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23 00:06:43 收藏本文
《江雪》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雪》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江雪》,并能用自己的话语来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何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江雪:江上的雪。柳宗元(唐代)学生补充作者的简介。

二、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1、千山:周围的群山。绝:断绝

诗意:许多山岭看不到一只飞鸟。

2、万径:数量很多的道路。踪:脚印。灭:消灭,消失(没有了)

诗意:条条道路上都不见人走动留下的脚印。

3、孤舟:孤单单的一条小船。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诗意:孤单单的小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4、山:寒冷江面上。

诗意:独自一人冒着满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四、说古诗,读古诗,背古诗。

五、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六、整首古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凄冷、孤傲)

七、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八、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九、作业

《江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2 )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 )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 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 指名领读整首诗。

3、 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

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

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难道他不怕冷吗? )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习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

、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 ……此处隐藏26189个字……(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江雪》教学设计15

教材简析:

古诗《雪》节选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两个特点,将夜雪景色描写得生动逼真,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古诗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凛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第1学段古诗教学的重点。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7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会写11个生字,学会雨字头、穴字头。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通过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冬季来临,我们就会经常看到雪花那轻盈的`身影,夜里漫天飞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南宋诗人尤袤是怎样赞颂这雪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实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诗,可以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2、同桌互相读,听一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读。

4、这首诗,怎样读才能把它读得更美呢?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啊?(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重音。)

5、请你像老师这样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体会!(自由练读,读中体会。)

6、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这么美的诗句,你知道每句诗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整体感知全诗内容。对学生理解困难的词语重点指导。

3、由文入画,提升理解。

学生观察插图,理解全诗,图文结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诗内容。

四、感悟诗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这样朴实的语言,自然真实地将一幅夜雪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2、配乐反复吟诵,体会诗境。

五、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雪、窗、照”3个字。

3、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南宋诗人尤袤笔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主看到了这样的景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第2首《江雪》。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结合插图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2、学生交流。

(1)说。

①配乐,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诗句描绘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②谁还有什么补充的?(指导对“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着的是——蓑;头上戴着的是——笠;整个词的意思就是——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与第1首《雪》对比,此时两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吗?说说你的理解。

④带着你的体会再读一读(自由练习、指名、齐读)。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

师指导朗读停顿、节奏、韵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

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④背诵。

四、识字与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字词读音是否准确。

2、合作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惊、独、钓”3个字,特点:左窄右宽。

3、学生按照田字格练习书写汉字。

《《江雪》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