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葫芦。
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生字:葫、芦,我们一起把这两个生字来读一读。指名拼读,并连起来读词语,注意轻声。
2、老师讲述: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
芦慢慢地长大,最后长得怎样了呢?
3、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老师读课文。
2、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看看带拼音的小树叶。
(2)会读了就和同桌一起学学生字。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分段读课文。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都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
4、交流:你刚刚通过自己读课文,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呢?
三、朗读感悟课文1、4段。
1、看谁先读懂课文
(1)同学们刚刚说了,那棵葫芦藤上先长满了绿叶。
(2)葫芦后来长得怎么样呢?
(3)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两幅图。
2、细读品味:
(1)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3、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①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用笔画出关键词。
②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③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说
④齐读这一段课文。
4、朗读交流第四段: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5、过渡:是啊,同学们,葫芦长得那么可爱,后来为什么一个一个地落了呢?我们下一起来找找答案。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卡片读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怪、慢、哇、挂)
2、给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生字
五、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3、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4、请小朋友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中混入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生字“棵、谢”等生字。
2、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仿读、齐读、指读等形式,结合插图,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范读、指名读朗读的形式,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实物激趣
1、出示实物。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注意:葫芦的“芦”单独成字读第二声,但和“葫”组词时念轻声,齐读三遍。
3、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齐读课题
4、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复习回顾引入学文
师:首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加拼音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葫芦、瓜藤、蚜虫、盯着、比赛、邻居、奇怪、慢慢地、自言自语、治病、每天。
师:生字词同学们掌握的都很不错。咱们还要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内容学习表达
师:这棵葫芦开始时长什么样子?(停顿)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勾出相关的句子。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一颗葫芦有这么多部分,有(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咱们一起来把这棵葫芦种起来吧。
我们种好了一棵葫芦,也结出了 ……此处隐藏6218个字……“啊、谢”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4、再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他得到葫芦了吗?
5、反馈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抓住首尾,变序研读。
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
(1)课件出示课文第1~3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葫芦图(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动笔画出短语并课件出示: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的意思,而在这里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完全不一样。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课件出示:
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2、学习第1自然段第4至5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课件出示:
四、抓住尾段,了解结局。
(课件出示:课文的第二幅插图及最后一个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课件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五、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其中有6个是左右结构,包括5个左窄右宽,1个左右等宽。另外1个是上下结构,1个是独体字。
(2)发现结构规律后,提示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要领,其中“邻”左右等宽,左边“令”的捺变点。范写“谢”字,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板书示范三部分的高低宽窄。“棵”左窄右宽,撇捺要舒展。“盯”字横画间距均匀,“丁”的横较长。“治”左窄右宽,下部的“口”稍扁。“怪”左边宜窄长,右边“又”横撇、捺盖住下部。
(3)练习书写6个左右结构的字。
2、范写“想”,学写“言”。
(1)教师范写“想”字,并提示“心字底”要托住上半部分,写时注意“左点卧钩一直线,中点略低右点高”。
(2)“言”字第一笔的点在竖中线上,三横中第一笔最长,要写得长而平正,盖住下面的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辅导。
3、展示评价,适时指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之间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借助图片,复习导入。
1、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上节课认识的词语老朋友,你能准确又亲切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你能找来恰当的词语跟它们做朋友吗?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小结:美好的语言能带给人们美好的感受。把你对这棵葫芦喜爱的情感填入到句子中,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二、探究原因,朗读感悟。
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为什么会落了呢?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吧!请你把种葫芦的人心里想的话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4、“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指导朗读第1句话。
4、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盯”?(睁大眼睛,一直看着一个地方,比“看”更进一步。)
他盯着小葫芦,在想什么?(有蚜虫,关小葫芦什么事啊!小葫芦,快点长吧!)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声音能读高吗?
练读句子。(自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5、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邻居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心情。
6、面对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想的?(感到很奇怪)
(1)“感、怪”都是生字,我们常常说“感觉”,是哪里感受到的?(心)“奇怪”呢,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心)所以“感、怪”都跟心有关,种葫芦的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他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3)课件出示句子:
7、组织讨论:他想的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全班发表观点,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想法。
(3)播放光合作用的视频。
8、小结
9、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归纳。(课件出示)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10、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怎么说服他呢?
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样呢?
3、学生交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