
细(精细)晓(报晓)眠(睡眠)
组(组词)浇(浇水)民(人民)
3、多音字:觉jué(知觉)jiào(睡觉)、处chù(到处)chǔ(相处)
4、近反义词:
近:时节——季节闻——听落——掉
反:无——有来——去多——少
5、词语讲解:
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到。
乃:于是,就。
潜:本文指悄悄地,不为人所觉察。
眠:睡觉。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闻:听。
啼鸟:鸟的叫声。
6、难句解读:
A、当春乃发生:春天一到,雨就立刻下了起来。这既是前一行中“知时节”的具体化,也为后两面行做了铺垫。
B、随风潜入夜:春雨轻轻悄悄,不为人知地落到地上,不张扬,却充满温情。下一行中“无声”与此相应。
C、处处闻啼鸟:到处都听见鸟儿的叫声。表现雨后清晨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想起夜里听到的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7、主题思想:
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有关春天的古诗:
《春夜喜雨》
杜甫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七、课堂流程:
1、自主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古诗。
2、听写生字词。
3、解题、知作者。研究学习古诗。
4、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去背诵古诗。
5、课外延伸。
第一课时
名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导入:孩子们,现在是春天的季节,春暖花开,百花齐放,让人的心情非常的.舒畅,让我不由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的《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孩子们接着背完)……
孩子们真棒!今天我们要来学两首有关“春天”的诗。
2、教师向孩子们解说作者。(都是唐朝诗人)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教师范读文,学生领读文。
2、组长领读文。
3、对子间合作读文。
4、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小组展示读生字词的拼音、偏旁、结构、组词。
2、对子、小组展示课文。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第一课时。
2、当堂反馈矫正。
第二课时
名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听写生字词:乃是随风潜入湿润精细报晓睡眠
2、对子间批改。
二、活动体验,帮扶训练。
1、对子互读文。
2、组内讨论诗意。
3、教师点评、补允。
三、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个人、对子、小组展示课文。
2、全班背诵展示课文。
3、点评反馈。
4、课外延伸有关春天的诗。
四、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完成“快乐导航”第二课时。
2、当堂反馈矫正。
课后反思:本课有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一首为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雨来。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另一首为唐朝诗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晓》。前两句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小鸟的婉转叫声。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
古诗教学设计通用7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1、会认“涧”“滁”2个生字,正确读写“涧边、花重、卷地”等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并能默写。
能力培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重点: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读中感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首有关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
板书课题。
二、读中学
学习《滁州西涧》
1、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会认“涧”“滁”2个生字。
2、小组内读古诗
讨论:正确认读、理解“独、深树、春潮”等词语含义。
班级交流汇报。
3、小组比赛读古诗
要求:读出断句,能让听众听出韵律感。
评出读得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同学说说读的好在哪里。
4、再读古诗
要求读出韵律
5、解义
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说说诗意。
6、思考: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一种美景?(野外)
你还读过描写美景的古诗吗?说给大家听。
7、扩展: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古诗。
根据以上方法学习《春夜喜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三、开展赛诗会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背诵古诗
五、练习默写
六、课外扩展:
找出描写美景的古诗,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自然美景——野外、雨
滁州西涧 想象情景—— 一静一动 一声一色 一急一缓
春夜喜雨 想象 晓看 花重
望湖楼醉书 写景:瞬间之事
教学总结
成功之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初步会解释大意。
不足之处默写古诗时出现同音字混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