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范文 > 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15 00:05:00 收藏本文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中水是生命之源,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清水资源现状,树立合理利用水资源和节约的意识,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出一份力。

2、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②知道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③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④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和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走访调查,使生活中的地理与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严重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原因是否相同”,培养质疑、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用水的资源观,培养水资源保护意识。

3、重难点的突破

重点: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及相应的工程建设。

②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意识。

难点: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活动

1、学生搜集区分有关水资源的名词。

2、学生表述水资源的现状。

3、调查家乡关门水库。

4、学校、家庭用水调查。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师:(组织教学)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有的还准备了表演。现在,先看一个表演,你们会猜到什么呢?

送水者(姚运刚):一学生头戴赵本山式的帽子,走着赵本山式的步子,肩上扛着纯净水桶,从一侧走向另一侧,口喊:“送水、送水、送水喽!”(学生能说出与水有关)

(从生活身边的地理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活跃气氛,直奔主题。)

师:看,生活水平提高了,连水都成了商品。水一旦被人类利用了,就成为了资源。本节的`课题就是(板书)水资源。

师:今天就让我们以书中的内容为线索,以我班同学搜集、整理的内容为骨架,说说你们的心中所思、所想。你们准备好了吗?

(给学生适应的时间,作好准备)

生:准备好了。

主题一 水是宝贵的资源

师:现在请第一组同学上场。

冯凯:我们收集了有关水的一些名词。觉得有很多同学可能对本节的课题“水资源”与平时媒体中常谈到的“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的区别产生了兴趣。

孙飞:从广义上说,水资源是指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我们平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水能资源通常是指河流或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它是从能否发电这个角度来说的。水利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地下水等,可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用水。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2

  题学习目标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构成。

3、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学 习 过 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居第 位,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因此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_____、 ____、_____和建筑用地。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中,_____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_____和_____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我国______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______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4. 我国用世界上 %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的人口。1、中国陆地面积是多少?居世界第几位? 2、中国人口为多少?人均土地面积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多少?、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课本上介绍了哪些类型?学习目标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学 习 过 程自主空间一、导入(复习提问、视频、故事、游戏、创设情景等)

  三、自主学习,感受新知(自读教材,独立完成下面问题)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和低缓的地区。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和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的'山地。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使耕地、林地、草地等遭到哪些方面的破坏,程度如何?

怎样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我国在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四、展示引导学习

小组或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

小组间质疑或补充

教师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课堂检测,更正,学生记忆;小结课堂;评选本节课优秀小组和个人)

1.下列地形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的是( )

A.大兴安岭 B.四川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我国东部多耕地,西部多草原,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开发的历史长短不同 B.受生产方式的影响

C.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D.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3.我国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 )

①东北地区 ②东南丘陵地区 ③西南林区 ④经济发达地区 ⑤人口稠密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

4.内蒙古高原东部的土地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荒漠

5.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盆地边缘 B.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盆地、河谷和低缓丘陵地区

C.新疆、东北边缘地区 D.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6.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你认为应该( )

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 ……此处隐藏14774个字……/p>

4、了解长春市、沈阳、哈尔滨等东北的主要中心城市,掌握它们的工业优势,比如长春市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等。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的分布

教学环节

导入:播放《家在东北》音乐,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从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学生倾听、歌唱《家在东北》欣赏东北地区的图片。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对课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1—35面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合作学习

1、鄂伦春族含有“使用驯鹿的人”“山岭上的人”的含义,赫哲含有“下游”和“东方”之意,参照6—6和6—20图,分析导致这两种民族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拓展延伸

地形、气候、交通、经济等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请分析上述因素对东北人口分布的影响?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的三级行政区的划分,记住我国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位置,并且会在“中国政区图”上正确填图。

教学重点

1、准确记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

2、培养填绘地图确认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及空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学习指导法。

教学手段

每人一份“中国政区图”,黄、绿、橘黄、粉四色彩色笔,剪刀,若干单个省区政区轮廓图,8开大的中国空白政区图(每个学生一张)、“中国政区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国的疆域十分辽阔,为了便于管理好这样大的国家,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讲授】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承转到省级行政区的学习】

【板书】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中国政区挂图”,同时学生将书翻到第6页)

【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活动】下列行政区,按(1)至(3)的教学步骤进行。

山西、湖北、广东、云南、青海、黑龙江、沿海岸线的行政区

(1)认形状:教师出示一个轮廓图,让学生在课本的'政区图上找出该行政区的名称,掌握轮廓的特征,如山西像平行四边形,湖北像民警的帽子等;

(2)定位置:在空白地图找到该行政区的位置,并涂上颜色,写出名称,注意该行政区与长江、黄河的位置关系;

(3)找邻居:从北部顺时针找起,每找出一个,都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轮廓的典型特征,涂上颜色,写出名称。

【转入行政区简称的教学】

【板书】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请学生将书翻到本节的附表。

【讲授】简称的由来

学生在已上色的地图中填写简称。

【展示投影】简称和全称连线。

学生练习。

课后练习

练习1、拼图:把上好颜色的地图粘在硬纸片上,分行政区剪下制成拼图。

练习2、不看政区图,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沿海、沿江、沿陆上国境线(底图上画有长江和黄河)拼图;

(2)按课本本节末“课堂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拼图游戏比赛。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三级行政区划

二、33个省级行政单位

三、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15

一、激趣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二、自主研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勾画:

1、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写在旁边。

3、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6.4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

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6.5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

板书: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及行政区

2、地形

3、气候

4、土壤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的自然特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合哪些农作物的生长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12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内容并画在课本上:2、讨论北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的条件

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同学们找出来了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过渡:春旱是影响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春旱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2页的活动题。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研讨记录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